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建業。雨霽後的晨霧尚未散儘,江水微瀾,映著灰蒙的天色,城樓之上,眾臣早已聚齊。
孫權端坐高台,麵色凝重,手中扇未張,眼神如劍,掃過殿中每一位大臣。
“江都覆滅,劉備殞命,瀾台軍已掌控江淮。”
孫權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壓得整個大殿寂靜。
“爾等以為,我東吳該如何應對?”
殿中群臣沉默良久。
張昭首先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主公,江都陷落,是天意使然。劉備之敗已定局,若今輕啟戰端,東吳難保,恐徒增損失。我以為,當速遣使與呂布議和,以保江東萬裡江山。”
呂蒙拱手,眼中寒光閃動,怒聲道:“議和?割地稱臣?孰不可知此舉必將敗江東之氣!呂布雄心已起,若我等示弱,他必乘勢南下,建業城也難以自保!”
陸遜沉聲插言:“二位皆有理,但皆非長策。議和雖保一時,難保江東民心;先戰雖能以兵力鎮威,卻未必勝得過瀾台軍精銳。臣以為,穩中求機為上策。修複江防、水軍為屏障,遣使北上試探敵意,同時暗訪士族、商賈,窺其態度。東吳雖困,猶有可為。”
殿中議論激烈,主和、主戰、觀望三派爭執不下。
張昭搖頭歎道:“若拖延,江東或自亂。江都之殤,尚在耳目之中,臣恐若再等時日,便是建業覆滅之時。”
呂蒙冷哼:“張公之言,恐是心急妄為。敵強我弱,貿然出兵,不過自毀根基。”
陸遜淡然:“呂將軍此言,隻合戰之局,卻不合全局。全局者,當識天下之變,而非以血換地。”
孫權沉默良久,手指輕敲案幾,眼神淩厲如寒刃。
“江都已亡,劉備死於背叛。爾等各有計議,但皆需明白——江東若再分裂,亦是江都重演之勢。”
他微微仰頭,望向天邊灰色雲層,眼中閃過一絲寒意。
“我不懼外敵,但恐自亂者,乃我東吳之大患。”
城外江麵,風卷殘火。
瀾台軍鐵騎未渡江,隻以火箭、疾騎壓迫江東水寨,暗中布置間諜、商賈、士族聯係網絡。
諸葛亮立於高台,望向江南方向,扇影微動:“主公,東吳群臣尚未穩固,士族亦動搖。若順勢施壓,可讓其自亂,勝算大增。江東若先亂,則渡江不過一舉。”
呂布策馬而立,冷聲道:“兵未至,而人心先亂。江東雖險,亦不穩。此局正合吾計。”
他低聲指令:“暗中遣使,收買江東士族,挑撥內部分裂。待其自亂,渡江便可輕鬆。”
建業城中,百姓已知江都覆滅。
街巷間,人心浮動:
“劉皇叔死了,江都都沒了……”
“呂布威名遠播,不知他下一步是否會來建業?”
“孫仲謀若再猶豫不決,江東也會如江都般覆滅。”
富商士族則暗中議論:
“瀾台軍勢大,孫郎若不早作對策,恐無全身之地。”
“若能暗中通好瀾台軍,或可保一線生機。”
呂布暗探已潛入建業,耳聞士族心思,將這一切儘數回報給諸葛亮。
“主公,江東已現裂痕。若我軍適時施壓,士族必先倒戈。”
呂布微微一笑,目光如電:“江東之亂,隻待時機。若能讓孫權自亂,江南便是我下一步棋盤。”
殿中議論仍在激烈進行。
張昭、陸遜、呂蒙各執己見,孫權眉頭緊鎖,卻未即刻表態。
心中清楚,江東一旦自亂,呂布便有借口渡江;若貿然行動,江東亦難守。
權衡之下,他低聲自語:“江都覆滅之局,已是警鐘。東吳若不早作決策,恐自取滅亡。”
建業城上,晨光破霧而來,江麵微瀾,風聲如同暗潮。
孫權立於高台,目光掃過群臣,沉聲而立:“暗潮洶湧,爾等各有所思。今日之後,東吳命運,便握在爾等手中。”
風卷江水,卷起殘火灰燼。
東吳朝堂,暗流湧動;江東百姓,心惶如焚。
三國之局,在這一刻,再度被瀾台軍的陰影籠罩。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