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應天府,太孫親兵營。
朱雄英今天一大早便已策馬來到親兵營駐地。
遠遠就聽見校場上傳來整齊的喊殺聲,鐵甲碰撞的鏗鏘聲不絕於耳。
“一二一!一二三四!”
"立——正!"
“稍息!”
隨著老默一聲暴喝,三千火槍營親兵齊刷刷地停下動作。
晨光中,這些精銳戰士身披新式輕甲,胸前護心鏡擦得鋥亮,腰間懸掛的燧發槍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們挺拔如鬆的站姿——經過倭國血戰的洗禮,這些親兵眼中再沒有新兵時的青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曆經沙場才有的沉穩殺氣。
"參見殿下!"老默單膝跪地,鐵甲嘩啦作響
朱雄英翻身下馬,拍了拍老默的肩膀:"起來吧,說了多少遍了,在我麵前不用整這套。"
“是,殿下!”
朱雄英滿意地環視親兵營。
這些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兒郎們,如今個個都是能獨當一麵的精銳。
他們的訓練科目早已超出常規——除了傳統的弓馬騎射,還要學習火器操作、野外生存甚至簡單的倭語、蒙語。
"演示一下新式隊列。"朱雄英下令道。
隨著老默和傳信兵手中令旗揮舞,親兵們迅速變換陣型。
最前排的盾牌手半蹲舉盾,第二排的長槍手從盾牌間隙突刺,第三排的火銃手則從上方瞄準。
整個變陣行雲流水,沒有絲毫拖遝。
"好!"朱雄英忍不住讚歎,"比倭國之戰時又精進了。"
正午時分,朱雄英來到中央學府的食堂。
這座能容納千人的大廳窗明幾淨,學生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用餐,氣氛熱烈卻不嘈雜。
"殿下,這邊!"解縉遠遠招手。
朱雄英端著餐盤走過去,發現王貞儀正和解縉討論著什麼,桌上還攤開著一本筆記。
"在聊什麼這麼投入?"朱雄英笑著坐下。
他的餐盤裡是樸實無華的三菜一湯——紅燒肉、清炒時蔬、醃篤鮮和一碗紫菜蛋花湯。
王貞儀抬起頭,明亮的眼眸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解大人正在給我講解《永樂大典》的編撰體例。"
她頓了頓,臉上泛起興奮的紅暈,"殿下,這中央學府真是太棒了!昨日天文科的張教授帶我參觀了新製的渾天儀,比元朝那台精密多了!"
解縉扒了口飯,忍不住插話:
"殿下,王姑娘的學識實在令人驚歎。她提出的"地圓說"新論證,和殿下那本物理書上如出一轍,連欽天監的老學究們都拍案叫絕。"
這位大才子眼中滿是欽佩,"更難得的是她那些奇思妙想——用玻璃磨製透鏡觀測微生物?用磁石引導航海?每一樣都讓人耳目一新!"
王貞儀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