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五年·八月初一
洛水之濱,秋風送爽,旌旗獵獵。三十萬大魏中軍整齊列陣,鐵甲在朝陽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士兵們屏息凝神,目光全部聚焦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他們的皇帝曹璟正一步步登上台階。
文鴛站在將領隊列中,手心微微出汗。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腰間的佩劍,心中既興奮又忐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他心想,"自先帝曹叡)時期就籌劃的伐吳大業,如今終於要付諸實踐。"
"緊張了?"身旁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
文鴛轉頭,看到毋丘儉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這位年近六旬的老將軍銀發如霜,但眼神銳利如鷹,腰背挺得筆直,絲毫不顯老態。
"毋丘將軍!"文鴛連忙行禮,"末將隻是...沒想到這麼快就能參與如此大戰。"
毋丘儉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讓文鴛差點踉蹌:"小子,老夫像你這般年紀時,已經跟著明皇帝南征北戰了。這次能與你再次並肩作戰,老夫也很高興。"
文鴛心頭一熱。他想起去年與毋丘儉短暫共事的那段日子,老將軍雖然嚴厲,但從不吝嗇教導。正當他想回應時,號角聲驟然響起,全場肅靜。
曹璟已登上高台中央。他身著明光鎧,外披猩紅戰袍,腰懸天子劍,整個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文鴛注意到,皇帝眼下有淡淡的青黑,顯然為此次出征殫精竭慮多日。
"大魏的將士們!"曹璟的聲音洪亮有力,在洛水河畔回蕩,"今日,我們在此誓師,劍指江東!"
三十萬士兵同時發出一聲低吼,如同悶雷滾過大地。文鴛感到自己的血液也隨之沸騰起來。
曹璟拔出天子劍,劍尖直指蒼穹:"孫皓殘暴不仁,東吳百姓水深火熱!自黃初以來,天下三分已近一甲子,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多少將士埋骨他鄉?"他的聲音愈發激昂,"如今天命在我大魏,一統江山的機會已經到來!"
"萬歲!萬歲!"士兵們以刀敲擊盾牌,聲浪如潮。文鴛也跟著高喊,感覺胸腔都要被這股熱血衝破。
毋丘儉在一旁低聲道:"陛下風采不減當年啊。"
文鴛點頭,想起數年前曹璟還是大將軍時,也曾這樣激勵他們征戰四方。那時的曹璟意氣風發,如今雖已登基為帝,但那股銳氣絲毫未減。
曹璟高舉雙手示意安靜:"此次出征,朕將親率中軍攻打江夏!襄陽宗預、馬隆先攻荊南,壽春胡遵、諸葛誕東進濡須,交州霍弋、秦朗已與呂興會合。四路大軍齊發,誓要一舉蕩平孫吳!"
他猛地將劍指向南方:"這一次,讓我們南下江東,踏平孫吳,結束這亂世!讓天下百姓,重見太平!"
"踏平孫吳!結束亂世!"三十萬人的呐喊震得洛水都泛起漣漪。文鴛看到身邊的士兵們個個麵紅耳赤,眼中燃燒著戰意。就連一向沉穩的毋丘儉,此刻也握緊了拳頭。
誓師結束後,各部開始有序撤離,準備明日開拔。文鴛正要返回自己的營帳,卻被毋丘儉叫住。
"文將軍,陪老夫走走。"毋丘儉的語氣不容拒絕。
兩人沿著洛水河畔緩步而行。初秋的風帶著水汽拂過麵龐,遠處士兵們的喧鬨聲漸漸遠去。
"你對此次伐吳,有何看法?"毋丘儉突然問道。
文鴛一愣,謹慎地回答:"孫皓暴虐,民心向背,我軍四路齊發,勝算很大。"
毋丘儉輕笑一聲:"場麵話就免了。老夫問的是你真實想法。"
文鴛猶豫片刻,終於坦言:"末將...有些擔心戰線過長,四路大軍協調不易。若東吳集中兵力擊其一路..."
"嗯,還算有腦子。"毋丘儉滿意地點點頭,"不過陛下早有安排。四路大軍中,我們中軍是主力,其他三路更多是牽製。隻要我們能迅速突破長江防線,東吳必亂。"
文鴛若有所思:"所以關鍵在渡江一戰。"
"正是。"毋丘儉停下腳步,望向波光粼粼的洛水,"就像這河水,看似平靜,深處卻有暗流。戰爭也是如此,表麵上是兵力對比,實則考驗為將者的眼光和決斷。"
文鴛恭敬地行禮:"多謝將軍指點。"
毋丘儉轉身直視他:"文鴛,你年輕有為,但缺乏大戰經驗。此次出征,老夫會多給你曆練機會。記住,為將者既要勇猛如虎,也要謹慎如狐。"
"末將謹記教誨!"文鴛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是老將軍對自己的特殊關照。
與此同時,襄陽城外,原蜀漢的降將們正聚集在鎮南將軍宗預的大帳內。
"馬刺史,我軍何時開拔?"張嶷這位曾經的蜀漢名將,如今穿著魏國鎧甲,語氣中難掩急切。
荊州刺史馬隆捋了捋胡須:"三日之內。我們的任務是拿下荊南四郡,切斷東吳與益州的聯係。"
帳內一陣沉默。——關統這位大將歎了口氣:"想不到有朝一日,我竟要帶兵攻打曾經祖父守衛過的土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宗預看了他一眼:"關將軍,天下大勢如此。如今我們同為魏臣,當以統一天下為己任。"
"宗將軍說得對。"張嶷握緊拳頭,"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當全力以赴。隻是..."他聲音低了下來,"不知薑伯約若在,會作何感想。"
提到薑維的名字,帳內氣氛更加凝重。最後還是馬隆打破了沉默:"諸位,往事已矣。此次伐吳若成,天下歸一,戰亂平息,不正是故丞相諸葛亮畢生所願嗎?"
關統苦笑:"孔明先生希望的是漢室複興..."
"夠了!"宗預猛地拍案,"過去的理想就讓它過去吧。現在,我們隻需思考如何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