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蕭銑正式歸降朝廷的消息之時,秦昇人正在南下江淮的戰船之上。
如今朝廷大軍和原來的江淮義軍已經圍困住了江都城,破城隻在旦夕之間,本來是不需要秦昇操心的。
但從一開始,他所圖謀的就不僅僅隻是江淮之地,而是整個南方地區。
他想借著這次平定王世充和沈法興的契機,一舉消滅南方各個割據勢力,將整個南方地區重新納入大隋的統治。
說實話,南方雖然同樣是群雄並立,但大多不成氣候,想要消滅這些割據勢力並非是什麼難事。
可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容易,如何徹底收服南方百姓的心才是難點。
這件事不論是杜伏威、來護兒還是徐世積都做不了,隻有他能做。
倒不是他比他們三人強,而是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知道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的。
曆史上的隋朝雖然滅掉了南方的陳朝,重新統一了南北,卻從未真正收服過南方百姓的心。
隋文帝楊堅作為曆史上有名的明君,卻在統治南陳故土這件事上犯下了不少大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南方強行推行五教。
所謂五教,即儒教、道教、佛教、法教和兵教的統稱。
他命人編訂了《五教》,強迫南方百姓每日誦讀,想要以此來增強南方百姓的文化認同,使他們漸漸忘卻故國,轉而接受和認可大隋的統治。
可南方百姓大多信奉傳統的宗教和文化,如今朝廷強迫他們信奉五教,隻能讓他們感受到了壓迫,對朝廷的不滿與日俱增。
當這些不滿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最終在開皇十年爆發了“五教之亂”,叛亂遍及南陳故地,規模大者數萬人,小者也有數千人,嚴重威脅隋朝對南方的統治。
最終朝廷耗費無數錢糧,死傷大量將士平定了這場叛亂,卻也嚴重動搖了隋朝對南方的統治,大大加劇了南方百姓和朝廷之間的隔閡。
雖說楊廣在治國的本事上遠遠不如他的父皇,但在治理江南這件事上,他卻強過隋文帝太多。
他知道要想收服南方人心,關鍵在於得到南方士人的認可。
因此,他在位時大力提拔和重用南方士人,他最信任的兩名大臣虞世基和裴蘊都是出身南方的名門望族。
他的舉措無疑取得了不少成效,使得南方百姓對隋朝的認可高了不少,南北裂痕日漸彌合。
而曆史上的唐朝也延續了楊廣的做法,大力提拔和重用南方士人,使得南方在經濟和文化上都出現了繁榮,經濟重心不斷南移。
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就是依靠江南地區的賦稅,又強行續命了一百多年。
正因為曆史上隋唐兩朝都幫他試過錯,因此秦昇知道想要收服南方百姓之心,關鍵就在於拉攏南方士人。
但這件事無論是杜伏威、來護兒還是徐世積都做不了,隻有他這個大隋朝廷的實際掌控者才能做,因為有很多不能擺在台麵上的東西,隻有他能給得了。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如今擺在他麵前的當務之急是儘快攻下江都,之後再順勢南下消滅沈法興,徹底結束這場持續了大半年的江淮之亂。
當他所在的戰船停靠在江都城附近的一處碼頭之時,杜伏威等人已經率領軍中一眾將領在岸邊恭迎他了。
在一眾熟悉的將領之中,秦昇看到了兩副新麵孔,心中很快就猜到了兩人的身份,當即對他們二人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