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夜深,江東主帥周瑜獨坐軍帳之中,燈火昏黃,沙盤上是殘破的水線、沉江的糧棧與敗走的西汊兵馬。
火攻未成,風澤潰敗。
潛龍江水已非東吳獨控,瀾台大軍糧道通暢,軍心穩固,呂布更以一戰之威震懾江南。
這一切,都讓周瑜心頭沉重。
他輕撫沙盤,指尖停在地圖北部的一處高地之上。
“江夏。”
他口中緩緩念出這兩個字,語調低沉而冷靜:“諸葛亮之謀,在於持久布線;呂布之威,在於鋒銳破局。若強攻不成,便該擾其後根,使其南顧之誌難穩。”
陸遜立於帳側,低聲應道:“都督意在——借江夏之地,引瀾台後患?”
周瑜頷首:“江夏原屬荊州,乃劉表舊地。劉表亡後,其子劉琦雖守其城,卻勢孤力弱。今曹操已得漢中,若引其南動,假傳曹兵來襲,或以江東義軍之名擾邊,皆可惑敵。”
“如此,瀾台北岸無根可倚,主公便不得不設兵自守,分兵斷勢。”
“傳令張承、程普,各率輕兵三千,繞經洞庭至江夏邊郡,夜設疑兵,營火十座,鼓旗喧闐。再遣使人,化裝為中原密探,走江夏報曰——曹操欲圖南下。”
陸遜頓首:“妙計也。如此則敵不攻自亂,糧通亦難穩久。”
周瑜目中微寒,輕輕道:“我東吳可敗一陣,不可敗其心;可失水口,不可失戰機。”
……
數日後,潛龍江畔。
趙雲巡視完風澤糧道回至大營,將沿線舟橋、水棧、棧兵重編整肅,又添調舟卒百人作夜間潛哨,確保敵不得趁夜劫營。
營帳中,呂布與諸葛亮並坐一席。
“江東果然撤軍之後無戰意。”呂布道,麵色雖冷,卻稍帶輕鬆。
“戰意不在明麵。”諸葛亮搖扇淡然,“江東棄西汊之後,東岸兵力未減,反增巡哨與鼓噪。”
“此乃轉守為攻,設迷陣擾北。”他指向輿圖,“江夏之境,近來狼煙突起,民報有馬蹄夜馳、營火連列。又有流言:曹操欲自襄陽南下,奪取潛龍。”
呂布沉聲:“曹操?”
“未必是曹。”諸葛亮淡道,“此乃周瑜之計——以曹之名為幌,以東吳之兵為偽,擾我北岸。”
“目的在於逼我設防江夏,抽調主力;更試我主公心性,若疑心成陣,便是自困。”
呂布冷笑:“他也太小瞧我了。”
“不可輕視。”諸葛亮緩緩起身,望向北圖之地,“江夏之地雖不屬東吳,但其太守劉琦乃劉表之子,曾為荊州世家,雖無大兵,但有護城之力,若我軍不辨其意而貿然設防,便有陷於兩麵之危。”
“而一旦真有變動,曹操北兵壓境,或江東趁虛而入,便是動搖根基之機。”
呂布起身,凝視地圖,良久未語。
他突然開口:“可用趙雲。”
諸葛亮目光一閃,頷首道:“正合我意。”
“趙將軍英姿銳氣,不失溫文,可為我使;亦能破敵膽,護糧線。”
他輕拍案上:“遣趙雲率舟騎一千,北巡江夏,設兩重布陣。其一,耀旗建營,示我有兵;其二,修棧渡橋,表我通糧。並書予劉琦,以友邦之禮告之:瀾台東戰,絕無北念。”
“若江夏有意,便試其心;若江東設局,亦破其謀。”
呂布轉頭望向江麵,笑意微起:“周瑜怕我,怕得不敢用兵;倒成了我破局之資。”
翌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