劉仲武站在一邊滿臉慚愧地說:“殿帥過獎了!錡兒到底戰陣經驗不足,來不及躲閃,被那夏軍鐵甲馬撞上,險些丟了性命!都怪我平日裡教導無方,讓他受了這般重傷。”劉仲武說著,臉上露出自責的神情,仿佛兒子受傷全是他的過錯。
高俅笑著安慰道:“子文兄不必擔憂,我看九郎麵相,日後必是大富大貴之人,這次受傷,無非一次曆練而已。假以時日,定有後福!”
高俅轉頭看向劉錡,目光和藹:“九郎就安心養傷,我和你爹爹出去說幾句話!”說著便向劉仲武使了個眼色,走出帳去。
劉仲武囑咐劉錡好好休息,便跟了出去。
說起高俅和劉仲武之間的淵源,那還得追溯到多年前。
從小就愛玩的徽宗繼位後,對擅長蹴鞠的高俅極為喜愛,一心想要提拔他為官,卻又擔心他沒有軍功難以服眾,於是將他派到戰事頻繁的陝西路監軍,好撈些功勞。
劉仲武為人謹慎,對高俅一直恭敬有加,每次立下軍功,必定首先署上高俅的姓名,崇寧三年鎮壓吐蕃趙懷德叛亂和大觀二年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等戰役,劉仲武將部分戰功歸於高俅,助其獲得晉升資本,高俅對此頗為感激。
十年前,羌人突然叛宋,氣勢洶洶地進逼宣威城,劉仲武隨都護高永年出兵救援。
然而,高永年卻因大意被羌人誘殺,消息傳來,士兵們驚慌失措,軍心動搖。劉仲武臨危不亂,迅速組織士兵,且戰且退,退守青唐城以防不測。
徽宗得知高永年被殺,龍顏大怒,下令將劉仲武等十八將全部捉拿下獄,押往秦州。
在獄中,劉仲武遭受了各種折磨,但他始終堅稱自己無罪。
後幸得高俅向徽宗求情,禦史侯蒙也上書力諫,勸徽宗不要自斷臂膀,劉仲武這才得以赦免。這份活命之恩,劉仲武一直銘記在心,對高俅感激不已。
此次臧底河之戰,已經升任殿前都指揮使的高俅又下來監軍,不僅是想關照關照劉仲武,實際上也有著暗地裡和童貫分功的想法。
因此,劉仲武雖然比高俅年長許多,卻一直對高俅很是恭敬,高俅私下也就和劉仲武兄弟相稱。
先不說劉錡在帳中繼續梳理著兩世的記憶,且說帳外,高俅神色凝重地對劉仲武說道:“我已快馬加急上書官家,參那王德厚將兵無方,故意遷延戰機,致使我軍損兵折將,這臧底河城本是子文兄你唾手可得之物,卻因他功虧一簣。此等誤國之將,實在不可饒恕!”
高俅義憤填膺地說著,隨著敗軍一起潰逃的經曆,讓這個天子寵臣後怕不已,也難怪他如此憤怒。
劉仲武慌忙叉手謝道:“殿帥高義,仲武感激不儘!隻是這王德厚,乃是童太尉舉薦,官家欽點,隻怕……”劉仲武欲言又止,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他深知童貫在朝中的勢力,這件事處理起來恐怕會困難重重。
高俅擺了擺手,胸有成竹地說:“子文兄放心,有我在呢!隻是,來日等官家派人查證之時,咱們西軍諸將可得統一說辭,方可保自身無虞啊!我已私下與其他幾位將領通過氣,他們都願意配合。咱們隻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再加上眾人的證詞,量那王德厚也翻不出什麼花樣來。”高俅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撫著胡須,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自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仲武躬身道:“這個末將自然明白,殿帥儘管放心!仲武這條命都是殿帥救的,此番定當全力配合!”劉仲武說著,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他對高俅當年的救命之恩一直銘記於心,這次自然也願意聽從高俅的安排。
高俅撫了撫胡須,滿意地點點頭:“如此便好!”說罷,拱手一揖,告辭而去。
此後,宋夏兩軍在宗穀門口的對峙終於以夏軍糧草不濟自行退走而結束。
王德厚剛剛經曆大敗,心有餘悸,以恐有伏兵為由,嚴令各部不得出穀追擊。劉仲武也不多言,隨著撤退令的下達,率領本部退回會州。
躺在帳篷裡養傷的這幾日,劉錡已經慢慢地適應了現在的身份。
想想也是,自己原本是個已經犧牲的人,如今老天爺又給了一次重活的機會,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至於為什麼會魂穿到這個時代、這個身體,也許是因為自己寫了一篇關於兩宋戰爭的論文,老天爺覺得不夠深刻,特意讓自己親身來體驗一番吧。
好在,上天待他不薄,讓他來到了和高俅同一個時代,睜開眼便大致知曉自己所處的時期。
想到這裡,劉錡心裡暗自慶幸。剛穿越過來時,他就在戰場上受傷昏迷,雖然蘇醒後融合了兩世劉錡的記憶,但一切發生得太過突然,始終懵懵懂懂。直到高俅出現,他才總算基本搞清楚自己當前的狀況。
劉錡不禁想起自己從小就愛看的《水滸傳》、愛聽的《嶽飛傳》,宋江、林衝、武鬆、韓世忠、梁紅玉、金兀術、完顏阿骨打……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一一浮現在腦海中,這讓劉錡心中湧起一絲期待。他好奇地想著,這些人不知道有沒有機會遇見?他們又都長什麼樣呢?
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總該做點什麼,改變些什麼,否則怎麼對得起老天爺的這番安排呢?
前世他就是當兵的,這一世又生於將門,也算相得益彰,不至於埋沒了自己這身本事。作為特種教官的他,平日裡愛好廣泛,對古今中外各種軍械知識了如指掌,冷熱兵器都有深入的研究。
特彆是為了撰寫那篇兩宋戰爭的論文,他曾下過一番苦功,對那段曆史進行了深入的鑽研,再加上熟讀小說演義,這些知識儲備或許能讓自己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為。
回想起曾經在現代研讀軍事典籍,那些關於戰術策略、兵器製造的內容,此時在劉錡腦海中無比清晰。
他記得火藥在宋朝雖已應用於軍事,但還不夠完善。若是能改良火藥配方,製造出威力更強的火器,在戰場上定能發揮巨大作用。
比如,他可以調整火藥中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大大提高火藥的爆炸威力。
還有那床子弩,雖然射程遠,但操作複雜,精準度也有待提高,如果加以改進,設計出一種新的瞄準裝置,提高命中率,讓這一大殺器更具威力。
劉錡越想越激動,傷口的疼痛似乎也減輕了許多。
他想象著有朝一日,自己率領著裝備精良的宋軍,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擊退外敵,收複失地,讓大宋的疆土不再受外敵的侵擾。那時候,宋軍的旗幟將在邊疆的土地上高高飄揚,百姓們也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而要實現這些,當務之急是要養好傷,恢複體力。劉錡調整了一下姿勢,讓自己躺得更舒服些,閉上眼睛,開始思考如何一步步將腦海中的想法變為現實。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但劉錡並不擔心,因為他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智慧和知識。
嗬嗬!大宋,我來了!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