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暮春。
冀州再定、呂布安北,曹操困於弘農,劉備蠢動小沛,中原戰勢漸顯明朗。
而此刻的江東,風雲暗起。
建業王府,秦淮水畔,孫權召集文武於武烈殿內,諸將列坐,神情各異。
桌前擺著北地軍報三份:其一言呂布破曹仁於河內,其二稱劉備義軍擾汴水,其三為曹操新設偏府於弘農,遣使向西涼求援。
孫權緩緩抬眼,語聲清寒:
“北地三分已成,而我江東,仍不置一子。諸位以為,當前之機,應動,或守?”
張昭率先拱手:“主公,不可輕進。”
“呂布雖勝,然未失禮於我;曹操雖敗,仍控中原舊族。若我出兵,恐成眾矢之的。”
“宜閉江以固根,勿涉北局。”
周瑜卻直言反對:
“布定冀、備擾許、曹據西,三家互搏,正是江東南觀而取勢之機。”
“今若按兵,待他日呂布北平幽涼、曹操西聯馬韓,則江東危矣。”
“不如伺其交鋒,遣兵三千,入徐州、控汝水之上,設商即軍,成據點。”
張昭怒道:“周郎欲以商道為掩,實則興兵,是激天下而敵我也!”
二人爭執不休。
孫權斂眉未語,魯肅出列:
“主公,臣不才,敢獻二策。”
孫權道:“講。”
魯肅拱手:
“其一,靜策也——整江防,固三郡,設府於廬江、九江、柴桑三地,修堤、屯糧、練舟。靜觀中原,待形勢更變。”
“其二,試策也——使通小沛與定陶,分彆獻意。觀劉備之誌,探呂布之識。若二者皆受我好,我可擇勢而輔。”
“若呂布拒我,則與劉備共圖豫地;若劉備不願北圖,則以商援呂布。”
“江東不必動兵,便可得其勢。”
孫權聞言,沉吟良久。
周瑜一語不發,目光如炬地看著主君的眉宇。
張昭低頭沉思,似覺魯肅一語中道。
良久,孫權起身,緩步至殿外,望長江東去之水。
“魯子敬。”
“在。”
“你與子義太史慈)一人一騎,一西一北,代我通書劉備與呂布。”
“子敬往小沛,觀劉備所謀;子義往定陶,試呂布之容。”
“若彼願結盟,江東開商市;若拒絕,我另圖之。”
“兵不動,謀先行。”
“此,江東之策。”
魯肅拱手:“謹領命。”
太史慈抱拳:“吾必觀清布意,不辱所托。”
孫權點頭:“去吧。”
三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