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南,本該是丹桂飄香的時節,可今年的秋風裡卻裹挾著鐵鏽和血腥的氣息。濡須、夏口、豫章三路烽火連天,曹魏的旌旗在長江北岸獵獵作響,五十萬大軍如烏雲壓境,將東吳最後的希望——建業城團團圍住。
京口軍營內,吳國丞相司馬師站在臨時搭建的了望台上,手指緊緊攥著欄杆,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他不到五十的年紀,卻已滿頭霜雪,眼角的皺紋像是被刀刻出來的一般深。遠處江麵上,魏軍的戰船密密麻麻,桅杆如林,幾乎遮蔽了半條長江。
\"丞相,風大,您還是回帳中休息吧。\"軍師衛瓘輕步上前,將一件錦袍披在司馬師肩上。
司馬師沒有回頭,隻是從喉間擠出一聲苦笑:\"休息?伯玉,你覺得我還能休息嗎?建業城中那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此刻怕是正在宮中飲酒作樂呢。\"
衛瓘順著司馬師的目光望向建業方向,沉默片刻後低聲道:\"丞相,末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司馬師終於轉過身來,眼中布滿血絲,\"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衛瓘深吸一口氣:\"不如...我們撤軍吧。從京口撤往三吳地區,拉長魏軍的補給線。吳地多山,我們可以散布謠言,拉攏當地山越部族,共抗曹魏。魏軍遠來,五十萬大軍不可能長期駐紮,一旦曹璟撤兵,事情就有了轉機。\"
司馬師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他背著手在了望台上來回踱步,靴子踩在木板上發出沉悶的聲響。\"撤退?\"他喃喃自語,\"那建業怎麼辦?孫皓怎麼辦?\"
\"丞相!\"衛瓘突然單膝跪地,\"恕末將直言,孫皓暴虐無道,東吳在他手中早已名存實亡。我們若繼續為他賣命,隻會白白葬送這七萬將士的性命!\"
司馬師猛地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痛楚。他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自從先帝孫權駕崩,孫皓繼位以來,這位年輕的皇帝就沉迷酒色,濫殺大臣。若不是他司馬師以\"相父\"的身份苦苦支撐,東吳早就分崩離析了。
\"丞相,\"衛瓘見司馬師動搖,繼續勸道,\"您還記得當年曹璟在穎水對您說的話嗎?他說您"不過是我曹家的一條狗"...\"
\"住口!\"司馬師突然暴喝一聲,臉色鐵青。那是他此生最大的恥辱——在穎水之戰中,他被曹璟設計圍困,幾乎全軍覆沒,最後不得不舍棄弟弟司馬昭和老將郭淮保住性命。
衛瓘沒有退縮,反而抬起頭直視司馬師的眼睛:\"丞相,您甘心就這樣給孫皓陪葬嗎?您甘心永遠活在曹璟的陰影下嗎?\"
司馬師的胸膛劇烈起伏,他轉身望向建業方向,他想起孫皓小時候,那個牽著他衣角叫\"義父\"的稚嫩孩童;又想起如今的孫皓,那個動輒殺人的暴君。
\"傳令下去,\"司馬師終於開口,聲音沙啞卻堅定,\"全軍收拾行裝,連夜撤往吳郡。隻帶必要的糧草和兵器,其餘...全部燒毀。\"
衛瓘眼中閃過一絲喜色,立刻抱拳道:\"末將這就去安排!\"
當夜,京口軍營火光衝天。七萬吳軍趁著夜色悄然南撤,隻留下一地灰燼和空蕩蕩的營寨。隊伍沉默而迅速地行進,沒有人回頭看一眼那座他們曾經誓死保衛的建業城。
建業城頭,守城的小校趙成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連續三天的警戒讓他疲憊不堪,但更讓他心驚的是南邊那條火龍——那是無數火把組成的隊伍,正向著吳郡方向移動。
\"那...那是我們的軍隊?\"身旁的新兵結結巴巴地問。
趙成的喉結上下滾動,冷汗順著後背流下。他猛地轉身,幾乎是跌跌撞撞地衝下城樓:\"快!快備馬!我要立刻麵見陛下!\"
皇宮內,孫皓正摟著寵妃飲酒作樂。殿中歌舞升平,絲毫看不出亡國在即的緊迫。
\"陛下!緊急軍情!\"趙成跪在殿外高聲呼喊。
孫皓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示意歌舞暫停:\"進來吧,什麼事這麼慌張?\"
趙成幾乎是爬進殿中的,他額頭抵地,聲音顫抖:\"陛下,京口...京口的軍隊正在向南撤退!司馬丞相他...他好像放棄建業了!\"
殿內一片死寂。孫皓的表情凝固了,手中的金杯\"當啷\"一聲掉在地上,酒液濺在他華貴的龍袍上。
\"你說什麼?\"孫皓的聲音輕得可怕,\"再說一遍。\"
\"司馬丞相率軍南撤,建業...建業恐怕...\"趙成的話沒能說完。
\"胡說八道!\"孫皓突然暴起,抽出腰間佩劍,\"相父怎麼可能背叛朕?你這個擾亂軍心的奸細!\"
劍光一閃,趙成的頭顱滾落在地,鮮血噴濺在殿中的白玉地磚上。宮女們尖叫著四散逃開,寵妃昏倒在席上。
孫皓喘著粗氣,劍尖滴血。他環顧四周,看到的是大臣們驚恐的眼神。\"你們這是什麼表情?\"他獰笑著,\"難道你們也相信這個奸細的鬼話?相父不會背叛朕!他答應過要輔佐朕的!\"
侍中張悌硬著頭皮上前:\"陛下,是否派人去確認一下...\"
\"閉嘴!\"孫皓一腳踹翻案幾,\"傳朕旨意,立刻封鎖建業四門!所有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征召入伍!朕要禦駕親征,與曹璟決一死戰!\"
大臣們麵麵相覷,卻無人敢再進諫。孫皓看著殿外漸亮的天色,突然大笑起來:\"好啊,都走吧!都背叛朕吧!朕一個人也能守住這建業城!朕是真命天子,有上天庇佑,曹璟算什麼東西!\"
他的笑聲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瘋狂而絕望。殿外,朝陽如血,照在建業城頭殘破的旗幟上。遠處,魏軍的戰鼓聲已經隱約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