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開海_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47章 開海(1 / 2)

嘉靖三十六年,初春。

北京城的堅冰看似依舊頑固,但宮牆角落的積雪下,已悄然滲出濕潤的痕跡,護城河邊緣裂開細微的縫隙,透出底下流動的活水。

一種蠢蠢欲動的生機,正在凜冽的空氣中悄然孕育。

自從那日從靖海伯府歸來,陳恪那番混合著病氣與熾熱、近乎孤注一擲的陳詞,如同在嘉靖的心頭古井中投下的一顆火種,非但沒有熄滅,反而在死寂的深淵裡持續燃燒、蔓延。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句古語,近日來反複在他腦海中盤旋。

是啊,朕已被海瑞那狂徒指著鼻子,將竭民脂膏、天下凋敝的罪名扣得結實實。

那些平日滿口仁義道德、享受朝廷俸祿的士紳豪強,可有一人站出來為朕分辯半句?

可有一人拿出切實可行的富國之策?他們不過是趴在朕的江山社稷上吸血的蠹蟲!

朕為何還要一味維護他們的利益?

一股混合著委屈、憤懣與破釜沉舟的決絕,在他胸中激蕩。

既然舊路已被人罵絕,堵死,何不另辟蹊徑?

若能如陳恪所言,不開國庫而強水師,不增賦稅而引倭銀,充盈太倉,那他海瑞的“竭民脂膏”之論,豈不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朕倒要看看,屆時史筆如鐵,究竟會如何書寫!

然而,嘉靖畢竟是嘉靖,是那個深諳製衡與權術的帝王。

他絕不會如愣頭青般,一紙詔書便悍然推行那驚世駭俗的取消海禁。

那無異於將自己置於所有沿海利益集團及其朝中代言人的對立麵,形同獨夫,風險太大。

他需要鋪墊,需要試探,需要讓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群臣無能逼朕做出的選擇!

於是,一日經筵之後,嘉靖帝並未如常徑直返回精舍修道,而是罕見地留了下來,目光掃過下方垂手侍立的徐階、高拱等閣臣,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沉重:

“近日朕翻閱各地奏報,災異頻仍,太倉空虛,邊餉吃緊,朕心甚憂。海瑞雖狂悖,然其言‘天下凋敝’,亦非全然虛妄。諸卿皆股肱之臣,於開源節流之事,可有良策以教朕?”

精舍內頓時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開源?還能如何開源?

加賦?陝西大震、南北水旱蝗災甫定,再加賦稅,無異於官逼民反,怕是立刻就要應驗海瑞“民不聊生”的指控。

清查田畝、整頓稅收?剛剛倒台的嚴黨乾將鄢懋卿,不就是以“總理鹽鐵稅務”之名下去,鬨得天下洶洶,最後落得個抄家流放的下場?

這才過去多久?誰敢再提?誰能保證不變成又一次橫征暴斂,徒留罵名?

眾閣老尚書們眼觀鼻,鼻觀心,心中念頭飛轉,卻無人敢輕易出聲。

辦法不是沒有,但哪一條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得罪無數人?

在這海瑞餘波未平、陛下心思難測的當口,誰願做出頭鳥?

徐階更是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他深知陛下此問,絕非真心求教,更多是一種姿態,一種施壓。

他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去觸碰任何可能引火燒身的“開源”議題。

良久,才有一位戶部侍郎硬著頭皮,出列說了一些“嚴查虧空”、“追繳積欠”、“勸課農桑”等老生常談、近乎空洞的套話。

嘉靖帝靜靜聽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直到那人說完,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冰冷的壓力:“便是這些了嗎?鄢懋卿前車之鑒不遠,爾等所言‘嚴查’、‘追繳’,可能保證不重蹈覆轍?可能保證不為地方胥吏借機盤剝之柄?可能立竿見影,解朕太倉之渴?”

