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多就是把自己知道的都說出來罷了。
沉思半晌後,林如海也決定再去找當天給他們傳教的那個人問問看。
原本想著等彆人上門好談判的,可如今為了女兒,到底還是得他先上門了。
——————
“方證,方證,你嘛時候能得證菩提呀?”
聽到方圓的問話,方證也是淡笑著說道:“教主說笑了,菩提果位非凡,我又怎麼敢有奢望?”
抬頭瞥了一眼一臉慈悲的方證,方圓繼續關注手上的易筋經說道:“你心不誠。
不過你證不了菩提果位也是正常的,你們把菩提果位一路推到如今的地步,幾個人能成?”
很多時候作為常識的東西,當我們知道他的時候,這玩意兒已經不知道是被人給改了多少次,過了幾道手的了。
得證菩提簡單一點說就是成佛。
可就像天仙本來隻是道門五仙裡最好的一條道途罷了,結果被小說家用作境界和戰力的代名詞。
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後麵蹦出了無數個境界。
這還不算狠的,像那大羅金仙本來是作為最高的境界了,結果硬是在這個境界裡麵用斬三屍又劃分出了不同的境界。
到了後麵,本來聖人就已經是最高戰力了,結果十來年的時間,又搞出了所謂的神話版境界。
像這種不斷的給自家疊設定的操作,這些宗教都是其中的老手了。
而佛門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就不說它起家的地方,因為這種境界和戰力抬杠硬生生的整出了阿拉伯數字。
到了赤縣神州以後,最開始因為沒有走對路子,佛門沒有大麵積傳播,這種境界戰力互相吹牛還隻是他們自家內部在玩兒。
等後來佛門大興之時,這套東西就被另外兩家給學了去,準確來說隻是道教學了去並精深研究。
儒教可不需要搞這個,佛門秉持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的原則在赤縣神州傳教,這就太對讀書人的味了。
畢竟他們幫你辦事兒,辦成的話也許有困難,可想要把這事兒給你辦壞的話,那可就太簡單了。
所以後來他們抄的時候基本上是直接對著佛門的高端理念抄。
誰跟你比拚你誰誰誰多少多少斤力氣,粗俗,有辱斯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至於道教嗎?在後來的互相借鑒之中,那也是對佛門不斷的開始窮追猛趕。
隻是始終比不上佛門的熟練,然後他們也開始轉變思路了。
首先要乾的就是把那些有功績的,有名聲的人都拉到自家來,借鑒名人效應。
然後就開始對這些人開始不斷的強化,各種傳說啊什麼的都往上頭給我加。
佛門看到還有這種操作,立馬也是開始借鑒了起來。
兩方不斷內卷之下,事到如今,佛門終於創造出了一個他們根本成不了的境界,菩提果位。
吹牛這回事兒,不要覺得有什麼想象力的高低,所謂的想象力高低隻不過是因為你的見識不同,所以想象的邊界不同罷了。
就好像十萬八千斤真的對古人來說那是不可想象的重量,對現代人來說,一輛百噸王都能拉好幾根十萬八千斤的東西。
現代人所謂的想象力豐富,不過是因為有了更多的知識進行填充,把古人的那些想象一步一步論證的有了實操性,為它填充了細節罷了。
雖然這些依舊是在扯淡,可就是因為有了更多的細節,所以更像真的,信的人也更多了。
可問題在於這個世界是有真實不虛的武功的,自然在這個世界拿來填充這些曾經的吹牛或者是虛假的東西的,就是武學。
而以佛門這種吹牛吹上天的特性,想要用武功證道他們這最高的菩提果位。
方圓估計,就是那個躺在時間長河裡麵的大日如來都夠嗆。
“嗬嗬,教主所言極是。”方證依舊是溫和的說道。
方圓說什麼就是什麼吧,畢竟誰讓他武功沒人家高,見識也沒人家高呢。
至於易筋經,他眼睜睜的看著方圓從易筋經裡麵拆分了七八份的武功出來,成了一套成體係的功法。
由低到高,下愚之姿需練個三十年,方能練成最終的易筋經,中人之資的話,練個十五年就行,上等資質的話練個十年時間就好。
都是按照最大的時間估算的,畢竟還是要留一點餘地,萬一練功的人不好好用功拖延時間了怎麼辦?
