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塵仆仆的李鳳翔終於回到了京師,帶來的消息,讓一直憂心忡忡的崇禎皇帝精神為之一振。
“啟稟陛下!幸不辱命!”李鳳翔跪伏在地,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奴才奉旨督辦山西事宜,已會同周總兵,將逆商翟堂及其同黨儘數查抄!共計查獲金銀、珠寶、田契、商貨無數,折合白銀,總值逾六百萬兩!相關賬冊、罪證亦一並帶回!此外,代州將士在領到陛下賞賜的錢糧後,無不感激涕零,士氣高漲,皆誓言為陛下、為大明,與流賊死戰到底!”
六百萬兩!雖然知道是包含了田產、貨物等不易立刻變現之物的總值,但這依然是一筆足以解燃眉之急的巨款!崇禎心中大石稍落,這筆錢,至少能讓京營和即將麵臨惡戰的寧武軍,支撐更長一段時間了。“好!李伴伴辛苦了!”
然而,李鳳翔接下來的話,又讓崇禎的心沉了下去。“隻是……陛下,山西戰局,依舊萬分凶險。奴才離代州時,周總兵雖仍在苦苦支撐,但賊勢浩大,輪番猛攻。奴才返京途中,已得確切消息,代州……以及側翼的寧化等地,已於數日前,不幸陷落。”
“什麼?!代州失守了?”崇禎霍然起身,儘管心中已有預感,但親耳聽到這個消息,還是讓他感到一陣眩暈。
“陛下息怒!”李鳳翔連忙道,“雖城池失陷,但周總兵指揮若定,英勇無比!他硬是以劣勢兵力,在代州城下,足足堅守了二十四日!期間大小血戰數十場,斬殺賊將兩名,殺傷賊兵數以萬計,極大挫傷了流賊銳氣!最終是因城破在即,才不得已率殘部突圍,退守寧武關。周總兵……無愧於陛下厚望!”
二十四天……崇禎默然。周遇吉,這位曆史上的忠烈之將,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他以一己之力,竟生生拖住了李自成主力近一個月!這為京師的布防、為自己的部署,爭取到了何其寶貴的時間!隻是……代州一失,寧武關便成了孤懸在外的最後一道屏障,李自成的大軍,恐怕已是兵臨關下了吧?他對寧武關的局勢,生出了深深的擔憂。
“寧武關是其一,”崇禎的思緒飛快轉動,“其側翼的大同鎮,更為關鍵!決不能讓大同再出問題!”他想到了大同總兵薑襄。此人及其家族,在原本的曆史上,似乎就有首鼠兩端、最終投降清軍的劣跡。如今李自成勢大,焉知他不會故技重施,投降流賊?若大同有失,或與流賊勾結,那周遇吉的寧武關,便會腹背受敵,京師的北麵將徹底洞開!“不行!必須立刻采取行動!”
恰在此時,一份來自寧武關周遇吉的八百裡加急軍報也送到了。軍報中除了詳述代州突圍戰況、寧武關兵力損失及布防情況外,還著重提到了降將白廣恩在突圍戰中舍命救主、奮勇殺敵的功績,並懇請陛下對其論功行賞,委以重任,以安降將之心,並建議……可否考慮任命其為大同總兵?
“白廣恩……大同總兵……”崇禎看著周遇吉的奏報,眼中精光一閃。白廣恩此人雖也是降將,反複無常,但至少目前看來,他已是鐵了心要“棄暗投明”,且剛剛立下救駕大功,又與李自成結下了不死不休的梁子。用他來取代那個極有可能叛變的薑襄,似乎是一步險棋,卻也是當下最無奈、也最有效的選擇!至少,能暫時穩住大同,確保寧武關側翼的安全!
“好!就用白廣恩!”崇禎當機立斷。“傳朕旨意:擢升副將白廣恩為大同總兵,即刻走馬上任!整頓兵馬,嚴守疆界,若有失誤,定斬不饒!”
隨即,他眼中殺機畢現:“至於薑襄……及其兄弟薑讓,哼!留著他們,遲早是禍害!”他立刻口述了另一道更為嚴酷的密旨:“查,原大同總兵薑襄,素行不端,近與流賊暗通款曲,密謀投敵!其罪當誅!著錦衣衛北鎮撫司即刻派員前往大同,將薑襄、薑讓二人,就地正法!並……株連九族!欽此!”對於這種可能威脅到戰略全局的潛在叛徒,崇禎此刻已是毫不留情!
處理完這兩件緊急軍務,崇禎稍稍鬆了口氣,但緊迫感並未消失。他知道,光靠殺戮和權謀是不夠的,還需要爭取人心,尤其是軍心和民心。他想到了一個自古以來帝王在危難時常用的手段。
“李伴伴,”他對李鳳翔道,“朕意,欲下一道《罪己詔》,向天下臣民坦陳朕之過失,承擔起大明今日困局之責,以安撫天下,凝聚人心。此事交由禮部與內閣儘快擬定。”
隨即他又道:“還有,大同新任總兵到任,軍心必有浮動。為安撫軍心,也為獎賞大同將士堅守之功,你即刻從內庫之中,提取白銀一百萬兩!務必儘快送往大同,將拖欠將士們的軍餉,全數補發!”
“奴才遵旨!”李鳳翔連忙應下。
“此事緊急,刻不容緩。”崇禎又看向剛剛從殿外候命進來的李若鏈,“李若鏈!”
“臣在!”
“你與李伴伴一同前往大同!你負責率領錦衣衛,一是確保朕誅殺薑氏兄弟的旨意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二是協助白廣恩穩定軍心,彈壓任何不服之人!李伴伴則負責將這一百萬兩餉銀,親手發放到每一個大同士兵手中!務必讓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朕的恩典!朕信得過你們二人,定能辦好此事!”
“臣奴才)領旨!定不負陛下所托!”李鳳翔與李若鏈齊聲應道。
崇禎點了點頭。強化邊鎮防禦,穩固大同軍心,嚴懲潛在叛徒……他正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嚴厲手段,試圖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為大明爭取更多的勝算。他將親自督辦此事,確保薑襄的潛在叛變行為被徹底遏製,維護大明的軍心與秩序。
李鳳翔與李若鏈不敢耽擱,領旨之後迅速告退,直奔北鎮撫司衙門,調集人手,準備即刻動身,前往危機四伏的大同,執行皇帝的最新指示。
京師的朝堂,在經曆了連番的血雨腥風後,似乎終於在皇帝的鐵腕之下,出現了一絲扭曲的“穩定”。儘管外敵的威脅日益迫近,但朝廷內部的行動,總算不再是各自為政、互相掣肘,而是漸漸有了明確的方向,哪怕這個方向,充滿了血腥與決絕。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