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百越歸心_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章 百越歸心(1 / 1)

第一小章五嶺烽煙

華武五年孟夏,桂州城的木棉花開得正盛,卻掩不住南城門上的箭痕。林衝站在城樓之上,望著嶺南方向的層巒疊嶂,手中的《百越圖經》被山風吹得嘩嘩作響。圖中詳繪俚人“乾欄式”村寨、僚人“銅鼓陣”,以及那讓宋軍數次折戟的“藤甲兵”。

“陛下,蒼梧峒又扣了三批商隊。”鎮南大將軍鄭魔王遞上染血的商隊文書,“他們用毒箭射穿了貨箱,卻獨獨留下了裝農具的木箱。”

林衝指尖劃過圖上的“靈渠”——這條溝通長江與珠江的水道,此刻正被百越木柵封鎖。三年前北伐蒙古時,他曾立下“火器不向耕者”的鐵律,如今麵對這片布滿毒藤與陷阱的山林,忽然想起在西夏故地推行的“茶馬互市”之策。

“傳旨:命火器監趕製百具‘輕便火銃’,槍托刻上百越圖騰;再備五千套鐵犁、三千罐藿香丸,隨使團南下。”他望向城下正在操練的“嶺南混成營”,漢兵與黨項兵混編,正在練習山林結陣,“告訴王進,若遇伏擊,隻許鳴槍示警,不許傷其青壯。”

第二小章蒼梧初戰

五日後的蒼梧峒外圍,王進的使團正穿過“毒木林”。忽然,樹上騰起數十道黑影,裹著藤甲的俚人戰士如猿猴般飛躍,毒箭擦著醫官的發梢掠過。

“列‘北鬥陣’!”隨行的百發火銃手迅速圍成圓陣,槍管朝上射擊,鉛彈在樹冠炸開,震落無數毒果。王進趁機舉起繪有狼頭與銅鼓的木牌:“我們是大華惠民使團,來送藥、送犁、送通商之道!”

峒主阿摩從樹影中走出,手中的牛角號還沾著血跡。他盯著宋人手中的火銃,發現槍管比傳說中短上許多,槍托處竟刻著俚人崇拜的“雷鳥”圖騰。更令他驚訝的是,地上的貨箱已被打開,鐵犁的光澤映著陽光,旁邊堆著的藿香丸散發著熟悉的草藥香——正是去年救了他妻子性命的神藥。

“阿摩峒主,”王進解下隨身的銀壺,倒出桂州米酒,“靈渠堵了三年,你們的鹽巴換不到鐵器,漢人商隊也帶不進醫治瘴氣的藥。大華皇帝說了,隻要打開木柵,每月初七可在峽口設墟市,你們的象牙、沉香,我們的鐵器、布匹,公平交換。”

忽然,東北方向傳來悶響——那是鄭魔王的水師在試射“水上轟山炮”。阿摩的臉色微變,卻見王進微笑著指向天空:“那是我們在演練如何炸開水道淤塞,不傷百姓分毫。”

第三小章靈渠通水

端午次日,始安峽的晨霧中升起淡淡硝煙。鄭魔王站在改裝的樓船上,望著前方三道木柵:“第一柵用‘火焰噴射器’,第二柵用衝角,第三柵……”他忽然看見木柵後轉出數艘獨木舟,船頭插著繪有雷鳥與狼頭的旗幟——正是蒼梧峒的議和信號。

阿摩的獨木舟靠近樓船,腰間的銅刀卻未出鞘:“我們拆柵,但你們的火銃,隻能對準山林裡的流寇。”他指向遠處的“鬼哭峽”,“那裡的黑旗峒主,才是劫殺商隊的真凶。”

三日後,靈渠重新通水。第一艘滿載食鹽與鐵器的船隊南下時,船頭載著大華工匠,船尾跟著百越青年——他們要去桂州學習冶鐵。林衝特意寫下“互市盟約”,用漢字與俚文刻在青銅板上,中間的狼頭與銅鼓紋相互交疊。

“記住,”他對隨行的火器監技師說,“教他們打製農具,而非兵器。百越的藤甲能擋刀箭,卻擋不住鏽病,隻有鐵器,才能讓他們的土地長出更多糧食。”

第四小章學宮初開

入秋後的百越山間,新落成的“蒼梧學宮”傳來朗朗書聲。二十名百越孩童圍坐在火塘邊,漢家先生正在講解《大禹治水》,旁邊的黨項助教用俚語翻譯。牆角的木架上,整齊擺放著大華贈予的《農政全書》與《火器圖說》。

“先生,這‘火銃’真的能保護莊稼?”紮著羽毛頭飾的女孩阿依指著書中插圖。

“當然。”先生翻開下一頁,圖中漢人農夫用火銃驅趕危害稻田的山豹,“大華的火器,第一是護百姓,第二是通商旅,第三才是戰沙場。”

