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幸福的退休生活_末世:我的生存日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末世:我的生存日記 > 第3章 幸福的退休生活

第3章 幸福的退休生活(1 / 1)

我和陸海天的退休生活,是從中樞塬搬到昆市開始的。那年小思接了中樞塬交通調度總負責人的擔子,案頭的調度圖比當年地下城的管道分布圖還複雜;小雪在a市大學物理係帶起了博士生,實驗室的量子對撞機嗡鳴聲代替了當年地下通風口的噪音;家裡的孫輩也背著書包進了大學,書包上掛著的智能徽章閃著光。我倆看著空蕩蕩的房子,陸海天先笑了:"走吧,找老夥計們湊堆兒去。"

昆市的彆墅小區是老刀先挑的。他在電話裡嗓門亮得能穿透信號塔:"快來!這兒的院子能種蒜!我跟謝銘量過,菜畦比當年地下刀坊的鐵砧還寬!"等我們揣著行李到了地兒,才發現這小區是真會選:矮坡上排著一式的白牆小院,院門口的石板路縫裡都鑽出了三葉草;坡下就是連片的智能溫室,深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泛著光,風一吹,溫室頂上的換氣扇轉得沙沙響,帶著底下番茄藤的潮氣,倒比中樞塬的空調還涼快三分。

更巧的是,羅強和楚潔早就在這兒置了房。羅強從a市武器研發中心退下來後,總念著昆市的暖——當年在地下凍慣了,如今見天兒想曬曬太陽。他乾脆和楚潔在小區最裡頭一棟小彆墅。彆墅的院子楚潔改成了花房,三角梅順著窗欞爬出來,紅得像當年地下通道裡點的火把。我們搬來那天,楚潔正蹲在院裡栽月季,泥沾了滿手,看見我們進門直起腰就笑:"就猜你們這周來!剛蒸了槐花糕,去拿盤子來!"

小區裡的老夥計遠不止我們幾個,小怡也拉著老公跟了過來。轉過矮坡,江威正蹲在自家院門口修竹椅——那椅子腿鬆了,他掏出的扳手還是當年在地下修管道時用的,磨得發亮;再往前,王超的老伴兒在晾床單,風把床單吹得鼓起來,像麵軟乎乎的帆,她看見我們就喊:“陸先生你們晚上來吃餃子!我家老王剛從光伏農業帶買了新摘的韭菜!"劉軍、江威、王超、張竟這幾個一直跟著陸海天的人,也跟了過來,陸海天給他們在這都置了小彆墅。

去年開春,陸海天召集我們幾個老夥計在院裡喝茶時,突然提了個念想:"咱這日子是舒坦了,可還有些當年一起扛過事的老夥計,散在各地沒人照應呢。要不咱提議下,在四大城各劃塊地,建個國家養老中心?"

這話一出,老刀手裡的茶杯都頓住了:"早該如此!前陣子我去蘇市看老李,他一個人住老樓,爬樓都費勁!"羅強也接話:"得配最好的醫療隊伍!當年張醫生在地下缺醫少藥,他們多少都落下了病根!"

沒成想這提議遞上去,中樞塬那邊比我們還上心。不到一年,四座養老中心就拔地而起——蘇市的挨著智能產業園,能看見量子計算中心的穹頂;a市的建在地下工廠改造的綠地旁,空氣裡都帶著當年鋼鐵的溫厚;西海岸的靠著生態社區,屋頂爬滿常春藤;最合心意的還是昆市的,就建在光伏農業帶邊上,推開窗就是連片的麥田,風裡總飄著麥香。

上個月我們去昆市養老中心瞧了瞧,進門就被驚著了:門口的虹膜識彆儀掃過臉,就有智能導引車慢悠悠開過來,車鬥裡擺著溫水和老花鏡;走廊裡的扶手能自動加熱,牆角的傳感器盯著地麵濕度,剛灑完水就亮起點狀燈帶指路;醫療區更不用說,張醫生正戴著全息眼鏡給老人做檢查,旁邊的機械臂輕巧地遞著器械——當年在地下用的聽診器,早被擺在了中心的展櫃裡。

最貼心的是"全免費"。中心的負責人笑著給我們解釋:"國家說了,當年他們拿命換了重建的底子,現在該國家給他們托底了。"有回遇見當年守地下城城門的老鄭,他正坐在露台曬太陽,手裡捏著智能血壓儀,見了陸海天還行了個標準的軍禮。我們直樂:"以前在城門啃凍硬的壓縮餅乾,現在頓頓有熱湯,還不用自己洗碗——做夢都不敢這麼想!"

