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恪站在翰林院編修廳的門檻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新發的牙牌。象牙製成的身份憑證上,"翰林院修撰"五個字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卻讓他有種不真實感。
"陳修撰,這邊請。"
引路的老吏聲音沙啞得像砂紙摩擦,領著陳恪穿過一排排低矮的書案。廳內已有四五位同僚在伏案工作,聽見腳步聲,有人抬頭投來探究的目光,又迅速低下頭去。
"你的位置在那兒。"老吏指了指角落一張積滿灰塵的書案,"趙學士交代,你先熟悉《永樂大典》的編目工作。"
陳恪的指尖一顫。《永樂大典》!這部後世早已失傳的古今第一奇書,竟就這樣輕易交到他手上?知乎曆史區那些關於"尋找《永樂大典》下落"的帖子瞬間在腦海中刷屏,高讚回答裡那些學者們痛心疾首的感歎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學生...下官領命。"陳恪強壓激動,聲音卻還是抖了。
老吏古怪地看了他一眼,從袖中摸出一把銅鑰匙:"藏書樓西側第三間,已經打掃過了。"
陳恪接過鑰匙,掌心沁出的汗水幾乎要鏽蝕金屬。他等老吏一走,立刻三步並作兩步衝向藏書樓,官袍下擺掃起的灰塵在陽光中形成一道金色的軌跡。
藏書樓比想象中更為宏偉。三層木結構建築,飛簷鬥拱,每扇窗欞都雕刻著精美的文字圖案。陳恪的手在推開西側第三間房門時不受控製地發抖——門軸發出"吱呀"一聲長響,像是打開了時空隧道。
然後他僵在了門口。
想象中的整齊書架、分類標簽全都不存在。眼前是堆積如山的木箱,有些蓋子敞開,露出裡麵雜亂堆放的典籍;有些則用麻繩草草捆紮,上麵落滿灰塵。牆角幾個書架歪歪斜斜,書籍橫七豎八地插著,活像被颶風掃蕩過。
"這..."陳恪的喉結滾動了一下,"這是《永樂大典》?"
他機械地走向最近的一個木箱,掀開蓋子。裡麵確實是一冊冊裝幀精美的典籍,藍色封麵上的"永樂大典"四個燙金大字清晰可見。但當他拿起最上麵一冊翻開,卻發現目錄頁被撕去了一半,內頁也有幾處明顯的蟲蛀痕跡。
"穿越者守則第一百一十八條,"陳恪對著空氣喃喃自語,"當你終於見到夢寐以求的曆史珍本時,請做好它已經被糟蹋得麵目全非的心理準備。"
他深吸一口氣,開始清點第一個木箱。
箱蓋上用朱砂寫著"天地玄黃"四字,應該是按《千字文》排序的。但打開後發現裡麵的冊子卻是"宇宙洪荒"部分的,而且缺少了"宇"字頭的三冊。
"這管理也太混亂了..."陳恪擦了擦額頭的汗,從袖中掏出隨身攜帶的《穿越者守則》,在空白頁上開始記錄缺失情況。
三個時辰後,陳恪的官袍後背已經濕透,黏糊糊地貼在身上。他清點了七個木箱,發現不僅順序全亂,還有至少十五冊不知所蹤。更糟的是,有些箱子裡混入了完全不相乾的書籍——比如在一箱"律曆"類中發現了《金瓶梅》的手抄本,扉頁上還題著"張居正珍藏"五個字。
"張前輩的口味還挺..."陳恪嘴角抽了抽,小心翼翼地將禁書塞回原處。
正當他準備打開第八個木箱時,門外傳來腳步聲。陳恪抬頭,看見張居正站在門口,鳳眼微眯,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陳修撰進展如何?"張居正的聲音如清泉擊石,卻讓陳恪後背一涼。
"回張前輩,已經清點了七箱,發現部分缺失..."陳恪硬著頭皮彙報。
張居正緩步走近,青色官袍的下擺掃過地麵灰塵,卻沒沾染半分。他隨手拿起陳恪的記錄看了看,突然輕笑一聲:"你可知為何派你來做這工作?"
陳恪的太陽穴突突直跳。知乎問題《領導話中有話怎麼破》的高讚回答閃過:【當上司問你"知不知道"時,請回答"請領導明示"】。
"請張前輩指點。"
"《永樂大典》自嘉靖十年起就無人認真整理。"張居正修長的手指撫過一冊典籍的破損邊緣,"前後有五位修撰經手,每人都在交接時說"略有缺失",結果..."他指了指滿屋狼藉,"積少成多。"
陳恪恍然大悟。這是一筆多年的糊塗賬,誰都不願接的燙手山芋,自然就落在了他這個新人頭上。
"下官明白了。"陳恪苦笑,"不知缺失的冊子..."
"有些被同僚借閱未還,有些..."張居正意味深長地頓了頓,"被嚴閣老拿去墊桌腳了。"
陳恪差點咬到舌頭。嚴嵩用《永樂大典》墊桌腳?這要放在現代,足夠讓整個文博界集體腦溢血!
"穿越者守則第一百一十九條:"陳恪在心裡記下,"當你發現曆史名人在糟蹋文物時,請記住——在他們那個年代,這隻是日用品。"
張居正似乎很欣賞陳恪震驚的表情,又補充道:"徐閣老也拿了幾冊糊窗。"說完便飄然離去,留下陳恪站在原地懷疑人生。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