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南郊,煙塵未息。
張遼與魏續所率夜襲軍,於吳軍糧倉縱火後迅速撤出,然建業震動之勢,已然蔓延東岸。
周泰率兵返援,至南營倉地,倉庫焚毀,輜重狼藉。方欲整兵追敵,前鋒數十騎已探入鬆林。林深霧重,忽聞弩響破空。
隻見林中伏軍分三股突出,張遼手持長槍,戰馬一躍而出,槍鋒閃電般刺入吳將胸膛,將其一矛挑落。魏續揮戟橫掃,斷馬首,斬敵卒如割草。吳兵大亂,周泰怒吼集結,但山道狹隘,騎軍難展,箭雨驟下,火箭灼林,轉眼間煙焰騰空。
一員偏將試圖突圍,被魏續一招“橫槍奪月”挑翻於地。其後數十騎嘗試包抄,卻陷入陷馬坑,哀嚎震野。伏兵再起,旌旗紛揚,東吳兵卒終不敵重創,棄甲而退。
建業糧道頓時中斷,動糧轉運被迫南遷,吳軍上下軍心動搖。
柴桑城中,諸葛亮登高遠望,羽扇輕搖。
李儒快步來報:“夜襲之軍已回,張遼帶傷,魏續未損。建業南倉毀儘,敵軍糧道已亂。”
呂布大喜,召二將入營。趙雲亦至,道:“江岸間有敵輕舟三十,於夜中偷渡,或為擾我舟陣。”
諸葛亮道:“此為淩統之計,輕舟疾行,欲破我糧舟。命高順率五百,潛於水村,設鐵索與水雷之陣,誘敵深入。”
呂布拍案而起:“好!吾赤羽左營即刻布重舟於江口,配弩機三十,引而殲之!”
夜色沉沉,蘆洲東水路,一隊輕舟悄然行於黑水之間。
淩統披甲執矛,身先舟首,了望夜霧重重。三百輕舟排列如飛魚,靜音而行,船上不設火炬,唯以油帛遮光,憑星光辨位。
忽前方一震,鐵索橫江攔斷水道,首舟撞上,發出金鐵交鳴之聲。尚未反應,江岸火光驟起,旌旗獵獵。
“有埋伏!”淩統大喝,翻身執盾。
下一瞬,江岸兩側火雷轟然引爆,水柱衝天,十餘舟翻覆。弩箭如雨,從岸上兩翼斜射而下,精確命中目標。舟上士卒亂成一團,有人躍水逃生,卻落入布置的鉤網之中,鮮血濺江。
高順自林中突騎而出,揮刀大喝:“殺!”五百兵卒呐喊而出,長矛直指敵舟。舟弩齊發,巨弩穿甲而過,將兩舟釘連於水中。
淩統怒目,親率本部親兵反擊,奈何水勢不利,戰舟失序。趙雲身披銀甲,自赤羽主舟飛躍而出,踏波而至,槍出如龍,一記“穿浪碎嶽”,刺穿敵舟舵手胸膛。
東吳兵驚呼:“趙子龍在此!”
趙雲不答,接連數矛點落,將一舟自頭至尾刺穿三人。其身法如電,立於舟頭,槍芒流轉,舟不近身。
淩統見勢不妙,大呼:“全軍後退!”
然赤羽戰舟已繞至後側,火箭再起,十餘舟起火,烈焰衝天,照亮半江。
僅餘十舟在混戰中突圍,逃歸蘆洲。
周瑜得報,沉默良久。
“糧道中斷,水攻被阻,淩統折兵。”他聲音低沉如水,“曹軍可有回應?”
魯肅低聲答:“未動,仍在觀南。”
張昭隨即呈上密信:“孫權急調三郡兵,但尚需十日方至。建業糧轉亦困。”
周瑜歎道:“呂布如鐵牆,諸葛如天網。我若不變局,恐江東全軍困於柴桑之外。”
他頓了頓,旋即起身:“丁奉、周泰設伏於柴桑東北山麓,誘敵輕出。淩統殘軍為餌,我主力夜襲柴桑西壘!”
張昭憂慮道:“都督親臨險道,萬一有失……”
周瑜肅然道:“若無險策,何以破敵?此戰一搏,或轉乾坤。”
三日後,柴桑城外雷雨再至。
高順歸報:“江水漲三尺,火攻無效,敵舟難行。”
諸葛亮仰望星圖,忽道:“西北星晦,主夜襲之災。”
呂布即令趙雲、高順、張遼分守三壘,增築夜防。
深夜,一隊東吳兵,身著瀾台軍製衣,悄然逼近柴桑西壘營門,隱於雨幕之中。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