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都,春寒料峭。天子久臥未起,朝堂封閉已月餘,禦史台卻張榜四方,設“問綱大會”於天祿講壇。
一紙榜文傳出:
“布氏違綱裂道,今設大會辯明正邪,擇一日,於京師九門之前,集士百人,邀布王赴辯。”
此文不稱“問罪”,卻句句置布於“綱賊”之席。
三日內,許都文士百餘人應招赴會;荀彧、楊修、董昭、滿寵等名士在列;洛陽、南陽、冀州諸地太學長講亦踴躍上書,聲言“不得不辯”。
東郡瀾台,氣氛肅然。
“若不應辯,綱廢。”陳宮言簡意冷。
“若辯而敗,綱仍廢。”高順眼中泛光,“但若勝了呢?”
呂布靜立瀾台之巔,看千軍演練,緩緩開口:
“便是百儒於前,吾亦一言不退。”
問綱大會設於天祿三堂,講壇如階,高九尺。
大會分三日,首問“綱可否立於一隅”,次問“布綱當否裂禮破宗”,終問“瀾政真能濟天下否”。
諸葛亮、陳宮、瀾台學者三十人率隊而至,呂布親臨其座,不執筆,不言語,坐於東台之巔。
首日,大儒董昭立於高台,開問如刀:
“東郡不過一隅之地,如何敢言‘立綱’?綱者,須通九州,布綱出一隅,是私綱也!”
諸葛未答,瀾台士子韓墨先起,沉聲回應:
“《春秋》起於魯,不起於周,禮從魯法始,聖人無處不可以為綱。今日東郡立綱,於困苦之地,試行其法,有何不可?”
楊修冷笑:“你以魯喻郡,豈非妄稱聖人?”
諸葛緩緩抬眸,扇骨輕點:“若今世無人再試立綱,那便再無聖人。東郡不稱聖,但敢試錯。”
全場微嘩。
次日,滿寵起身,連提五問:
“布綱廢宗門,令女可讀、庶子可承,此非裂族而何?百年禮序一朝儘破,何以服眾?”
此為重擊。
瀾台內三名儒者沉默不語。諸葛亮輕歎一聲,欲言,又止。
卻是呂布緩緩起身,朗聲言:
“我隻問一句——世上幾人願生為庶子?”
“幾人願其女不得讀書?”
“若百年之禮,要用無數人的命來供養,那我布第一個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