與此同時,桂州城的科舉考棚裡,首位百越考生正在揮毫。他叫盤瓠,蒼梧峒主的侄子,試卷上寫著:“俚人亦知禮義,願為大華治百越。”當他的名字出現在“嶺南榜”上時,整個百越山寨都點燃了慶祝的銅鼓。

林衝親自書寫“百越歸心”的匾額,送往蒼梧峒。路過“惠民藥局”時,他看見阿摩的妻子正在教漢醫辨認俚人草藥,藥櫃上貼著兩種文字的標簽,漢人郎中的診脈床與俚人的巫術圖騰和諧共處。

第五小章銅鼓盟約

華武五年冬至,百越五峒首領齊聚桂州文廟。林衝身著十二章紋袞服,卻摘下皇冠,露出裡麵繡著雷鳥紋的頭巾:“今日不議君臣,隻論百姓。”

他指向殿下的鐵鼎,裡麵煮著漢人的臘八粥與百越的酸肉:“大華的科舉,考的不是誰的文字寫得好,是看誰能讓百姓吃飽穿暖。你們的峒長,以後可參選‘巡檢’,與大華官員共理民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摩忽然起身,捧出祖傳的青銅鼓:“俚人有諺,‘銅鼓響,百峒合’。今日將此鼓獻與大華,願與漢人共耕五嶺。”鼓麵上,新刻的狼頭與舊有的雷鳥紋相互環繞,正如城外共同開墾的“漢越田”,漢人鐵犁與百越木耜在同一片土地上翻土。

盟約達成的當晚,林衝漫步在桂州夜市。百越的織錦攤位前圍滿漢人百姓,漢商的鐵器鋪裡坐著討價還價的俚人獵戶。街角的“工學坊”裡,各族青年正在組裝改良後的“百越火銃”,槍托上的雷鳥紋在爐火中閃爍。

他忽然聽見不遠處的學宮裡,傳來孩童們用雙語背誦《大華惠民詔》的聲音:“老有所養,小有所依,不分漢越,皆為子民。”火光映著他們稚嫩的臉龐,正如當年在幽州城看見的黨項與漢人孩童共誦詩書的場景。

第六小章萬嶺春深

華武六年春分,靈渠兩岸的油菜花漫山遍野。鄭魔王的水師正在教百越青年駕駛樓船,船頭的狼頭旗與船尾的銅鼓紋在春風中飄揚。更遠處的“漢越鐵礦”裡,漢人工匠與俚人礦工共同鍛造精鐵,火星濺落在“天下為公”的石碑上。

林衝站在新修建的“五嶺觀”上,望著下方的互市墟市。一名百越老婦正用沉香換取漢人瓷器,旁邊的漢家貨郎逗弄著她懷中的嬰兒,嬰兒的繈褓上繡著狼頭與雷鳥的結合圖案。

“陛下,蒼梧峒的盤瓠已中舉人,即將赴幽州趕考。”史彌遠遞上最新的科舉名錄,“百越各峒已報建學宮十七座,報名習字的孩童超過三千。”

山風掠過,帶來遠處銅鼓與編鐘的和鳴。林衝摸了摸腰間的銀酒壺,壺身不知何時被百越工匠刻上了細密的藤紋,與原有的狼頭浮雕相得益彰。他忽然明白,所謂“歸心”,從來不是靠火銃與刀劍,而是讓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百姓,在同一片土地上,看見共同的希望。

當第一縷陽光照亮五嶺,大華的火銃不再是威懾的象征,而是守護墟市的銅鈴;百越的銅鼓不再是戰陣的號角,而是慶祝豐收的樂音。林衝知道,這場持續數年的“平定”,早已超越了戰爭的範疇——它是一次文明的擁抱,讓山林與平原、藤甲與鐵器、俚歌與漢賦,共同譜寫出“天下為公”的新篇章。

遠處的學宮裡,孩子們正在繪製新的《耕織圖》。圖中,漢人農夫教俚人使用鐵犁,百越少女向漢人學習紡織,背景裡的火銃斜靠在穀堆旁,槍口朝向天空——那是永遠不會再點燃的戰火,是終於降臨的,萬嶺春深。

喜歡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麒麟崽崽四歲半,四個繼兄寵上天 愛在搖滾的歲月 開局會所傳全網,我被汙蔑啃老 全職法師之青衣劍仙 帶著拚夕夕穿古代,夫君是重生的 逆世屠神訣 仙逆:背棺千年輪到王麻子甜 說好的魔門臥底,怎麼成道門聖子了? 穿成惡毒雌性,攻略獸夫成修羅場 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