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暮春將儘。
弘農偏府,西風吹雪未融,府中一片寂靜。自曹仁兵敗河內之後,曹操退守此地,閉門三日不出,朝堂無令,軍營無號。
眾將心驚不安。
荀彧、程昱、賈詡、鐘繇、滿寵、劉曄、司馬懿等文臣俱聚於偏堂,共議軍政。
荀彧歎道:“主公久困不出,弘農雖固,然無府章、無政書,恐兵心漸散。”
程昱斥道:“呂布雖盛,未能南圖;劉備擾許,僅作虛聲。今守弘農,實為得地之策。”
賈詡微笑:“若無進謀,終是困守。”
司馬懿年少而語重:“不若激布使其先動,設伏而克;誘劉使其妄圖,以策反撲。”
劉曄忽道:“此皆表謀,非根策。”
“主公三日不出,恐非避兵,而是在思局。”
眾人默然。
忽有人來報:“主公令,召七將舊部於堂議。”
堂中一震。
當夜,弘農偏堂重開。
曹操神情憔悴,須發微亂,卻目光如炬。
他掃視眾將,徐徐開口:
“我退許都,不為畏布;我駐弘農,不為避劉。”
“我欲借一息之機,重整魏政。”
“呂布得冀,兵精糧足;劉備興義,欲奪豫中;張繡困守,欲西通漢中;孫權暗通兩邊,不涉戰事。”
“此等亂局,便是我曹操的機會。”
荀彧起身行禮:“願聞主公大計。”
曹操點頭:“我有三策,欲與諸君共定。”
其一,天子出宮。
曹操言:“許都宮廷不安,內臣多有異誌。吾欲令天子暫居弘農‘魏仆苑’,以清君側,重整朝綱。”
“天子若在我府,諸侯不得不從正統。”
“司馬懿、鐘繇輔國出使,曉諭天子,封我為‘中護大將軍’,攝內政兵權。”
鐘繇色變:“主公,天子若動,天下震動。”
曹操冷笑:“不動,已亂;一動,可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