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分崩離析中的掙紮與暗流_1945德軍團長的係統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1945德軍團長的係統逆襲 > 第254章 分崩離析中的掙紮與暗流

第254章 分崩離析中的掙紮與暗流(1 / 1)

一、撤退途中的重重磨難

突出重圍的400萬美軍與地方部隊、民兵組織組成的龐大隊伍,在向加拿大撤退的道路上,遭遇了接連不斷的艱難險阻。

隊伍綿延數裡,宛如一條受傷後艱難蠕動的巨龍。士兵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一步一步地向北行進。烈日高懸,炙烤著大地,也炙烤著每一個人的意誌。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軍裝,在塵土的沾染下,變成了一道道泥汙。許多士兵的雙腳早已磨出了血泡,每邁出一步,都伴隨著鑽心的疼痛,但他們隻是緊咬著牙關,強忍著不發出一絲聲響。他們知道,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比珍貴,容不得有絲毫的懈怠。

道路狀況極差,德軍的轟炸使得原本平坦的公路變得千瘡百孔,布滿了巨大的彈坑。車輛行駛在上麵,劇烈地顛簸著,時不時還會陷入坑中,需要眾人齊心協力才能將其推出來。一些重型裝備,由於道路的損毀,行進速度極為緩慢,甚至不得不被遺棄在路邊。看著這些曾經伴隨他們征戰的裝備,士兵們眼中滿是不舍,但為了能夠儘快撤離,他們彆無選擇。

橋梁的炸毀更是給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當隊伍來到一條寬闊的河流前,那座原本橫跨兩岸的橋梁已被炸得隻剩殘垣斷壁,湍急的河水奔騰而過,發出陣陣咆哮。工兵們迅速行動起來,試圖搭建臨時橋梁。他們在烈日下忙碌著,搬運著沉重的木材和石塊,汗水如雨般落下。然而,搭建橋梁並非易事,湍急的水流不斷衝擊著搭建的材料,使得工程進展緩慢。在等待橋梁搭建的過程中,士兵們隻能在河邊焦急地等待,心中充滿了對德軍追擊的擔憂。

與此同時,德軍的空襲如影隨形。天空中不時傳來飛機的轟鳴聲,緊接著便是雨點般落下的炸彈。士兵們聽到警報聲後,迅速尋找掩體躲避。炸彈在周圍爆炸,掀起的泥土和石塊四處飛濺。一些來不及躲避的士兵,瞬間被炸彈的氣浪掀飛,鮮血染紅了大地。每一次空襲過後,隊伍中都會傳來陣陣悲痛的哭聲,那是對戰友犧牲的哀悼。

除了來自德軍的直接攻擊,物資短缺也成為了困擾隊伍的一大難題。食物和水源越來越少,士兵們每天隻能分到極少的口糧,常常是饑腸轆轆。水源的獲取也十分困難,許多河流被汙染,無法飲用。士兵們隻能依靠偶爾找到的幾口井水,或者攜帶的少量水壺中的水維持生命。在這樣的環境下,疾病開始在隊伍中蔓延,一些士兵因傷病無法繼續行軍,隻能被安置在臨時搭建的簡易醫療點中,眼巴巴地望著大部隊繼續前行。

二、投降美軍的複雜心境與後續

那近200萬無奈投降的美軍,此刻正被關押在德軍設立的臨時戰俘營中。戰俘營四周被高高的鐵絲網環繞,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了望塔,德軍士兵荷槍實彈地站在上麵,警惕地注視著戰俘們的一舉一動。

這些投降的美軍士兵,心境極為複雜。有些人心中充滿了絕望和自責,覺得自己放棄抵抗是一種恥辱,對不起國家和戰友。他們低垂著頭,默默地坐在角落裡,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靈魂。而另一些人則感到慶幸,慶幸自己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還能保住性命。但這種慶幸中也夾雜著對未來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將會麵臨怎樣的命運。

德軍對戰俘的管理極為嚴苛。每天天還未亮,戰俘們就被粗暴地叫醒,被迫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被驅趕著去清理戰場上的殘骸,搬運物資,修建防禦工事。稍有懈怠,就會遭到德軍士兵的打罵。食物也十分簡陋,常常是一些難以下咽的黑麵包和稀湯,根本無法滿足戰俘們的營養需求。許多戰俘在這樣的環境下,身體逐漸虛弱,精神也瀕臨崩潰。

然而,在這壓抑的氛圍中,也有一些戰俘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們秘密地組織起來,試圖尋找機會逃脫。他們觀察著德軍的巡邏規律,尋找著戰俘營防禦的漏洞。雖然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但他們心中的反抗之火從未熄滅。他們深知,隻有逃脫出去,才能重新回到戰場,為國家和戰友報仇雪恨。

三、本土臨時政府的百態與背後博弈

在美國本土各州,那些匆忙組建的臨時政府呈現出了各種各樣的姿態。

在一些工業發達的州,臨時政府的官員們大多是當地的資本家和商業巨頭。他們與德軍進行接觸時,表現得極為諂媚。為了保住自己的產業和財富,他們不惜出賣國家的利益。他們主動向德軍提供各種資源,包括工廠的生產能力、物資儲備情況等,希望能在德軍的統治下繼續維持自己的商業帝國。在他們眼中,國家的主權和尊嚴遠沒有自己的財富重要。

