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後的十幾天時間裡,隋鐵聯軍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在接連擊敗了幾個拱衛王庭的東突厥部族之後,終於出現在了東突厥王庭的北麵。
毗伽可汗自知這場決戰關乎到他們東突厥人的生死存亡,幾乎是集結了一切自己所能集結到的兵馬,兵力達到了十二萬之眾。
雖說此時東突厥人的兵力是隋鐵聯軍的兩倍還多,但正如李靖跟鐵勒人說的那般,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之後,這些東突厥將士和他們的戰馬都消瘦了不少,戰鬥力自然是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隨著大軍的集結,東突厥的糧草和兵器都開始出現了短缺,對軍心和士氣的影響無疑是致命的。
再看對麵的隋鐵聯軍,雖說兵力不如他們,但兵精糧足,連戰連捷,士氣異常高昂,大有一戰定漠北的氣勢。
正是考慮到如此種種,毗伽可汗知道此時決戰對他們東突厥人很是不利,取勝的希望更是渺茫。
哪怕是最後勝了,必然也是慘勝,不知有多少年輕的勇士要戰死沙場,他們東突厥至少要十幾年時間才能徹底恢複元氣。
正因如此,在決戰前夕,毗伽可汗派自己的弟弟阿史那結社率前往聯軍大營見主帥李靖和三位鐵勒可汗,希望雙方可以罷兵言和,化乾戈為玉帛。
為了顯示他們東突厥的誠意,阿史那結社率甚至帶來了五花大綁的唐朝使臣唐儉。
雖說他們東突厥去年年底剛和唐朝秘密訂立了盟約,可如今他們東突厥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自然再也顧不上什麼盟友不盟友的了。
但毗伽可汗也知道區區一個唐儉是不可能讓隋鐵聯軍退兵的,因此他讓自己弟弟阿史那結社率帶來了一份可謂是屈辱到極點的條件。
那就是他們東突厥願意與鐵勒人共治大草原,同時放棄於都斤山一帶的廣袤草場,將部族東遷到他還是突利可汗時的牙帳附近。
聽完阿史那結社率提出的條件,李靖未置可否,隻是看向帳內的三位鐵勒可汗,沉聲詢問他們道:
“不知三位可汗對此怎麼看?”
“李將軍,我覺得我們可以接受阿史那什缽苾的條件!”
李靖話音未落,回紇可汗菩薩便毫不猶豫第一個站出來主張接受東突厥人的條件。
畢竟在三位鐵勒可汗中,他是最不想打這場決戰的人。
既然如今毗伽可汗阿史那什缽苾為了保全部族,願意主動讓出大草原上最豐美的草場,他們何不順水推舟,接受東突厥人的條件,避免他們鐵勒人流更多的血呢?
李靖聽完菩薩可汗的表態,依舊未置可否,隻是又看向契苾可汗哥楞和薛延陀可汗夷男,淡淡追問他們道:
“不知兩位可汗又是怎麼看?”
哥楞可汗和夷男可汗雖然遲遲沒有表態,但他們眼中的異動已然暴露了他們二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畢竟他們兩個部族之所以願意出兵跟隋軍一起攻打東突厥,除了看中懷仁可汗的名號,想要成為新的草原霸主之外,又何嘗不想為自己的部族奪取更多更好的土地呢!
如今毗伽可汗又是願意與他們鐵勒人共治大草原,又是願意讓出於都斤山一帶的草場,顯然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成了他們出兵攻打東突厥人的目的。
既然如此,似乎接受東突厥人的求和條件,雙方就此罷兵言和也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
隻是他們二人想知道,如果他們聯軍選擇接受毗伽可汗的求和條件,那懷仁可汗的名號最終會落到誰的頭上。
正是出於這番顧慮,他們二人雖然對東突厥人的求和條件很是心動,卻沒有對此做出任何表態,隻是很有默契一齊對李靖道:
“一切願聽李將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