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微微頷首,從侍從手中接過一個精致的檀木匣子:
"皇爺爺,這是工部特製的樣幣,請您過目。"
隨著匣蓋打開,六種不同顏色的紙幣整齊排列。
最上方是一張靛青色的大額紙幣,幾乎有巴掌大小,上方寫的是‘洪武寶文’四個字,正中間是老朱的人像不是鞋拔子臉那個),四角印著精致的雲紋。
"這張是百文幣,"朱雄英輕輕取出,"采用特製桑皮紙,摻有一些特製金屬,手感厚實。"
"紙幣的顏料是特製的秘製配方,知道配方的人都是信的過的,不會輕易被人防治出來。"
他將紙幣對著殿外的陽光,紙張立刻顯現出清晰的水印——一條盤踞的龍紋。
朱元璋接過紙幣,在手中撚了撚:
"嗯,比銅錢輕便多了。"
"這是五十文券,"朱雄英又取出一張翠綠色的紙幣,"邊緣做了鋸齒防偽,背麵還有暗記。"他指著右下角一處看似隨意的墨點,"在這裡用放大鏡看,能看到"洪武寶文"四個微字。"
接著展示的二十文券是絳紅色的,紙質稍薄但韌性十足。
朱雄英將它對折數次再展開,紙張竟不留一絲折痕:"這種特殊處理可以延長紙幣使用壽命。"
當展示到最小的半文券時,滿朝文武都湊上前來。
這張僅有半個手掌大小的淺黃色紙鈔上,竟然也印著完整的花紋和麵值。
"半文幣主要是為了方便找零,"朱雄英解釋道,"市井間買個燒餅、沽碗豆漿都用得上。"
他轉向秦逵,"目前各麵值的印製比例如何?"
工部尚書連忙稟報:
"回殿下,按市麵流通需求,百文券占兩成,五十文券三成,二十文券兩成,十文及以下占三成,半文券首批印製一百萬張,後續視需求追加。"
朱標若有所思地拿起一張十文券:"這些小額紙幣,市井小販能接受嗎?"
"父王放心,"朱雄英胸有成竹,"百姓買菜買米,總會有些零碎的,這半文的麵值,總歸會用的上。"
他取出一份奏報,"這是市井調查,八成攤主都表示代金券和紙幣比銅錢方便清點的多。"
老皇帝突然問道:"若是紙幣破損了怎麼辦?"
"皇爺爺問到了關鍵。"朱雄英笑著取出另一份章程,"各地官銀號設"殘幣兌換處"。破損過半者全額兌換,不足半者折半兌換,每張紙幣都有編號,回收後立即登記銷毀。"
燕王朱棣拿起一張紙幣對著光細看:
"這防偽工藝,民間怕是難以仿造。"
"四叔明鑒。"朱雄英指向紙幣邊緣,"每張紙幣都有獨一無二的流水號,采用特殊油墨印製。更重要的是..."
他壓低聲音,"造紙的配方隻有工部三位大匠知曉,每人隻掌握部分工序。"
朱雄英繼續詳細解釋:
"為鼓勵百姓兌換,孫臣擬定"早兌獎勵"政策。"
他取出一本小冊子翻開,"自新幣發行之日起,前三個月內兌換者,一兩白銀可兌一千一百文;四至六個月內兌換者,一兩兌一千零五十文;半年後則按標準一千文兌換。"
他頓了頓,環視眾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