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鐵蹄下的全麵占領與分治
德軍憑借著強大且精良的軍事力量,宛如一場遮天蔽日的黑色風暴,以勢不可擋之勢席卷了美國全境。曾經在世界舞台上昂首挺胸、光芒四射的美國,此刻完全被德軍的陰影所籠罩。德軍高層經過精心策劃與密謀,將美國的每一個州都強行分割成一個個所謂的“小國家”,妄圖通過這種極其惡毒的方式,從根源上徹底瓦解美國的國家凝聚力與認同感,進而實現其對這片廣袤而富饒土地的長期奴役與絕對統治。
當德軍的坦克、裝甲車如鋼鐵洪流般開進各州時,原本那些臨時拚湊起來的美國各州政府,瞬間土崩瓦解。在強大的武力威懾麵前,它們脆弱得如同紙糊的一般。德國官員們趾高氣昂地踏入美國的土地,帶著征服者特有的傲慢與囂張,迫不及待地重新構建起一套完全服務於德國利益的行政體係。
在繁華的紐約州,德軍指揮官身著筆挺的軍裝,胸前掛滿勳章,在原紐約州政府大樓前的廣場上,對著一群麵無表情、默默圍觀的美國民眾,用激昂且充滿挑釁的語氣發表演講,正式宣布紐約“新國家”的成立。周圍德國士兵荷槍實彈,神情戒備,而曾經代表美國權力的星條旗緩緩降下,納粹旗幟取而代之,在風中張狂地獵獵作響。那些原本在臨時政府任職的官員們,早已嚇得臉色蒼白,灰溜溜地交出權力,在眾人的目光中,狼狽地消失在人群之中。
同樣的場景在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等各個州不斷上演。在加利福尼亞州,德軍的飛機低空掠過舊金山的上空,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仿佛在向這片土地宣告德國的絕對統治。德國行政官員大搖大擺地走進州政府辦公室,將原有的美國官員驅逐出去,開始大刀闊斧地推行德國的政策與法規。曾經充滿創新活力的矽穀,如今也被德軍嚴密監控,每一家高科技企業都被置於德國的掌控之下。
二、科技工業的全麵摸底與掌控
德國對於美國科技工業和生產能力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可謂是垂涎已久。剛剛完成對美國的全麵占領,德國便立刻雷厲風行地啟動了全麵的摸底與掌控行動。大批德國頂尖的專家、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以及訓練有素的情報人員,如潮水般湧入美國的各個科研機構、工廠與企業。
在全球聞名的科技重鎮矽穀,德國的專業團隊迫不及待地進駐各大高科技公司。他們如同貪婪的餓狼,對每一項技術都不放過。一進入公司,便詳細審查技術文檔,那些記錄著先進算法、芯片設計藍圖的文件,被他們如獲至寶般仔細翻閱。研究算法模型時,他們專注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技術的渴望與野心。將先進的芯片技術、軟件編程技巧等關鍵信息一一記錄並打包傳輸回德國,仿佛要將矽穀的科技精華全部掏空。德國計劃借助這些技術,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身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霸權地位,同時也利用矽穀獨特的創新生態環境,為德國培養更多頂尖的科技人才,讓德國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始終占據上風。
底特律,這座被譽為“汽車之城”的工業重鎮,其汽車工業同樣未能逃脫德軍的魔掌。德國工程師們懷著對先進工業技術的覬覦之心,深入各大汽車工廠。他們在工廠車間裡仔細研究生產線的自動化流程,從原材料的輸送,到零部件的精準裝配,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過。發動機的製造工藝更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他們詳細記錄著發動機的設計原理、製造工藝參數,甚至拆解發動機,研究其內部的精密構造。對於零部件的精密設計,他們也進行了全麵的分析和複製。德軍打算把這些技術引入德國,進一步強化德國汽車工業的實力,使其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同時,他們將底特律的汽車生產線進行改造,將原本生產民用汽車的設備,調整為生產德軍所需的軍事車輛,如堅固耐用的裝甲車、功能齊全的指揮車等,為德國的軍事擴張提供堅實的裝備支持。
