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鹹陽。
一隻黑嘴灰毛的鷹隼,振動著翅膀越過巍峨的宮殿群,俯衝而下。
穿插在厚重的古城牆與樓閣之間。
半響,鷹隼的速度減緩,輕輕落在一座暗紅樓台上,一邊撲騰著羽毛,一邊歪頭打量著台上仰躺的青年。
唳——!
隨著鷹隼鳴叫,青年猛然睜開雙眼,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朝鷹隼抬起手臂。
似乎早已習慣了這個動作,鷹隼在青年抬起手臂的刹那,便撲騰騰的落在了他的手臂上,用嘴摩擦著青年的衣袍。
青年臉上帶著笑意,寵溺的撫摸了一下鷹隼的翅膀,隨後拿出準備好的肉蒲,喂給鷹隼啄食。
等鷹隼吃完後,他才將注意力集中在鷹隼左腳的竹筒上。
伸手取下竹筒內的白絹,青年展開默讀了一遍,然後望著這座滄桑的鹹陽王宮,眼神迷離。
“義父,父皇!”
趙昆輕歎了一聲,自言自語道:“你終究還是做出了決定嗎?其實我真不想當皇帝啊!”
在他自言自語當口,背後傳來一陣腳步聲,轉頭望去,卻見一個身穿官袍的青年朝他走來。
“公子,我們該走了!”薑潮拱手提醒道:“陛下已經召集文武群臣,前往鹹陽宮朝會了。”
“知道了。”
趙昆微微頷首,然後放飛了手中的鷹隼,轉身下了樓台。
與此同時。
鹹陽宮大殿。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屏息凝神,靜靜等待。
自從太子昆歸來,很多人就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特彆是這次大朝會,無比的莊重,讓人隱隱有種即將變天的感覺。
就在眾人思緒萬千的時候,內侍喜快步走到大殿門口,尖聲呐喊道:“陛下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聽到呐喊,齊齊跪拜在地,高聲行禮。
當初烏桓使者的一句恭維話,如今成了大秦朝廷的唱禮,說來也與趙昆有些關係。
若不是他教烏桓使者這樣恭維始皇帝,也不可能有群臣跟著唱禮。
在唱禮中,始皇帝身穿黑地鎏金龍袍,大步走進大殿,然後一步一步跨上禦階,坐在龍椅上,抬手道:“眾卿平身!”
“謝陛下隆恩!”
群臣再次拜禮,然後起身站立。
這時,嬴政瞥了眼身旁的內侍喜,後者立刻心領神會,從小太監手中托盤上,拿起一卷黑龍金文聖旨,緩緩展開。
群臣見到聖旨的刹那,眼中皆是閃過一抹疑色。
在大秦,聖旨的出現頻率並不高,畢竟始皇帝勤勉政務,有什麼重要事務,直接就處理了,再加上他有巡狩天下的習慣,大的地方問題,在當地就解決了。
而且,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很多時候都是當麵說。
這種最高格的黑龍金文聖旨,更是極為罕見。
難道.....
就在群臣心中有所猜測的時候,內侍喜再次尖聲念誦道:“大秦始皇帝製曰:.......”
喜的第一句話出口,群臣無不驚訝萬分。
大秦的聖旨有三種,分彆是‘製’,‘詔’,‘誥’。
始皇帝極其嚴肅的命令,一般都是用‘製’,代表必須執行。
而‘詔’,則是按詔上麵的內容執行即可。
至於‘誥’,大多都是布告公文之類的。
正式或者嚴肅的程度,從高到低,不一而足。
但是,大秦自統一六國之後,能夠用到‘製’的聖旨,少之又少。
大多數情況,都是對外用兵,或者國內有什麼重大的事務需要處理,才會使用‘製’這種聖旨。
不過,最近秦國歌舞升平,一派祥和,就連不安定的百越之地,都徹底平定,甚至還在建造新的郡城。
也沒聽說始皇帝身體有何不適。
為什麼突然要發一道如此嚴肅的聖旨?
卻聽喜接著念道:“朕聞太古有號母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諡。
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思及此,故朕為始皇帝。
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秦自困頓而起,六世爭鋒,及朕,由有此煌煌基業。
朕今為前代君王剖白言之,蓋由天下事繁,不勝勞憊之所致也。
太子趙昆,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可為二世。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釋服布告天下,傳達朕意。”
喜念到一半的時候,群臣的臉色儘皆大變。
在場眾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熟讀經典的重臣。
這份佶屈聱牙的聖旨,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大白話。
第一,嬴政不承認胡亥的正統地位,直接將胡亥的秦二世打入塵埃。
第二,嬴政傳位給了趙昆。
喜不急不緩的念完最後一句話。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已經跪在了地上。
大秦的跪拜其實很常見,在以前椅子還沒有流行起來之前,人們都是跪坐的。
一些禮儀要求,動不動就大禮參拜。
所以跪拜什麼的,並不是什麼特彆罕見的事情。
不過,在接聖旨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嚴肅的要求。
之前嬴政時不時打發人去決議會帶個口信,或者在朝堂上宣讀一些詔書,大家也都不太注重這些方麵。
但這份聖旨卻不同。
這是嬴政的傳位聖旨啊!
所有人的臉色都極其複雜。
十位決議會重臣,尤其如此。
儘管他們都知道,嬴政早就有傳位的想法。
但誰都沒想到,這件事情會發生得這麼突然。
這就傳位了?
所有人震驚之餘,一臉懵逼。
之前嬴政和趙昆父子二人,傳位、拒絕,傳位、拒絕。
這樣的事情翻來覆去上演過兩三次。
因為趙昆態度堅決,再加上遠赴百越之地,所以嬴政一直都沒有如願。
不過,這次卻不同,趙昆回來了。
而且嬴政擬下這道聖旨之前,分明沒跟他商議。
直到現在,趙昆都沒出現在朝堂上。
這是搞突然襲擊啊!
之前趙昆堅決拒絕,嬴政無奈隻能打消念頭。
但這次嬴政誰都沒有提前打招呼,直接發布聖旨。
其中所表露出來的決心,誰都能看出來。
嬴政分明是在說:朕不想跟你推推讓讓的了,這個皇位,你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
當然,按照現行的規矩,嬴政的旨意應該先發到決議會,進行討論一番,再決定是否頒布。
但麵對這樣一道聖旨,會有人反對麼?
站在殿外的趙昆,苦笑一聲,最終還是沒有進入大殿,直接轉身離開了鹹陽宮。
他知道,嬴政一直都是行事極其果決的帝王。
之前他能夠拒絕成功,完全是因為嬴政也有自己的考量。
嬴政第一次跟趙昆提出讓位的時候,是他去甘泉宮度假之前。
那時候,大秦剛剛平定戰亂不久,內部勳貴勢力極其龐大,除了嬴政,無人能夠壓服他們。
就連扶蘇監國,推行改革的時候,也受到了頗多掣肘。
有嬴政鎮壓大秦,都是如此。
若他真的腦袋一熱,答應了嬴政傳位的要求,那大秦的發展絕對不會如此順利。
後麵幾次拒絕,多多少少也是出於這方麵的原因。
但隨著時間推移,趙昆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對朝堂的掌控。
國內上下,可謂是萬眾一心。
趙昆想要推行什麼政策,幾乎無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