而在一些農業州,情況則有所不同。臨時政府的成員多是由當地的鄉紳和農民代表組成。他們對德軍的到來充滿了擔憂,但又不敢公然反抗。一方麵,他們擔心德軍會對當地的農業生產造成破壞,導致糧食短缺;另一方麵,他們也希望能夠保護當地百姓的生命安全。於是,他們在與德軍的周旋中,儘量采取溫和的態度,試圖通過談判和妥協來換取德軍對當地的“寬容”統治。

然而,無論是工業州還是農業州的臨時政府,都麵臨著來自民眾的壓力。許多民眾對他們向德軍妥協的行為極為不滿,認為他們是賣國賊。一些城市中爆發了小規模的抗議活動,民眾走上街頭,舉著標語,要求臨時政府停止與德軍的合作,奮起反抗。但臨時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利益,對這些抗議活動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矛盾。

在這背後,是美國國內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激烈博弈。那些大資本家們,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惜與外敵勾結,試圖在混亂中獲取更多的財富。而一些愛國人士和普通民眾,則堅決反對這種賣國行為,他們希望能夠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德軍的侵略。但由於力量的分散和臨時政府的壓製,他們的反抗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美國本土在這種複雜的局勢下,陷入了更深的混亂和危機之中,未來的道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四、加拿大方麵的態度與反應

加拿大,作為美國的鄰國,在這場戰爭的風暴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當得知400萬美軍正朝著加拿大邊境撤退時,加拿大政府內部產生了激烈的討論。

一部分官員認為,應該接納這些美軍。他們指出,美國與加拿大在曆史、文化和經濟上都有著緊密的聯係,唇亡齒寒,如果美國徹底淪陷,加拿大也將難以獨善其身。接納美軍,可以增強加拿大的防禦力量,共同抵禦德軍的進一步擴張。而且,這些美軍士兵經過戰爭的洗禮,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對保衛加拿大的安全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另一部分官員則持反對意見。他們擔心接納美軍會引火燒身,將加拿大卷入這場殘酷的戰爭之中。他們認為,德軍的實力強大,加拿大如果貿然與美軍站在一起,可能會遭到德軍的猛烈攻擊,導致加拿大的和平與穩定被破壞。此外,大量美軍的湧入,也會給加拿大的社會和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包括物資供應、安置等問題。

在這種爭論中,加拿大政府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最終,加拿大政府決定先在邊境地區設立臨時安置點,暫時接納這些美軍,但同時也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加拿大政府一方麵向美軍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物資援助,如食物、藥品等,幫助他們緩解困境;另一方麵,也與美軍進行談判,商討雙方在防禦合作等方麵的事宜。加拿大的民眾對美軍的到來也有著不同的看法。一些民眾對美軍表示同情和歡迎,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為美軍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幫助;而另一些民眾則對美軍的到來感到擔憂,害怕戰爭會蔓延到加拿大,打破他們平靜的生活。

五、國際社會的觀望與揣測

這場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戰爭,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國紛紛對局勢進行觀望和揣測,試圖從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一些歐洲國家,在戰爭初期保持中立的態度。他們一方麵對德軍的擴張感到擔憂,害怕德軍的勢力進一步壯大,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麵,又希望能夠從美國的混亂中獲取一些經濟利益。他們通過各種渠道,與美國的臨時政府和德軍進行接觸,試圖在貿易、資源等方麵達成一些協議。這些國家在觀望中權衡著利弊,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以決定自己是否要介入這場戰爭。

而亞洲的一些國家,也密切關注著美國的局勢。一些國家看到美國在戰爭中的衰落,開始重新評估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戰略方向。他們思考著如何在這場全球格局的變動中,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同時,他們也擔心戰爭會進一步擴大,波及到亞洲地區,因此加強了自身的軍事防禦和外交斡旋。

蘇聯則對美國的局勢有著自己的考量。蘇聯一方麵對德軍的擴張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擔心德軍在征服美國後,會將矛頭指向自己;另一方麵,也希望能夠利用美國的困境,在國際事務中獲取更多的話語權。蘇聯通過情報機構,密切關注著美國和德軍的一舉一動,同時也在加強自身的軍事建設,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

國際社會在這場美國本土的戰爭麵前,猶如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各自懷揣著不同的目的和心思。而美國的命運,在這複雜的國際環境中,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未來充滿了無數的可能性和變數。


最新小说: 高武:冤大頭不當了,校花全家都急了! 八零藥香:辣妻手撕極品暴富養大佬 戰神歸來,發現戶口被注銷 我真不想修仙啊! 我認親你投湖?真千金被虐殺穿侯府! 靡日沉淪 救命!衝喜老公竟是我教授! 十八線退圈開殯葬店後 讓你複讀戰高四,你被空軍撿漏了 請點擊偉大航路R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