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的戰事膠著,身在江陵的蕭銑同樣心情焦灼。
正如秦昇預料的那般,他前腳剛把自己女兒蕭月仙送去洛陽,後腳唐朝的使者武士彠就到了。
李淵開出的條件不可謂不誘人,說隻要蕭銑答應跟他們大唐結盟,共同對付隋朝,大唐不僅會在合適的時候將當初叛逃去唐朝的叛臣叛將都交還回來,還許諾將來擊敗隋朝之後,可以跟蕭銑平分天下,唐梁兩國以長江為界,結為兄弟之邦,永不相侵。
果然,蕭銑心動了,他雖然沒有立即同意唐朝的條件,但還是派人去攔截了護送自己女兒去洛陽的車隊,要他們暫時停止北上,留在宛城待命。
他在觀望,看看自己有沒有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可能。
當初是因為內訌,導致身邊的大臣和將領競相叛離他而去,他一時心灰意冷,便接受了叔父蕭瑀的勸告,同意歸降隋朝,並將女兒蕭月仙嫁給秦昇。
可如今若是唐朝願意與他聯手,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
隻要他們兩家勠力同心,互為犄角,哪怕是不能擊敗隋朝,至少也能保全自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不比自己下半生在東都洛陽做一個囚徒強?
作為一個曾經自立為王之人,在體驗過生殺予奪的無上權利之後,他已經很難再願意屈居於人下了。
因此,哪怕隻有一線希望,他也想搏上一搏。
但他也不想把事情做絕,徹底斷了自己的後路,因此他並沒有讓人將女兒蕭月仙帶回江陵,反而讓她暫時留在宛城,以此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若是之後的形勢有利於他們,那他之前跟叔父蕭瑀約定的婚約自然也就作廢了。
相反,若是之後的形勢朝著對他們不利的方向發展,他便立即履行之前跟姑父蕭瑀說好的婚約,將自己的女兒蕭月仙嫁給秦昇。
至於如何判定形勢有不有利於他們大梁,就看江淮的戰事如何發展了。
雖說他也不看好王世充和沈法興能成大事,可若是隋軍最終雖然擊敗了叛軍,但自身同樣元氣大傷,那他們和唐朝的機會不就來了。
可他還沒有等來江淮戰場的最新戰況,卻等來了大隋朝廷的使者,禦史大夫魏徵。
雖說蕭銑早就想到自己遲遲沒有將女兒送去東都,秦昇一定會派使者來興師問罪,但他沒想到魏徵這個使者會來得這麼快。
好在他早就想好了說辭,若是魏徵追問起,便說自己女兒身嬌體弱,半路上突然病倒了,隻能暫且留在宛城養病,待她的病一好,自己便立即派人護送她去東都。
可奇怪的是,魏徵在見到他之後,卻絕口不提蕭月仙之事,隻是代表大隋朝廷給他送來了不少禮物,同時還給他帶來了一封蕭太後的親筆信。
信的內容也沒有什麼特彆,隻是蕭太後以姑母的身份勸他認清形勢,儘快歸順朝廷,否則一旦棋錯一著,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到時候哪怕自己這個姑母也救不了他。
看過蕭太後的信之後,蕭銑總算是明白了秦昇的用意。
無非就是如今隋朝的重心都在平定江淮之亂上,無法出兵荊襄,又擔心自己會倒向隋朝,便讓蕭太後出麵打起了親情牌,想要以姑侄之情勸說他歸降隋朝。
雖說蕭銑一直很感激蕭太後當年對他的提攜,但感激歸感激,作為一代梟雄,在軍國大事上他不可能感情用事。
因此,在看過蕭太後的書信後,他並沒有立即表態,隻是不動聲色笑著問魏徵道:
“魏大夫遠道而來辛苦了,隻是不知在魏大夫臨行前,蕭太後那邊可還有什麼叮囑?”
“叮囑?”
魏徵聞言不由微微一怔,隨即輕輕搖了搖頭,笑笑道:
“梁王說笑了,在下一個外臣何德何能,敢得太後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