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連番鏖戰,鐵騎馳騁山穀,雖掃蕩餘寇,卻也耗損驛道與補給線。驛道若斷,糧運不暢,軍心難穩;補給先行,乃續戰之本。諸葛亮與呂布於軍師帳前詳議,羽扇輕拂圖案,道:“今宜先修驛道,再行軍功冊立;並行‘補給演練’,以木牛流馬與輜重車隊配合,檢驗道路通達度與軍士速動能力。爾等可分三路:一路沿渭南大道;一路經驪山古驛;一路由涇渭古橋;各設驛站哨口,輪番演練,確保十日可達長安與許昌兩城。”呂布揚畫戟,聲若雷霆:“分隊即行,驛道修繕與演練不誤戰機!”
翌日清曉,百工院院長馮鐵率領數千工匠沿渭南大道開赴。工匠肩扛木梁,手執鑿錘,割砍亂石與枯木,清理大道。數十裡枯渠旁,工匠植樁鋪釘,填平凹陷,鋪設杉木板道,並於多處沼澤地帶鋪設木墩與倒木碎石,以便輜重車胎不陷泥。晝夜連綿施工,塵土飛揚中頗見人影交替,絲毫未減開路之速。
同時,龔鎬營十餘營士卒分赴驪山古驛。古驛殘牆傾頹,驛房斷柱零落。士卒率領驛匠刨除牆根,新砌殘垣,並於驛房內設立馬廄與糧倉,架設木梁以懸繩運載糧袋;再鋪設驛道石板,並在易滑坡地帶植設攔沙木欄,以防山洪衝毀。數夜之後,古驛煥然一新,烽火台下鐵馬猶嘶,驛樓燈火連綿。
第三路則由周良統領玄武營護送木牛流馬考察涇渭古橋。古橋多處折損,周良命渠工疏通河道,沿岸石堰與木葦協作加固橋墩;並在老橋兩端增設浮橋接段,以木牛流馬牽引上橋,並於橋邊設哨營,便於驟停檢視與補給。數日後,涇渭古橋重歸暢通,可載兩乘輜重車並行。
修繕之餘,補給演練亦隨即展開。趙雲白虎營統帥數十輛輜重重車,車轅套以馱牛,緩緩沿渭南大道運送糧草;蔣琬副將率領輕騎速遞信函與急給藥箱,測試道路通行速度;李典騰蛇營則率連弩機與火藥補給骨乾,保障機械配件隨隊而行。各路隊伍晝夜兼程,不分晝夜,僅用七日便能從長安趕至許昌,並在後方集結維修庫房。
為檢驗效能,諸葛亮於七日夜聚集各路官兵於長安南苑,拂羽扇而笑:“補給演練既過,無一失期。渭南大道、驪山古驛、涇渭古橋,三路皆暢,木牛流馬與輜重車牢固;更有輕騎迅遞,軍政兩便,補給之慮可解,北伐大計可行!”眾將拱手稱善,良久始散。
演練之餘,農政署與文監司亦同步下鄉,分配“驛工令”於賢良與遊卒,招募民夫萬餘,以驛路修繕與守護相結合,既解徭役之困,亦能增強地方與軍隊聯結。文監司柳瑾於驛站內外書寫“驛道碑銘”,刻明補給演練日期與主要負責人,以示來者毋忘此役之功與困難。
十日之後,長安與許昌之間,驛道十餘處煥然一新,四路驛傳車隊往來如梭;渭南大道塵土不揚,驪山古驛夜燈常明,涇渭古橋穩固如昔。邊防哨所與民言公堂並立,軍政互促;百姓見軍者修路,讚口不絕。
當夜,呂布與諸葛亮於長安城頭對飲。諸葛亮拂扇道:“驛道演練,實為後勤之基;無此,則戰神亦無翼。北伐大勢可起,取洛陽與陳留所需之糧草、人馬,皆可一日內抵達。”呂布撫畫戟而笑:“軍威文治兼行,鐵騎與驛馬同舞;瀾台再啟北征,勢如破竹,直指中原心臟!”
烽火雖息,驛道常立;鐵騎雖馳,補給不乏。長安之南,許昌之北,瀾台補給網絡已織就,為第二卷中原初定奠定堅實後勤基石。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