一連串的反問,如同冰水潑下,讓所有人心頭一凜。

陛下這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朕讓你們想,是讓你們想切實可行、於民無擾、於國有益的法子!”嘉靖帝的聲音微微提高,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慍怒,“若是沒有……哼,難道就坐視國庫空虛,坐視邊軍無餉,坐視民生凋敝嗎?!”

最後一句,已是圖窮匕見,將巨大的壓力赤裸裸地壓了下來。

內閣諸臣麵麵相覷,冷汗浸濕了裡衣。

他們終於明白,陛下這不是在問策,這是在逼宮!

又煎熬了數日,內閣幾次閉門會議,吵得麵紅耳赤,最終呈上來的,依舊是一份堆砌辭藻、避重就輕、毫無新意的奏對條陳,核心無非是“節流尚可努力,開源需從長計議”之類的推諉之詞。

嘉靖帝看完,隨手將那奏疏擲於案上,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早已料到的弧度。

果然如此。一群庸碌之輩!守著祖宗成法,抱殘守缺,毫無擔當!

既然你們無能,那就休怪朕行非常之事了!

於是,又一道旨意從精舍發出,語氣依舊平淡,內容卻足以讓整個朝堂再次震動:“開源之策,既暫無善法。著內閣即日會議,詳議放開民間海禁,設官督商辦,規範海事,收取稅餉,以充國用之具體流程章程。限十日內具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全麵開海!

這四個字,如同驚雷,再次炸響在文淵閣上空!

這一次,不再是旁敲側擊的試探,而是明確無誤的旨意!

奏疏下發各部院討論,果然如嘉靖所料,反對的聲浪如同海嘯般撲來!

禮部引經據典,大談“祖製不可違”、“海疆寧靖來之不易”;都察院禦史們慷慨激昂,痛陳“開門揖盜”、“恐引倭患再生”、“與民爭利”;利益相關的沿海籍官員更是或明或暗,四處串聯,言說此舉必將導致“片板不得下海”的民間貿易徹底失控,衝擊地方,動搖國本……

朝堂之上,唾沫橫飛,幾乎一麵倒的反對之聲。

唯有兵部尚書高拱,沉吟良久,出於強軍固邊的實際需要,表態“若規製得當,水師得力,或可一試”,但聲音很快被淹沒。

此外,便隻有一些與陳恪交好、或受其影響的年輕官員、翰林編修等,聲音微弱地表示支持,但在滔天反對聲中,幾不可聞。

嘉靖帝高坐禦座,冷眼看著下方的群情洶洶,心中一片冰寒,卻也有一絲果不其然的冷靜。

他早已料到如此。

就在反對聲達到頂點,幾乎要形成逼宮之勢時,嘉靖帝終於再次開口了。

這一次,他的語氣顯得異常疲憊和無奈,仿佛在巨大的壓力下不得不做出妥協:

“眾卿所言,亦不無道理。開海之事,關乎國體,確需慎重……既然爾等皆以為民間儘開風險難測,那便……暫且擱置此議吧。”

就在眾人剛鬆一口氣時,他話鋒一轉,仿佛退而求其次般說道:“然,國庫空虛乃眼前大患,不可不慮。這樣吧,內閣再議,可否先由朝廷主導,增設市舶司,規範現存朝貢貿易,並嘗試組織官船,有限度出海易貨,所得利銀,專項用於水師建設及彌補國用?此乃部分開海,權作嘗試。”

部分開海?隻許朝廷官船出海?增設市舶司?

這看似退讓的方案,讓許多剛才還激烈反對的官員頓時啞火。

朝廷自己出海?能出幾艘船?能搶多少生意?


最新小说: 濕熱回吻 簽到萬道:從凡界到寰宇至尊 你發癲,我種田,帶著全村去修仙 玄劍燼途 婆媳間的矛盾 我和動物聊八卦,全家偷聽改命忙 辦公室的複雜戀情 閃婚兵痞,渣總跪求複合 末世曙光:女王的煉金方舟 太平洋底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