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暮春將儘。
自呂布北平鄴地,定冀中之後,天下暫時靜歇三月。然這靜止的表象下,暗潮已湧動。
青州,一向為呂布定陶幕府東部根基,由張遼、魏續、高順等將輪防。然地廣兵稀,尤以東阿、平原、東昌三地為要地咽喉。
此日,東阿城外,一封來自弘農的密書被悄然送入平原舊營,收信者名曰:張邈。
張邈,昔年兗州刺史,與曹操曾為連理之交,後因呂布舉兵兗州,反目彆派,輾轉多年,隱於東阿舊部。外人皆以為其早已棄兵。
而曹操新策“擾青徐以困布”,正是以張邈為首。
書中言:
“中原再亂,布已輕東,劉備覬覦許昌,江東觀望未出。若青地再動,布必分兵。”
“邈昔為兗州重臣,今若東起,則義士歸心。”
落款:中護大將軍曹操親書。
張邈手握此書,神情複雜。
左右孫觀、吳敦、臧霸三人亦聚於堂內,沉默不語。
臧霸開口:“若舉兵而敗,布必斬我九族。”
張邈卻低聲:“若不舉兵,此生再無翻身之日。”
“我雖年長,然心誌未老。曹操雖失地,然誌猶存。今亂局未定,若我等不動,隻待他人魚肉我青州。”
“而我張邈,寧為戰死之將,不為苟安之吏!”
眾將皆驚。
孫觀歎道:“布軍張遼雖勇,然兵在北冀。此地空虛,確有一戰之機。”
張邈頓起,披甲肅容:“三日之後,舉旗東昌。四方舊部,皆令複歸!”
青州,東阿、平原、東昌三地連夜起兵。
張邈複號“青州行守”,與孫觀、臧霸聯名檄文,聲稱:
“呂布專權,獨攬四州;曹操雖退,尚有漢命。今日義士張邈、孫觀等起兵青兗,以正中原。”
檄文傳遍兗地,震動東界。
呂布駐鄴中得報時,正值夜議軍政,諸將尚未散去。
“張邈再起?!”呂布將文案擲於案上,震怒而起。
“他昔年受我不殺,今竟再反?!”
張遼出列:“主公,末將願率兵一萬,日行三百,三日破平原。”
高順道:“邈等不過殘部,孫觀臧霸皆烏合,擊之可平。”
龐統卻勸:“主公不可輕動。張邈雖無大勢,然曹操授意明確,背後必有援兵。”
“劉備於徐州蠢動已久,今見我東動,必圖豫腹。”
“若此時倉促東伐,定陶、濮陽恐為所乘。”
諸葛亮亦拱手道:“可先遣張遼為前鋒,以疾兵擾其勢;趙雲駐定陶,不出一騎;高順屯鄴,不露鋒芒。”
“主公則居中調度,設三層援兵。”
呂布咬牙沉聲道:“張邈此輩,狼心狗肺!”
“張遼聽令——三日內取平原、破邈軍,不許深入,毋貪功。”
“高順聽令——防冀北三道,若烏桓有動,誅之無赦。”
“趙雲聽令——屯濮陽,控南道,劉備若西來,便斬其先鋒。”
眾將齊應,戰鼓再響,青兗風雷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