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水陸並脈_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9章 水陸並脈(1 / 1)

淮漢交彙處的冰淩終於在二月第一個暖晴日碎裂成水珠,沿著新挖的側渠汩汩奔流。河麵霧靄一絲不存,仿佛要把剛擦亮的天空投進每一片浪影。棧道儘頭,兩行青磚斜坡直撲水沿,坡上停著十八輛改裝輜車:輪圈包鐵、輻條加粗,車艙底板與船底弧度相合,能卸輪入水。張遼親手給這種新式車取名“陸船”。更下一層踏水台,錨纜繞在銅鼻柱,柱頭錘印著瀾台龍紋——銅光在晨日下閃得像刀鋒。

清晨未時,呂布率白虎與玄武合營抵達渡口。遠望去,漢水上一列平底駁船首尾相聯,船尾插著金黃小旗——那是諸葛亮昨日派泵車浮台從江夏逆流押送首批軍糧,足有八千石。舵影過涼波,金旗輕擺,駛進卸船槽的聲響如同低沉戰鼓,一聲一聲敲進空穀。

卸糧並非舊法笨拋,而是“水陸並脈”第一場示範。泵車靠槽,銅爪開臂勾住駁船舷梁,水輪一轉,船艙底板與陸船船艙咬合,機關“哢噠”響,木榫合緊;再聽船梆三震,四名水卒同時拔纜,駁船在水輪牽引下與船艙齊齊上滑,如鯨升岸。輪軸撞岸磚迸出金花火星,蹄鐵似的撞擊聲把輪輻自鎖;待泥卡掩實車輪,陸船已穩穩坐在坡台。

張遼率玄武工匠上前,弩弦般繃緊的鉚鏈拆卸“船輪榫”,讓車身脫開龍骨;白虎軍則接過麻袋,一袋連一袋碼入車艙。木底磴條上早灑了一層新糠,腳踏無聲;轉瞬八千石軍糧分裝三十六車,陸船列成半弧,像半月在坡頂泛冷光。

就在此時,南岸柳林忽起驚鳥。趙雲眯眼望去,見黑點連珠馳來,透林尖上寒光點點——是袁紹殘部青州遊騎,窺探新渡口來襲。呂布並不回身,手掌搭戟柄,聲音似壓在秋水寒沙:“陸船成列,勿散陣。”白虎槍騎一字排開,槍尖針般指向對岸。

遊騎見坡頂旗列,未敢直衝,卻折向林鬱,想繞堤後偷襲泵車。諸葛亮早有預料,暗渠閘口潛伏佃農二十餘,掌銅鈴待令;肩鈴乍響,閘門半啟,一蓬寒水轟地卷出,裹著冰碴直撲堤腳。青州騎駒未及回韁,馬蹄驟滑,似被無形巨手掀倒,連人帶鞍滾下泥窪。趙雲一抖長槍,槍纓作紅虹,鳴鏑破空;五名敵騎應聲落馬,倒斃於碎冰;餘者驚懼敗逃,再不敢近。

堤上風鼓收歇,一道道車轍壓入濕地,像在河穀刻下新的年輪。諸葛亮釋鈴而起,對呂布點頭:“水脈完,陸脈通,接下去要從許昌一路鋪到洛水東關,須十五座水槽、八十座鵲梁。”呂布輕擺戟柄,戟尖指向東北,目光已越過遠山薄霧:“槽梁都鋪妥,軍糧便能晝夜遞進。待麥青透穗,就沿這條脈,直輸官耕地,再直抵白馬津。”

他拍了拍輪艙木板,木紋猶濕,卻響聲堅致;仿佛這一聲便把河流與車道栓成脈絡。張遼釘上最後一枚銅釘,把車篷鎖扣合緊,抬頭朗聲:“陸有輜輪,水有泵車;一旦北伐,軍糧不絕。”高順將新繪“軍糧通道圖”插入指揮旗座,旗幟在晨風獵獵,像一條金線貫穿青木與墨水。

午後,陸船車隊護送首批軍糧上坡而去;泵車浮台返航,再引第二列駁船。河穀兩岸新設的號鼓三長一短,沿堤輪聲與鼓聲交織,像無形鼓鞭驅趕春水。黃昏時,最後一縷陽光落在卸空駁船上,水麵浮火金亮,映得銅爪和鐵輻仿佛也在燃燒——這火是軍心,是糧道,是即將奔向中原戰線的命脈。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踏淩霄,我為西遊第一仙!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七零真千金養大佬 本想在星際摸魚,結果混成霸主了 織天者 修仙直播間,小師妹她專搶機緣 致命滲透 我對夫人絕無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