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瞪大眼睛:“所以趙德海和劉建軍他們,其實是衝著這批瓷器來的?”
老王頭點頭:“看來是了。”
老張摩拳擦掌:“那還等什麼?趕緊去河北啊!”
老王頭卻搖搖頭:“不急,咱們得先準備準備。”
他轉身進了裡屋,翻出一個舊木匣子,打開後,裡麵竟是一把鏽跡斑斑的鑰匙。
“這是……”我疑惑道。
老王頭笑了笑:“當年我在河北收東西時,一個老匠人給我的,說是能開‘寄名窯’的秘庫。”
我和老張麵麵相覷——這趟河北之行,恐怕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刺激。
當天下午,我們再次出發。這次沒開金杯,而是租了輛不起眼的桑塔納,以防被人跟蹤。
車子駛入河北地界時,天已經黑了。老李家的村子偏僻,路也不好走,等我們摸黑找到他家門口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
敲門後,老李顫巍巍地開了門,臉色蒼白:“你們可算來了……”
屋裡點著煤油燈,光線昏暗。老李從床底下拖出個破木箱,取出一本發黃的賬冊,遞給老王頭:“王老師,您看看這個。”
老王頭翻開賬冊,仔細看了幾頁,突然手指一頓:“果然!”
我和老張湊過去,隻見賬冊上寫著:“崇禎十六年,寄名窯秘製青花龍紋罐一對,贈予周府……”
“周府?”我心頭一震,“難道就是那個香港藏家周老板的祖先?”
老王頭點頭:“很有可能。”
正說著,窗外突然傳來一陣汽車引擎聲。老李臉色大變:“壞了!他們來了!”
“誰?”老張一個箭步衝到窗邊,掀開窗簾一角——隻見兩輛黑色越野車停在院外,幾個黑影正朝屋子逼近。
老王頭迅速合上賬冊:“從後門走!”
我們剛衝出後門,就聽見前門被人踹開的巨響。老李腿腳不便,老張二話不說,背起他就跑。
夜色中,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村後的林子裡鑽。身後傳來叫罵聲和手電光,那些人顯然沒打算輕易放過我們。
跑到一處山坡時,老李喘著氣說:“往、往左拐……有個廢窯洞,能藏人……”
我們跟著他的指引,鑽進一個隱蔽的山洞。洞裡陰冷潮濕,但總算暫時安全了。
老王頭點亮手機照明,翻看那本賬冊,突然笑了:“原來如此!”
“怎麼了?”我急忙問。
老王頭指著其中一頁:“這上麵寫了,那對龍紋罐裡藏著寄名窯的秘方——釉料的配方!”
老張瞪大眼睛:“那豈不是無價之寶?”
老王頭點頭:“難怪這麼多人搶。”
正說著,洞外傳來腳步聲,手電光晃來晃去。我們屏住呼吸,一動不動。
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老王,彆躲了,我知道你們在裡麵。”
是劉建軍!
老王頭歎了口氣,站起身走出去。我們也隻好跟上。
月光下,劉建軍帶著四五個人站在洞口,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手裡都沒拿武器。
“劉先生,你這是唱的哪出?”老王頭冷冷地問。
劉建軍苦笑:“我也是剛知道,周老板要的不是罐子,是裡麵的秘方。”他頓了頓,“但我覺得,這東西不該落到私人手裡。”
我一愣:“什麼意思?”
劉建軍正色道:“寄名窯的工藝是文化遺產,應該交給國家。”
老王頭盯著他看了幾秒,忽然笑了:“行啊,那咱們合作?”
劉建軍伸出手:“正有此意。”
兩天後,在當地文物局的見證下,我們按照賬冊上的線索,在一處廢棄窯址的地下密室中,找到了那對龍紋罐。
罐子完好無損,內壁果然刻著寄名窯釉料的完整配方。
周老板的人再沒出現過——據說劉建軍“勸”他放棄了。
至於趙德海?聽說他的店突然關門了,有人看見他拎著行李箱匆匆去了機場。
回到北京後,聚寶齋的生意更火了。不少藏家慕名而來,就為聽聽我們這段“尋寶奇遇”。
老王頭把那對龍紋罐的照片掛在店裡最顯眼的位置,底下寫了一行小字:“文物歸國,心安理得。”
老張最近迷上了研究古法製瓷,整天嚷嚷著要複刻寄名窯的釉色。
而我呢?我正琢磨著,下次該去哪兒“撿漏”……
喜歡京城尋寶記請大家收藏:()京城尋寶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