所以方證這兩天對方圓的問題是有問必答,絕不讓話落在地上。
方圓跑到這兒也是想見識一下方證的易筋經是哪個版本的易筋經。
雖然大家都說是達摩創的易筋經,但這種話聽一聽就好了。
更彆提這個世界的達摩版本太多,易筋經版本也太多了。
也是聽方證這個練成易筋經的少林正統傳人一番講解,方圓才確定武功或許根本用不著這幫家夥進行所謂的佛門道門隱語加密。
畢竟武功實際上也可以說得上是一種文化傳承,裡麵有著太多的東西打下了個人的烙印,甚至是時代的烙印。
更彆提易筋經真要是達摩所做,你一個赤縣神州的人能看得懂才怪。
他自小生活的環境,說話的方式,書寫行文的格式,平日裡對一件事物的理解跟你對事物的理解能同上步嗎?
舉個例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一種讀法,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又是一種。
更彆提就封建武俠世界時代的變遷,外加上各種信息傳來傳去就錯了位的情況。
易筋經還是宗教文化裡麵衍生的武功,練它你可不得看破這相那相嗎?
畢竟這裡麵最多的不是武學內容,而是佛學思想啊。
你不用已經有了主旨的佛學思想包裹武學內容,反而是用武學內容強行包容佛學思想,你是真的夠勇。
所以梅超風和陳玄風這兩個倒黴蛋可能還真不是因為黃藥師沒教好,他們才把武功練錯了。
相反,可能正是因為教的太好了,這兩個家夥才練錯了。
因為大家的環境不一樣,理解不一樣啊。
黃裳為什麼寫摧敵首腦,因為他在帶兵平叛啊。
不論是為了能早點回去,還是早點平息事端,安撫百姓。
他可不得直搗黃龍、攻敵必救,實行斬首戰術,把領頭的給砍了。
他一個沒有半點打架和帶兵經驗的文人,不論是打鬥還是帶兵,可不就把這些書上學來的軍事道理照本宣科嘛。
說實話,那些什麼隱士門派或者說江湖上突然崛起的那些高手和門派,總是其興也乎焉,其亡也勃焉。
崛起和衰落的速度簡直快的不可思議,看起來是天才出世,武功牛皮哄哄稱雄一時。
結果傳不了兩三代,然後就完蛋,這實在太正常了。
就像黃裳,但凡了解他的經曆就不會想到摧敵首腦真的是去抓人腦袋這種逆天操作。
然後九陰真經就被練歪了,要不是後麵機緣巧合又湊在一起了,估計九陰真經就失傳了。
更彆提為了能夠把武功保持在自己人手裡麵搞的各種隱語暗號了,甚至是直接用外文寫的。
還有所謂的微言大義,真的是生怕能把武功好好的傳下來。
江湖武林越來越凋零,真的隻能說是不冤。
吱呀一聲,方生進門以後,先是對著方圓和方證各行一禮說道:“教主,師兄,明天五嶽會盟,嵩山派左掌門邀請我們去觀禮。”
“師弟,煩請你回複左掌門。明天我一定到。”方證對著方生說道。
“放心,明天我會去湊熱鬨。
哦,對了,方生,你的易筋經練的怎麼樣了?以你的修為轉修的話應該快成了吧。”方圓看著自己的易筋經試功人說道。
“承蒙教主賜法,我已經快要轉修完畢了。”方生對著方圓感激的說道。
哪一個少林僧人會不渴望易筋經呢?
管他是不是在實驗功法,反正他練成了,而且他現在也沒感覺有其他的問題。
“那就好,好好練。”方圓對著方生鼓勵道。
喜歡綜武:不做人了請大家收藏:()綜武:不做人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