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早春,江北初暖,楊柳泛青。
徐州小沛,內政稍穩,但民心未定。劉備踞此,已屆三載,麾下兵不滿兩萬,地無百裡之固,卻目光如炬,注視著北方。
中原局勢大變,呂布北定鄴城,擁冀州三郡,聲勢如日中天;曹操敗退許昌,設偏府於弘農,自守西線;袁氏殘部零散,公孫度據遼東觀望,四海風雲重起。
劉備與簡雍立於東樓,遠望淮水。
“布強曹敗,北地空虛,吾若不起,終為人後。”劉備負手而立,聲音低沉。
簡雍點頭道:“如今許都為曹氏咽喉之地,呂布兵力雖盛,未及南顧。此間確有可乘之機。”
“然主公未得正名,若貿然北圖,恐惹兩敵。”
劉備眯眼而笑:“不爭名於朝,不爭義於時。隻問可行否?”
簡雍拱手:“若問良機,當在三月。”
當夜,劉備召關羽、張飛、糜竺、孫乾、簡雍五人密議。
帳中燃燈一盞,紙卷攤開,繪著許都至小沛一路兵道。
劉備揮筆而指:“張飛統精銳一萬,駐豐、沛之間,訓兵不動。”
“關羽率五百精騎,沿隴海東線北巡,至陳留地界,訪舊部、探軍心。”
“簡雍與孫乾二人,分彆赴江東與宛城,一探孫權、張繡之意。”
“糜竺於內坐鎮沛縣,理糧整兵。”
“吾不圖戰,隻探虛實,待天下再亂,方可舉兵。”
關羽拱手:“兄長安言,關某必不辱命。”
張飛大咧咧地笑:“正合我意!待打起來,我第一個衝!”
簡雍則道:“此事有一隱患,呂布若南顧,主公守軍是否能撐?”
劉備目光一轉:“布貪地而輕謀,未必察我。況我先為援曹之名,其心自疑,不動可安。”
“吾要亂中立穩,非亂中求勝。”
三日後,簡雍抵建業。
孫權接見於武昌行館。二人對坐,言語試探。
孫權道:“玄德公欲圖許都,正逢兩強相爭,倒也算是時機。”
簡雍道:“我主非欲自立為帝王,隻求中原百姓有一安地。”
“江東若不阻,不妨通商通兵,互利互安。”
孫權沉吟:“若曹、呂俱疲,吾自觀其變。小沛若穩,我江東可供市道通船,隻求不越淮而爭。”
簡雍一笑:“君明矣。”
宛城。
張繡得孫乾拜訪,初有所疑。然孫乾言明:“劉使君欲與公互市,以宛為口,以新野為腹,通荊徐二地之糧道。”
張繡沉吟片刻,回道:“若小沛不圖南地,我宛願通其道。”
“我不事曹布,隻願一隅自守。”
“若劉公能避三戰,我便避三拒。”
二人言定,宛徐暗通糧市,東南一線頓時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