小區的日子是踩著日頭過的。天剛亮,老刀就扛著鋤頭在院裡翻土,他的院子種滿了蒜和韭菜,土埂修得橫平豎直,比當年在刀坊打鐵時的鐵砧還齊整。謝銘總跟在他後頭撿石子,佝僂著背念叨:"少種點,吃不完!上周給孩子們寄的蒜還沒吃完呢!"老刀頭也不抬,鋤頭往土裡一紮:"給孩子們留著!城裡買的哪有咱自己種的鮮?當年在地下嚼壓縮餅乾時,誰能想到有塊地種蒜?"

等太陽爬到光伏板頂,趙琳就拎著菜籃子往小區共享菜園去。她種的番茄紅得透亮,蒂上還沾著露水,摘下來不用洗就能啃,路過的鄰居見了總問:"趙老師,你這番茄咋結得比溫室裡的還多?"她就笑著晃手裡的水壺:"當年在地下學的本事——見天兒跟它們說話,它們就肯長。"有回我瞧見她蹲在菜畦邊,真的對著番茄藤輕聲說:"再長兩個,等樂樂周末回來吃。"

我和陸海天的院子沒種多少菜,就栽了棵石榴樹,是從陸家老宅移栽來的。樹活了後,陸海天常搬著那張老藤椅坐在樹下翻老照片,相冊的封皮都磨破了。有回翻到當年在地下城拍的合影——照片上的人都穿著灰撲撲的工裝,他手裡還攥著半塊壓縮餅乾,背後的岩壁滲著水珠,劉軍站在旁邊,胳膊上纏著繃帶還咧著嘴笑。我湊過去看時,他用手指點了點照片:"那時劉軍剛從城北清理完異獸回來,非要搶江威的餅乾吃,被江威按住了後腦勺。"話音剛落,院門外就傳來劉軍的大嗓門:"老大!下象棋來!輸了的給老刀的蒜地拔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軍的象棋下得糙,卻愛跟陸海天較勁兒。棋盤擺在家門口的石桌上,楚潔端來瓜子,小怡和趙琳搬個小馬紮坐旁邊看,老刀和謝銘打完牌也湊過來,五個人圍著棋盤吵吵嚷嚷。有回劉軍輸了棋,梗著脖子不肯去拔草,老刀就拍他的肩膀:"當年在地下搶罐頭時你可不這樣!輸了就認!"劉軍臉一紅,抓起鋤頭就往老刀院裡走,走兩步又回頭:"明天再下!我準贏!"江威路過瞧見了,蹲在院門口笑:"當年他守城門時比誰都硬氣,現在輸盤棋倒臉紅。"

下午的時光多耗在各家的小聚上。今天在楚潔家的花房喝茶,明天去趙琳家看她縫窗簾,後天湊在老刀院裡看他磨舊刀——老刀現在不打鐵了,卻總把當年的柴刀拿出來磨,磨得鋥亮,說"留著給孩子們看看,當年是用這刀劈變異藤的"。有時陳醫生也來,他的父親早已過世。他退了休後也在昆市買了個不大不小的房子養老。他每次都會帶著他的舊收音機,擰開開關,裡頭沙沙響著當年的老歌,我們就圍著收音機坐,誰也不說話,聽著聽著,陳醫生就抹眼角:"當年若不是小雨還有老刀和謝銘,我和我爸早就死了。"

最熱鬨的是每月十五的聚餐。輪著在各家辦,到了那天,各家的菜往桌上一擺,能湊出滿滿一桌子:老刀的韭菜炒雞蛋,黃澄澄的;謝銘的涼拌黃瓜,脆生生的;趙琳的槐花糕,甜津津的;王超老伴兒的餃子,咬開能看見綠瑩瑩的韭菜餡;陳醫生帶來的醬肘子,是他兒子從a市寄來的,肥而不膩。

孩子們要是回來,就圍在桌邊聽我們講當年的事——講第一次在地下種出小麥時,所有人都哭了,麥粒捧在手裡比金子還沉;講羅強當年帶著人去停車場搞油,遇到地撲時把楚潔護在身後,自己胳膊被劃了道口子。有回小思的孩子問:"爺爺,你們那時怕不怕?"陸海天夾了塊槐花糕給他,慢慢說:"怕,但想著你們能光著腳在地上跑,能隨便吃麵包,就不怕了。"

入秋時,昆市的光伏農業帶要收麥子了。農場總請小區的老人去幫忙,說是幫忙,其實就是讓我們去看看新鮮。我們坐著觀光車穿過光伏板下的麥田,老品種的小麥早被新麥替代了,麥稈高得能沒過膝蓋,金黃色的麥穗垂著,風一吹就晃,像片軟乎乎的浪。收割機開過,麥粒簌簌地落進倉裡,農場主指著遠處的智能倉庫笑:"這些麥磨成粉,當天就能送到中樞塬的麵包房!"謝銘摸著麥穗歎氣道:"當年我和老婆在超市收集物資,她盯著人家掉的小半塊麵包看,我沒敢撿......"話沒說完,謝銘就拍他的背:"往前看!你看那倉庫頂上的太陽能板,比咱當年的應急燈亮多了!"老李也接話:"現在咱孫輩的書包裡,麵包隨便裝!"

