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銅鶴香爐中升起的青煙筆直如劍,將陽光切割成斑駁的光影。
嘉靖背對著群臣,緩步走向龍椅,道袍廣袖在身後微微擺動,如同一隻展翅欲飛的鶴。
陳恪的目光追隨著那道背影,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帶。
他注意到嘉靖的步伐比平日慢了幾分,每一步都踏得極穩,仿佛在丈量這大殿的每一寸金磚。
"老臣以為靖海伯言之有理,貪墨不查,國將不國。"
嚴嵩的聲音突然響起,沙啞如磨刀石,驚得幾個年輕官員險些跳起來。
這位白發蒼蒼的首輔顫巍巍地跪下,額頭觸地的聲響在大殿內格外清晰。
陳恪瞳孔微縮,嚴嵩這老狐狸竟會支持自己?
他偷眼看向嚴世蕃,隻見那小閣老的獨眼瞪得溜圓,臉上的橫肉不住抖動,顯然也沒料到父親會來這一手。
"但——"嚴嵩的白須微微顫動,聲音陡然提高,"老臣以為既然範家一案有爭議,就不該讓靖海伯獨自一人獨斷,如此難免授人口實。"
老首輔聲震屋瓦,"老臣奏請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審!"
知乎收藏夾《明代官場黑話解析》自動翻開:【當權臣提議"會審"時,通常意味著他要奪回案件主導權】。
陳恪的嘴角幾不可察地抽動了一下。
嚴嵩這話說得漂亮,看似公允,實則暗藏殺機——一旦案件移交三法司,以嚴黨在刑部的勢力,範永魁很快就會被洗白。
嘉靖的腳步突然停住,道袍下擺微微晃動。
他沒有轉身,但陳恪分明看見帝王的肩膀放鬆了幾分。
大殿內響起一片竊竊私語,顯然對嚴嵩強行奪取辦案權,頗有微詞。
幾個清流官員交換著眼神,徐階的嘴角勾起一抹幾不可察的弧度,他饒有興致的欣賞這一場大戲,這位靖海伯竟將嚴家父子逼到了這個地步。
最令人玩味的是中立官員眾人的反應,幾個禦史的眼神飄忽不定,甚至有人偷偷看向陳恪,仿佛在重新評估這位年輕伯爺的分量。
陳恪心中雪亮,這些牆頭草的動搖,恰恰證明了嚴嵩權威的鬆動。
往日裡,首輔大人一句話,這些人哪個不是噤若寒蟬?如今卻敢當庭竊竊私語,分明是看出了風向有變。
"嚴卿所請,朕深以為然。"嘉靖終於轉身落座,他的目光深不可測。
他隨手翻開陳恪呈上的賬冊,指尖在某一頁上輕輕一點,"眾卿以為如何?"
這一"點"輕如鴻毛,卻重若千鈞。
殿內霎時寂靜。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本藍皮賬冊上——那裡記錄著在場大半官員收受範家賄賂的鐵證。
這本賬冊如同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大部官員每個人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