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朕能理解你失去母後的心情,你母後過世之後,朕同樣很是難過。
可大丈夫在世,當以國事為重,絕不能因私廢公,今日你要辭官之事,朕就當沒聽過,下次休要再提!”
不知過了多久,李淵才板著臉拒絕了李世民的辭官之請,並借機對他好一番說教。
可他還是低估了自己兒子要辭官守孝的決心。
麵對李淵的拒絕和挽留,李世民就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隻是連連搖頭道:
“父皇,兒臣去意已決,父皇何苦要強留兒臣呢!
自從母後去世之後,兒臣便無時無刻不活在愧疚之中,一直想著若是自己不覬覦大哥的太子之位,也不至於與大哥明爭暗鬥到如此地步,最終惹得母後憂心而亡。
如今母後已亡,兒臣唯有辭官為她守孝三年,才能稍稍彌補自己的過錯。”
雖然李世民說得情真意切,可李淵聽在耳裡,卻覺得後耳根一陣發燙。
畢竟若是說起他們兄弟相爭,自己這個父皇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如果非要將竇皇後之死跟此事聯係在一起,自己同樣要承擔相當一大份責任。
隻是見李世民如此固執己見,李淵不免也有些惱了,語氣也變得有些不善:
“你說你因為母後之死而心灰意冷,不想再過問朝中和軍中之事。
可你彆忘了,朕還活著呢!難道你確定要棄朕這個父皇於不顧嗎?
你覺得你這麼做,你的母後在天之靈能安息嗎?”
李淵本以為自己的一連串質問能讓李世民徹底打消辭官的念頭,可李世民卻隻是平靜反問了他一個問題:
“兒臣之所以執意要辭官,並非是想棄父皇於不顧,隻是母後臨終時的遺願是希望我和大哥從此不再相爭。
若是兒臣繼續在朝中為官,統領大唐兵馬,父皇覺得大哥的太子之位還坐得安穩嗎?”
李淵一時被反問得啞口無言。
雖然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之中,他更喜歡李建成,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就能完全相信李建成這個太子。
在他的構想中,李建成作為太子坐鎮朝堂,李世民作為宗室統領兵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相互製衡,大唐江山屹立不倒,自己的皇位更是穩如泰山。
可一旦李世民辭官守孝,便意味著自己不得不將軍國大事都托付給太子李建成一人,朝野上下再無人製衡得了他。
長此以往,即使太子李建成對自己這個父皇再忠心再孝順,也有可能會被身邊那些想博取從龍之功的小人蠱惑,意圖逼宮奪位,最終與自己兵戎相見。
縱觀曆史,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
李淵絕不容許這種父子相殘的慘劇在自己和兒子之間上演。
因此,他無論如何都不能容許李世民辭官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