有天夜裡下了場小雨,第二天起來,石榴樹的葉子上沾著水珠,亮閃閃的。陸海天站在樹下,突然說:"明天去地下城看看吧?"我知道他是想那兒了——那是我們的根。第二天我們約了老刀他們,坐真空管道列車去昆市的"災變記憶公園"。電梯往下走時,壁上的電子屏自動亮起老照片:有張是當年的農耕區,老刀指著照片上的鋼釺笑:"這是我打的!當年鑿地時崩了個豁口,現在還能看著呢!"講解員聽見了,眼睛一亮:"您就是當年的刀師傅?孩子們總問這鋼釺是誰做的!"在農耕記憶區看麥子時,恰逢一群小學生來體驗。有個孩子學著用鋤頭翻土,累得直喘氣,臉憋得通紅,老刀走過去教他握鋤頭的姿勢,教完後蹲下來跟孩子說:"要好好吃飯,每一粒米都不容易。"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把手裡的小鋤頭攥得更緊了。陸海天站在旁邊看著,悄悄對我說:“你看,咱們沒白守。”

從地下城回來,院子裡的石榴熟了。我們摘了滿滿一筐,分給各家,楚潔把石榴籽剝出來,拌在酸奶裡給孩子們吃,紅瑩瑩的籽兒浮在白酸奶上,好看得很。羅強啃著石榴對楚潔道:"明年開春,咱也在院子裡種幾棵果樹吧?"老刀立刻接話:"我來挖坑!我這力氣還在!"謝銘跟著說:"我去買樹苗!找棵壯實的!"陳老笑著拍板:"就這麼定了!等樹長大了,咱還在樹下下棋、吃槐花糕!"

第二天起來,石榴樹的葉子上沾著水珠,亮閃閃的。陸海天站在樹下,突然說:"去養老中心看看老鄭吧?"我們拎著剛摘的石榴過去時,老鄭正和幾個老人在露台侍弄花草,智能灑水器正對著花盆噴霧,彩虹在水珠上閃了閃。老鄭接過石榴笑得合不攏嘴:"昨天中心還組織去地下城公園了,講解員指著當年我守的城門說"這是英雄崗"——我哪算英雄,就是當年沒怕過。"

夜裡坐在院裡,能聽見遠處光伏農業帶的機器人在收割晚熟的番茄,嗡鳴聲輕得像蚊子叫。陸海天握著我的手,指腹蹭過我手上的老繭——那是當年在地下縫布偶、磨罐頭蓋留下的。他輕聲說:"當年盼著日子能好,沒想到能好成這樣。"我抬頭看天上的月亮,月光落在石榴樹上,葉子上的水珠閃著光,像當年在地下時,大家眼裡的星星——那時的星星小得很,卻亮得能照路。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老刀的蒜收了一茬又一茬,趙琳的番茄結了一茬又一茬,劉軍和陸海天的象棋下了一盤又一盤。有時孩子們回來,會說中樞塬的新地鐵通了,蘇市的量子計算中心又突破了新技術,我們聽著,就像聽自家院子裡的石榴樹又發了新芽——都是好日子該有的樣子。

有回趙琳蒸了新的槐花糕,我們圍坐在石桌旁吃,風裡帶著蒜香和花香,還有遠處麥田飄來的麥香。老刀突然說:"咱這日子,比當年在地下做夢時還甜。"所有人都沒說話,隻是往嘴裡塞了塊槐花糕,甜津津的,從舌尖一直暖到心裡。遠處的光伏板在月光下泛著銀亮的光,像當年在地下時,大家舉著的火把,一直照著我們,從黑暗裡,走到了現在的亮處。

喜歡末世:我的生存日記請大家收藏:()末世:我的生存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走入唐宋詩詞的河流 八零嬌嬌揣崽隨軍,被硬漢親哭了 星辰與她的島嶼 我向神明祈禱,回應我的隻有亂碼 滅世裂縫 美漫:超人之子的我隻能當祖國人 末世:你們都變異,就我偷偷成仙? 星隕之戒 群發表白短信,我真沒養魚啊 末世黑暗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