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流民歸籍_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8章 流民歸籍(1 / 1)

二十個晝夜過去,渭南河穀的官耕壟已在茸黑土麵拱出細綠色針尖。淩晨霜白,老卒們結組前來除草,瞧見那一層嫩芽時竟怔了半晌——好像戰陣上死彆多年的兄弟忽然回身,說一聲“我還活著”。誰也沒喊號子,鋤起落下隻餘一片微顫的葉聲,像很多雙新生的手輕輕拍響。

盧氏汴口方向卻早雲塵翻滾。北地雪融,河南界的流民潮在淅水河畔紮營過夜,一隻隻破旗上寫著“同富”“避戰”,卻常被豪家糾結的散勇逼做佃奴。此刻隊伍裡有人舉起寫“瀾”字的紙條要進渭南田冊,再走須兩天,好糧卻已儘,焦草炊煙嗆得孩童直哭。領隊老漢捧著那張紙條,指尖浸到油煙也不放——他聽說過官耕壟的新法:到田邊刻姓,用汗水抵租,一年後可領半鬥鹽、一匹布。

黃鏈領著稷下佃戶在南野鋪設第二道暗渠,遠遠見塵沙起伏,曉得又一撥流民到了。他掂量肩頭鐵鍬,迎上去問:“可願按民功記冊?”老漢臉皺成穀殼,“隻要不再賣田賣娃,給渠給犁,都願掏命。”黃鏈點頭,扭頭朝河畔高喊:“諸葛先生,紙簽又有人要用!”

諸葛亮正在堤上跟丈官校勘纖道,被這聲呼喚引得拂袖下坡。他讓丈官把銅星罐遞給那群流民,自取胸口筆,在木簽上一一寫籍號、寫族姓。寫到第三個名字時,老漢忽然扯住他袖子顫聲:“先生,可寫我小孫名?他娘客死在路,留下半截奶呢。”諸葛亮抬眸看,那孩子裹破毯縮在母親乾瘦遺體旁,臉像剛生芽的小麥葉青透。羽扇在風裡一晃,他反握狼毫,俯身在木簽空格添上一行小字:“庾三石,藉口‘乳未乾’,佃戶。”寫完又在孩子手心拍兩下:“田裡需要他娘的名字,明日隨我寫在樁頭。”

流民彌留營火未熄,夜裡卻起一場無主之火。暗裡有人潛進官耕壟澆油,想燒那片新芽。高順巡視聞到怪焦味,拔刀破風,一腳踢翻油桶將火逼回濕土。黑影趁亂遁至枯柳,卻被趙雲槍尾掃斷腳筋,人仆地時衣下掉出曹營斥候信牌,木劄印“青州遊勇”。從他布囊裡又搜出十數條浸油麻繩——若非夜露新雨,整片官耕壟險些成灰。

呂布得訊並未發令搜捕,隻讓玄武刀士把信劄釘在諸葛亮新立的“流民告示柱”上,上書:“燒苗者,與棄子者同罪。”次日黎明,一雙雙新安流民看見那牌,都默默握緊自己木簽,擠到灌渠旁開始挖第一鍬。被擒斥候交與禦史台,按通敵律伏法示眾,屍首拋在河汊讓冰潮卷走,像把一條舊河脈切斷。

三日後,第一批流民田樁在青牌壟裡豎起,像稚嫩又倔強的籬笆。丈官扶著銅星杆丈量,佃戶把柳條編成畦際篾擋,一麵插“庾三石”紙簽;老卒則把磨禿的鐵鍬換長柄,幫新鄰居掘井。冬稻首灌時,孩子們踩著叫花般爛泥奔來奔去,衣袖被河風鼓起,好像一排排小旗在初春田畔獵獵抖響。

夜深,官耕壟與戶耕壟間的土埂上點起數盞豆燈。燈下,諸葛亮正用淡墨把新條文謄在《田律》空頁:

“凡流民肯修渠、築堤、護田者,籍作戶耕;三年不徙,轉為民功;五年不違,準民籍;男丁覆冊,女丁列藝;老弱病殘可入官耕冊,取糧於倉,補功於修器補路。”

寫完,墨線尚濕,他折扇身卻問站在一旁的呂布:“此令若真行到荊州邊,會擠破多少豪門的佃價?”呂布把戟尖在黑泥裡劃一道深痕:“擠不死豪門,隻餓死佃戶,我寧折戟毀令。若豪門肯讓三分地,我戟便讓三分鋒。”

大風吹熄一盞豆燈,卻吹不散泥裡蓄生的青草腥味。春汛不過數旬即至,河穀外仍有散亂流民趕來,帶著破扇邊紙條與未乾的泥濘——他們奔著“民功折租”而來,也奔著那一坡黑亮的新芽而來。燈火映得山腳雪痕黯去,夜雲後初捺的星子比雪更亮。田埂上最後一盞豆燈燃成金紅;而官耕、戶耕兩片土地的青草尖,像靜默矛頭,從土裡悄悄舉起鋒芒。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在清代當知縣 大明掘墓人 那些年對我窮追不舍的女人 四合院:傻柱快求求你哥,彆打了 穿書全網黑?炮灰把娛樂圈掀了 旱災荒年:娘子送我雙胞胎姐妹! 薄荷糖的夏天 南天門前傳之地軸危機 霍格沃茨:中國式教授 黑夜裡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