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介果然緊張起來:"價錢好商量嘛...屋主真的急著賣..."
"我再想想,"我說,"下午給您答複。"
離開前,我最後看了一眼那棟老房子。陽光下,灰瓦泛著柔和的光澤,爬山虎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我招手。不知為何,我有種奇怪的預感——這房子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中午我們去了士林夜市附近的一家小館子吃飯。老張對房子毫無興趣,一直念叨著下午要去故宮。林文雄則認真地幫我分析天母的房價走勢。
"那房子確實不錯,"他說,"但你要想清楚,台灣對外國人買房有限製,手續很麻煩。"
"我有辦法,"我喝了口啤酒,"關鍵是那暗格裡有什麼。"
老鄰居一直沒說話,直到吃完飯才開口:"鐵盒子不大,三十公分見方,鎖是老式的,能撬開。"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小片鏽跡斑斑的金屬片,"這是從盒子邊上刮下來的,看鏽色至少藏了五六十年。"
我接過金屬片對著光看了看:"下午我自己回去看房,你們跟文雄去故宮。如果盒子裡的東西有價值,我就買下那房子。"
"你瘋了?"老張瞪大眼睛,"就為了個破鐵盒子花幾百萬?"
"不隻是盒子,"我壓低聲音,"那房子本身也是投資。而且..."我頓了頓,"如果真找到南遷文物的線索,值多少錢你心裡有數。"
分開前,老鄰居悄悄塞給我一把多功能刀和一個小手電。我獨自打車回到天母,陳中介見我回來,喜出望外,二話不說又帶我去了那棟老宅。
"我想再仔細看看,"我說,"一個人安靜地看。"
陳中介識相地留下鑰匙,說兩小時後來接我。等他的車聲遠去,我立刻鎖好大門,直奔樓梯下的儲物間。
儲物間裡堆著幾個舊紙箱,裡麵是些發黃的雜誌和破損的茶具。我挪開紙箱,用手電照向最裡麵的牆壁——乍看沒什麼特彆,但老鄰居發現的那塊木板確實有些鬆動。我用力一推,木板向後滑開,露出一個黑黝黝的洞口。
暗格不大,剛好能放下那個鐵盒子。盒子比想象中沉,表麵布滿了鏽斑,但鎖扣依然牢固。我用老鄰居給的工具撬了十分鐘,終於聽到"哢嗒"一聲響。
掀開盒蓋的那一刻,一股陳年的黴味撲麵而來。裡麵是一疊用油紙包著的文件,上麵放著一把銅鑰匙和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個穿軍裝的年輕人站在一架飛機旁,背後是南京明孝陵的石象路。照片背麵用鋼筆寫著:"1949.1.15,最後一次飛行前"。
文件大多是些地契和合同,最下麵卻壓著一份手繪的地圖,標注著台北某處的地形和幾個紅叉。地圖邊緣寫著一行小字:"a10箱物,安全轉移,待日後取回。"
我的手開始發抖。a10——正是那本航行日誌裡提到的神秘木箱編號!這份地圖和那把鑰匙,很可能是找到那個失蹤木箱的線索。
我把地圖和照片塞進口袋,正準備合上盒子,突然發現盒蓋內側貼著一張小小的剪報。那是1949年2月的《中央日報》,報道昆侖艦抵達基隆港運送文物的消息,但有人用紅筆在角落裡圈出一段不起眼的文字:"部分文物因運輸條件限製暫存基隆港3號倉庫,待後續轉運。"
我心跳如鼓,迅速用手機拍下剪報和地圖,然後把東西原樣放回,隻帶走了照片和鑰匙。剛把暗格恢複原狀,門鈴就響了——陳中介提前回來了。
"看得怎麼樣?"他滿臉堆笑地問。
"房子不錯,"我強作鎮定,"但我得和合夥人商量一下價格。"
回旅館的路上,我給阿美發了條信息,問她晚上有沒有空喝茶。她很快回複說茶館今晚不營業,但可以去她家。我盯著手機屏幕看了很久,最終回複了一個"好"字。
老張他們還沒從故宮回來。我衝了個澡,換上身乾淨衣服,把那張照片和鑰匙小心地藏在錢包夾層裡。正要出門,手機響了,是老鄰居。
"我們在故宮看到了那批南遷文物的清單,"他的聲音有些激動,"確實有四個編號a7到a10的木箱記錄,但備注寫著"內容不詳,待核查"。更奇怪的是,1950年的盤點記錄顯示這四個箱子"因運輸損壞,內容已轉移至其他容器"。"
"我這邊也有發現,"我壓低聲音,"晚上回去細說。"
掛掉電話,我站在旅館窗前,望著台北的暮色漸漸降臨。遠處的101大樓亮起了燈,像一把光劍刺向夜空。1949年那個動蕩的年代,無數珍寶和秘密被帶到了這座島嶼,如今七十年過去,那些被時光掩埋的故事正一點點浮出水麵。
而我和阿美之間,又何嘗不是一段注定無疾而終的緣分?就像那些分隔兩岸的文物,明明同根同源,卻被一道海峽永遠阻隔。
阿美的家在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的一棟老公寓裡。我按響門鈴時,能聽到裡麵傳來輕輕的腳步聲和茶具碰撞的聲響。門開了,阿美穿著簡單的白色棉麻上衣和藏青色長裙,頭發鬆鬆地挽在腦後,比在茶館時多了幾分居家的隨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進來吧,"她微笑著側身讓路,"我剛泡了凍頂烏龍。"
公寓不大,但布置得雅致。客廳牆上掛著幾幅水墨小品,角落裡的博古架上擺著些茶具和小擺件。陽台上種著幾盆蘭花,在夜風中輕輕搖曳。
"今天怎麼突然想來看我?"阿美遞給我一杯茶,琥珀色的茶湯在白瓷杯中蕩漾。
我接過茶杯,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兩人都下意識地縮了一下。"想請教你些事情,"我從錢包裡取出那張老照片,"你認識這個地方嗎?"
阿美接過照片,仔細看了看:"這是台北近郊的北投吧?那棟建築很像以前的軍用倉庫。"她翻到背麵看了看題字,"1949年...這照片很珍貴啊,哪裡來的?"
"今天看房子時發現的,"我沒提暗格的事,"你對那段曆史了解嗎?"
阿美把照片還給我,若有所思:"我外公當年是空軍地勤,他說1949年有很多飛機從大陸運東西來台灣,有些根本沒登記。"她起身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舊相冊,"你看,這是他和同事的合影,背景是不是和你的照片很像?"
我湊過去看,果然,同樣的飛機型號,同樣的石象路。不同的是,阿美外公的照片上有十幾個人,都穿著軍裝,站在飛機前合影。
"這些人後來都留在台灣了嗎?"我問。
阿美搖搖頭:"大部分都回去了,隻有我外公和另外兩個人留下。他們說回去會被當成叛徒..."她的聲音低了下去,"我外婆就是那時候認識外公的,她是台灣本省人,在基隆港做翻譯。"
喜歡京城尋寶記請大家收藏:()京城尋寶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