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皂靴踏過雪地,發出細碎的聲響。
登上祭壇的瞬間,他瞥見嘉靖期待的眼神——那目光中既有渴望認同的脆弱,又有不容置疑的威嚴。
"臣陳恪,謹獻青詞。"陳恪展開卷軸,清朗的聲音在圜丘壇上回蕩,"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受命,德配乾坤..."
隨著誦讀,陳恪的聲音漸漸提高:"今雷霆示警,非為天譴,實乃陛下功德圓滿,天道降劫以煉金身..."他故意頓了頓,目光掃過壇下百官震驚的表情,"劫數已過,陛下當證無上大道,享萬世香火,庇佑大明江山永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後一個字落下,壇下一片死寂。
陳恪知道,自己這番言論比嚴世蕃的"渡劫說"更加露骨,幾乎是將嘉靖直接捧上了神壇。
嘉靖的嘴角微微上揚,眼中的金色更盛:"好!好!"他枯瘦的手指接過青詞,輕輕摩挲著紙麵,"陳卿深知朕心。"
陳恪深深一揖,退下祭壇時,感受到無數道目光刺在背上——有嫉妒,有震驚,更多的是深深的恐懼。
齋醮持續了整整一日。
當最後一縷夕陽消失在地平線上,嘉靖終於結束了長達六個時辰的儀式。
陳恪的雙膝早已失去知覺,卻仍保持著恭敬的跪姿。
"陳卿留下。"嘉靖的聲音飄忽如煙,"其餘人,退下。"
百官如蒙大赦,紛紛叩首退去。
壇上很快隻剩下陳恪與嘉靖二人。夜風漸起,吹得壇下旌旗獵獵作響。
"知道朕為何留你嗎?"嘉靖突然開口,聲音輕得像片羽毛。
陳恪的喉結滾動了一下:"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嘉靖枯瘦的手指輕輕敲擊金磬,發出"叮"的一聲脆響:"朕在想..."他突然俯身,那雙泛著金色的眼睛直視陳恪,"你是真心認為朕已渡劫證道,還是...另有所圖?"
夜風突然加劇,吹得壇上火把劇烈搖晃。
陳恪的影子在壇磚上扭曲變形,如同他此刻緊繃的神經。
知乎問題《如何應對領導致命提問》下的高讚回答閃過:【當皇帝懷疑你的動機時,請用更高層麵的忠誠回應】。
"臣不敢欺君。"陳恪的聲音穩如磐石,"臣確實認為陛下已渡劫證道。"他抬頭直視嘉靖雙眼,"但臣更認為,陛下乃千古明君,當以天下為重。"
嘉靖的瞳孔微微收縮:"哦?"
"昔年永樂大帝修《永樂大典》,非為虛名,而為傳承文明。"陳恪繼續道,聲音漸漸堅定,"陛下今日遭劫,正可借此重整朝綱,肅清吏治,開創太平盛世。"
壇下火把的爆裂聲清晰可聞。
嘉靖的目光漸漸深邃,仿佛要看穿陳恪的靈魂:"說下去。"
"雷霆天威,可震醒昏聵之臣;烈火焚宮,可照亮革新之路。"陳恪深吸一口氣,"臣願輔佐陛下,不僅為修道證果,更為開創堪比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嘉靖突然大笑,笑聲中帶著幾分釋然:"好個陳恪!"他枯瘦的手指輕撫青詞紙麵,"朕果然沒看錯人。"
陳恪保持著恭敬的姿勢,心中卻長舒一口氣。
他知道,自己剛才那番話既迎合了嘉靖的虛榮,又為未來的改革埋下了伏筆。
"朕記得你說過,要助朕開創太平盛世。"嘉靖的聲音突然變得飄忽,"如今嚴世蕃總領萬壽宮重建,你覺得如何?"
"臣以為..."陳恪斟酌著詞句,"萬壽宮乃陛下證道之所,自當精心修建。然..."他故意頓了頓,"然臣更期待陛下證道後,以無上智慧指點臣等治國安邦之策。"
嘉靖的嘴角微微上揚:"狡猾。"
夜風漸息,壇下的火把穩定下來。
嘉靖突然轉身,道袍廣袖帶起一陣風:"退下吧。年後朕派你自有用處。"
陳恪深深一揖,倒退著離開祭壇。
走下台階時,他的膝蓋因久跪而發軟,險些跌倒。
"穿越者守則二百二十一條:"陳恪在心中默念,"當曆史車輪開始轉動時,請記住——既要順勢而為,也要暗中引導方向。"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