在航空航天領域,位於佛羅裡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成為德軍重點關注的對象。德國科學家們帶著對航天技術的強烈渴望,對中心內的火箭發射技術、太空探索設備等進行了地毯式的研究。他們研究火箭的推進係統,試圖破解美國在火箭燃料、發動機推力等方麵的關鍵技術。對於太空探索設備,從衛星的設計製造到宇航員的生命保障係統,都進行了詳細的摸底。德軍妄圖獲取美國在航天領域的領先技術,以便在未來的太空競賽中占據絕對優勢,為德國在太空領域的擴張奠定基礎。
三、服從與崇拜的美國新生代
在美國被德軍全麵占領的黑暗大背景下,出現了一種令人痛心疾首且意想不到的現象:美國的新生代對德軍表現出了極度的服從,甚至達到了盲目崇拜的程度。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在德軍處心積慮營造的宣傳氛圍下,逐漸迷失了自我,忘卻了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德軍深知輿論和教育的力量,於是通過全麵控製美國的媒體、學校等重要渠道,展開了鋪天蓋地的洗腦式宣傳。在學校裡,德國教師被大量派駐,他們毫不留情地篡改曆史教材,將德軍的侵略行為美化成“解放”與“文明傳播”。他們向美國新生代灌輸錯誤的觀念,宣揚德國是世界的主宰,德國的文化、科技和軍事力量無比強大,加入德軍是獲得榮譽與地位的唯一途徑,是實現個人價值的最佳選擇。在課堂上,德國教師用充滿蠱惑性的語言描述著德軍的“英勇事跡”,讓年輕的學生們對德軍產生了一種虛幻的向往。
而在媒體方麵,德軍掌控的電視台、廣播電台以及報紙雜誌等,充斥著對德軍英勇形象的片麵報道。畫麵中,德軍士兵總是身姿挺拔、裝備精良,執行任務時無比“正義”且“高效”。同時,大量宣揚德國文化、科技成就的內容也被廣泛傳播。德國的音樂、藝術、哲學等被包裝成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讓美國新生代在潛移默化中對德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向往。德國的科技成果,如先進的武器裝備、高效的工業生產技術等,被大肆宣揚,讓年輕人覺得德國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國家。
在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下,許多美國新生代逐漸被洗腦,以參加德軍為榮。在紐約的征兵點,時常能看到一群群年輕的美國麵孔,他們眼神中充滿了狂熱與盲目,懷揣著對德軍的盲目崇拜,踴躍報名參軍。這些年輕人身著德軍製服,臉上洋溢著自以為是的驕傲,仿佛加入德軍是他們人生中最正確、最榮耀的選擇。他們在征兵點前排隊,興奮地談論著自己對德軍生活的憧憬,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成為侵略者的幫凶。
在洛杉磯,一場德軍精心策劃的軍事演練吸引了大批美國新生代圍觀。德軍展示了整齊劃一的步伐、先進精良的裝備以及強大的軍事技能。士兵們的每一個動作都經過嚴格訓練,顯得無比專業和有力。先進的武器裝備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坦克的轟鳴聲、戰鬥機的呼嘯聲讓現場的年輕人熱血沸騰。他們歡呼雀躍,對德軍的表現讚歎不已。一些年輕人甚至模仿德軍的敬禮姿勢,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威風凜凜地行走在戰場上。這種現象在全美各地如瘟疫般蔓延開來,老一輩的美國人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無奈與悲哀。他們無法理解年輕一代為何會在侵略者的蠱惑下,如此輕易地失去了對自己國家的忠誠與熱愛,忘卻了先輩們為國家獨立和自由所付出的鮮血與犧牲。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加入德軍的美國新生代,逐漸被卷入德國龐大的戰爭機器之中。他們被派往各地執行任務,為德國的擴張野心賣命。有的被派往亞洲戰場,參與對其他國家的侵略行動;有的被派往非洲,協助德軍掠奪當地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