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三月末。
弘農偏府,曹操坐於中堂,手握竹簡,麵沉如水。堂下眾將環立,氣氛肅殺。
夏侯淵低聲道:“冀州雖失,然呂布兵力北調,鄴南諸郡空虛。末將願統兵五千,襲濮陽,擾其糧道。”
曹操卻搖頭:“濮陽乃布之南脈,守兵雖薄,卻難速取。”
曹仁出列道:“河內三縣久未有戰,守軍疲懈。末將願率一軍入河內,斷布北糧!”
程昱略顯憂色:“河內雖小,鄰鄴而近,若入其地,被圍則難脫。”
賈詡卻輕笑一聲:“曹仁用兵果敢,若設奇計而進,不妨一試。”
曹操沉思片刻,點頭:“準奏。然須速戰速退,三日為限。”
“若逾三日,呂布察覺,便有陷軍之危。”
曹仁應命而去,領兵五千,夜渡沁水,進軍河內郊野。
鄴城。
諸葛亮得密報,立於帷中,對龐統輕言:
“曹操果然動了。”
龐統指地圖道:“河內三道中,曹仁向東入郟穀、夜設營,分兵圍擾南原糧道。此為誘我追擊。”
諸葛亮拈須而笑:“若我不追,他便斷我糧;若追得急,他便設伏逃脫。”
“主公該出手了。”
呂布披甲而至,目光冷厲:“好,那便給他一個空營!”
他揮筆畫令:“張遼、趙雲,各率精騎三千,三路繞野,伏於曹營後山與穀口。”
“高順領步軍五千,正麵交鋒,隻守不攻,誘其深入。”
“三日之後,若其不退,便以火伏圍之!”
令出如風,諸將連夜動身,布軍河內北野。
曹仁軍至郟穀第二夜,設三處營寨,占據高坡,哨騎繞巡。
夜風寒冷,旌旗如水。副將王甫巡視完畢,入營道:“敵軍未至,糧倉在望。末將請命先取糧道。”
曹仁沉聲:“不可。我軍輕入敵後,若急戰而陷,恐為所圍。”
“明日再探。”
其時,張遼軍已潛伏於穀西山林中,趙雲則自西道逆行,斷其來路。高順正麵布陣,四營夜火不滅,鼓聲沉沉。
曹仁望遠火光,目中一凝:“此軍……不欲進戰,果設誘我。”
他正欲遣斥候再探,忽聽東南方向傳來急鼓三聲,接著火光騰空,穀口起火!
“敵襲!”
曹仁大驚失色,急召兵應戰,然穀口已被大火封堵。四方火起,伏兵四至!
張遼於山後突騎而下,揮刀破營,趙雲自穀尾突殺而入,銀槍所指,百步無敵。
曹仁持刀躍馬,與親兵死戰,急向北突。
正遇張遼一軍,二人戰於穀心,四騎對陣,火光照麵如白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