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你說秦昇的底線竟然是換回屈突通的家人?”
因為事關重大,所以宇文士及離開萬福酒樓後,並沒有回府,而是立即進宮去見李淵,將自己從張亮口中打探到的談判底線和盤托出。
當李淵聽到秦昇一不要錢,二不要糧,三不要地,隻要換回屈突通的家人之時,整個人都不由為之一怔。
自從李世民回到長安之後,李淵雖然並沒有因為河東兵變之事治李世民的罪,也沒有因此為難作為同謀的屈突通的家人,但卻一直暗中派人盯著他們,更不許他們離開長安城半步。
雖說李世民多次進宮解釋說河東兵變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主意,屈突通隻是受到自己脅迫不得不從,最後還為了給大軍斷後戰死沙場,於情於理,朝廷都不該再為難屈突通的家人。
對此,李淵一再表示自己一定會查明真相,給屈突通和他的家人一個公道。
但在心裡,他對屈突通的懷疑卻越發重了。
畢竟,作為一個父親,他在內心深處寧可相信自己兒子是受人唆使,也不願意相信李世民才是河東兵變的主謀。
可還沒等李淵查明河東兵變的真相,秦昇卻在這時候橫插一腳,竟然想用自己的三個堂弟換回屈突通的家人。
此時,任憑他如何絞儘腦汁,也想不出來秦昇和屈突通之間到底有什麼淵源,竟然值得秦昇用三位大唐的郡王換回他的家人。
思來想去,他隻能將秦昇此舉跟河東兵變聯係起來,當真是越想越心驚。
難道,屈突通一直就是秦昇的人,而河東兵變從頭到尾都是秦昇設計的一出陰謀,目的就是阻止十幾萬唐軍回援關中?
那自己的次子李世民又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畢竟,一旦十幾萬唐軍遲遲不能回援,長安很有可能會因為等不到援軍而失守,自己的腦袋也會成為秦昇獻給楊廣的戰利品。
若是長安陷落,自己身死,受益最大的無疑就是手握十幾萬重兵的次子李世民。
到那時,他完全可以在十幾萬唐軍的擁護下在軍中稱帝,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返回關中,重建隻聽命於他一人的大唐朝廷。
所以,他不是不知道屈突通的身份,隻是將計就計,借刀殺人罷了。
如果事實當真如此,那一切似乎就都解釋得通了。
眼看李淵麵色越來越凝重,宇文士及忍不住輕輕喚了一聲:
“陛下!”
李淵這才回過神來,看著眼前的宇文士及,沉聲問道:
“仁人,你說此事會不會與河東兵變有關?”
“河東兵變?”
宇文士及聞言不由微微一怔,隨即很快便反應過來,忍不住有些遲疑道:
“陛下,你是說,屈突老將軍是早就暗中投靠了秦昇,故而鼓動秦王殿下在河東發動兵變?”
李淵點了點頭,冷聲說道:
“如若不然,如何解釋秦昇為何願意用朕的三位族弟換回屈突通的家人?”
宇文士及越聽越心驚,忍不住追問道:
“可陛下待屈突老將軍恩重如山,他為何要背叛陛下?”
李淵冷冷一笑:
“當初他是因為兵敗潼關,不得已才投降了朕,焉知他是不是一直身在唐營心在隋,暗中又跟楊廣和秦昇勾搭上了。”
李淵是越說越氣,忍不住又翻起了舊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