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大政殿側殿。
多爾袞屏退了左右,隻留下他最為倚重的漢人謀主範文程。“範先生,”他端起茶杯,眉頭微蹙,“阿巴泰昨日回報,在良鄉左近,與一股潰敗的流賊大順軍)遭遇,雖將其擊潰,但我大清勇士也折損了二百餘騎。據阿巴泰所言,那股流賊雖敗不亂,其老營兵卒裝備精良,戰力頗為強悍。先生以為,這李自成的實力,我們是否有所低估?”阿巴atai的報告,顯然讓他對之前輕鬆拿下中原的預期,產生了一絲動搖。
範文程聞言,卻是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答道:“攝政王多慮了。李自成麾下,確實有一支所謂的‘老營’,乃是跟隨他起家多年的核心精銳。當年官軍數次圍剿,幾乎將其全殲,也正是靠著這支老營殘部,他才得以死灰複燃,重整旗鼓。這支兵馬,戰力確實不可小覷。”
他話鋒一轉:“但請王爺明鑒,這‘老營’之數,如今最多不過三五萬人,早已不複當年之勇。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實則十之八九皆是裹挾的流民、饑民以及被擊潰的明朝降兵。這些人順風則狂,逆風則散,打起仗來,一觸即潰!其整體戰力,看似龐大,實則外強中乾,遠遜於我八旗天兵!阿巴泰郡王遭遇的,想必正是那支老營精銳,以有心算無心,稍有損失,不足為慮。”範文程輕描淡寫地解釋著,似乎並未將大順軍真正放在眼裡。
多爾袞聽完範文程的分析,臉上的凝重之色稍緩。他也傾向於認為李自成不過是趁著明朝內亂而起的草莽流寇,終究難成大器。“先生所言極是。看來是本王多慮了。李自成,不過一草包流賊耳,終究上不得台麵。”
範文程又道:“反倒是那明朝的崇禎皇帝,雖看似昏招迭出,剛愎自用,但其性情,絕不會與流賊有任何妥協。他與李自成之間,必是你死我活之局。這於我大清而言,實乃坐收漁翁之利的天賜良機。待他們兩敗俱傷,我大清再揮師南下,收拾殘局,則中原可定矣!”他再次強調了明朝必亡、清朝當取的論調。
多爾公裡爾袞點了點頭,深以為然。他甚至帶著幾分嘲弄的口吻說道:“說起來,我大清能有今日之機,倒還真要‘感謝’這位崇禎皇帝。若非他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遼東局勢何至於此?若非他猜忌成性,逼反諸多將領,流寇又何以坐大?他如今這般清洗朝堂,看似鐵腕,實則自斷臂膀,更是為我大清入關,掃清了障礙!”他對崇禎的“戰略失誤”,可謂是“讚賞”有加。
至於洪承疇,多爾公裡爾袞更是沒放在心上。“洪承疇嘛……”他不屑地撇了撇嘴,“不過一降臣,如今在我大清羽翼之下,苟延殘喘罷了。他那些小心思,無非是想左右逢源,多活幾年。量他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範文程適時地補充了一句:“王爺英明。不過,據臣所知,洪先生近來……似乎與某些人暗中有所往來,其行止略顯不尋常,王爺亦需稍加留意。”他巧妙地點了一句,既顯示了自己的情報能力,也提醒了多爾公裡爾袞。
多爾公裡爾袞卻渾不在意地擺了擺手:“無妨。一隻被拔了牙的老虎,還能傷人不成?他若安分守己,本王自會給他富貴。若敢心生異誌,本王隨時可以碾死他!”他轉而對範文程露出欣賞的笑容,“倒是範先生,忠心耿耿,謀略過人,實乃本王之子房張良)也!多謝先生提醒。”儘管心中對範文程也未必完全信任,但此刻,範文程的才智和“忠心”,對他而言,價值更大。
就在多爾公裡爾袞與範文程在盛京運籌帷幄,將大順軍和崇禎皇帝都視為囊中之物時,北京城內外,卻正沉浸在一片“良鄉大捷”的喜悅之中。
崇禎皇帝禦駕親征雖然隻是坐鎮後方李家村大營),於良鄉城外,大破流賊劉芳亮所部,斬獲數千首級其中不乏大順軍老營精銳),繳獲無算!——這是由前線將領唐通、黃得功等人上報,並由朝廷和廠衛大力宣傳的“官方戰報”。
一時間,京城內外,鞭炮齊鳴,百姓歡呼,軍心大振!所有人都認為,這是自鬆錦大戰以來,明軍取得的最為輝煌的一場勝利!壓抑已久的陰霾似乎一掃而空,人們仿佛看到了大明中興的希望!崇禎皇帝的威望,在經曆了之前的血腥清洗後,竟因為這場“大捷”,而意外地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作為此戰的“首功”之臣,定西伯唐通更是風光無限。他不僅上繳了大量從戰場上“繳獲”實為撿拾)的大順軍老營兵的首級和精良裝備,更在奏報中“詳述”了自己如何指揮若定、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最終“擊潰”流寇主力的“英勇事跡”。對於戰場上曾短暫出現又迅速撤離的那支神秘的“韃虜騎兵”,他則在奏報中輕描淡寫地提及,隻說是遭遇了一小股“不明身份”的騎兵騷擾,已被他輕鬆“驅離”,並未引起重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崇禎皇帝此刻正沉浸在“大捷”帶來的巨大喜悅和虛榮之中,急需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穩定人心。對於唐通奏報中那些含糊其辭、甚至明顯誇大戰果的部分,他並未深究,更沒有對那支“不明身份”的騎兵產生足夠的警惕和疑慮。他欣然接受了這場“勝利”,並下旨對唐通、黃得功等所有“有功將士”,再次大加封賞。
他並未親自參與良鄉前線的戰鬥,更多的是在李家村大營坐鎮指揮,調撥糧草,穩定後方。這種“禦駕親征”的姿態,更多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象征意義,是為了向天下展現他與將士共患難、誓死保衛京師的決心。
從虛假的勝利喜悅中稍稍冷靜下來後,崇禎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戰後的事務處理上。他並非完全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傳旨兵部和李家村大營!”他對著身邊侍立的內侍下令,“立刻派員,仔細核查此次良鄉之戰,我軍陣亡及受傷將士的詳細名單!務必做到姓名、籍貫、所屬部隊一一對應!不得有誤!”
“同時,按照朕之前頒布的優撫詔令,所有陣亡將士的撫恤金、家屬安置、子女入學等事宜,必須立刻著手辦理!受傷將士的醫治和傷殘撫恤,也絕不能有半分克扣和拖延!”
“朕要知道,朕的士兵,為誰而死,為何而傷!朕也要讓天下人知道,為國捐軀者,朕絕不會忘記!朝廷絕不會虧待!”
在經曆了太多的欺騙和失望之後,崇禎皇帝似乎開始嘗試著,用一種更加務實、也更加注重細節的方式,來重新凝聚軍心,收拾這早已破碎不堪的河山。儘管,他可能並未意識到,真正的威脅,並非來自已經被他“擊敗”的流寇,而是來自那個在他慶祝勝利之時,正在關外悄然集結、並用一種全新的、更加可怕的戰略眼光審視著中原的敵人。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