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初夏初至。
徐州小沛,府中堂內,簾卷荷風,日色照牆。
劉備負手而立,望向牆上地圖,眼神如劍,沉思不語。左右簡雍、孫乾、關羽、張飛依序站定,廳內氣氛凝重。
張飛道:“呂布那廝,風線布得密如蛛網,俺這幾支人馬試探三回,都被他哨騎趕回。”
“要不,俺帶三千壯士強攻濮陽,看他布線能有多牢!”
簡雍皺眉:“三線布防者,非為阻敵,而為拖敵。呂布此計,重在‘察變’,非正麵拒敵。”
關羽沉聲:“呂布不戰,曹操亦不出,唯有我軍被困局中。再不謀變,小沛終成牢籠。”
劉備輕聲一語:
“布設風線者,意在守時。”
“他要的不是勝,而是穩。”
眾人一震。
孫乾上前一步:“主公,若我們僅以步軍突線,隻會被風哨層層化解。”
“若能借水軍自江東北上,或可破其譙郡、廣陵兩處緩防之地。”
簡雍亦道:“可遣魯肅、呂範等至江東,觀孫權意圖。若孫氏肯調舟師自海入泗水,我軍可趁勢破局。”
張飛拍案:“妙計!叫東吳出兵,我們從北線殺下,看呂布如何招架!”
關羽卻搖頭:“布軍之精,不在多兵,而在調度。張遼、趙雲、高順各守三地,若非主力動手,輕動必陷。”
劉備終於轉身,望著眾人,沉聲道:
“既不能破之,則困之。”
“我將布‘三伏棋’,令他不得安穩。”
當夜,劉備布令三道:
一、命關羽率兩千輕騎西入陳留、雍丘交界,晝夜擾襲,擾其風哨不安;
二、命張飛率步騎三千屯譙郡南道,設陣不戰,示敵以攻勢,實為引動呂軍南調;
三、由孫乾親往建業,請孫權再議舟師北來,並請魯肅歸報。
簡雍坐鎮小沛,控調諸營。劉備自稱“觀察軍勢”,親巡前後防線。
劉備一聲令下,小沛三麵俱動,風線之外再掀波瀾。
濮陽風哨營。
趙雲日夜親巡,早已覺察北方動靜。
手下斥候來報:“關羽人馬晝行夜擾,疑似布兵雍丘南道。”
趙雲點頭:“他非為攻,而是為探。”
他落筆於布署圖上,道:“轉命第二風梭營東移十裡,設浮哨五組,輪流傳訊。”
“若其來,擾之;若不戰,困之。”
“我布軍不可擊潰天下,但可消天下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