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皇帝的一係列鐵腕手段之下,京師內部的政治風暴似乎暫時平息,朝堂之上,隻剩下恐懼和順從。但這並不意味著皇帝可以高枕無憂。真正的威脅,始終來自外部。他將目光,投向了京師的東北方向——那片關乎帝國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薊州鎮。
按照皇帝的旨意,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正在薊鎮殘破的防線上展開。數以萬計的士兵和被征調的民夫,開始在大將的監督下,修複坍塌的城牆,挖掘加深壕溝,重建廢棄的墩台。京營的部分兵馬,以及新近整編、尚需錘煉的團營部隊,也開始陸續向此地調動。一時間,薊鎮這片久經戰火、幾乎已被朝廷半放棄的土地上,呈現出一派大興土木、軍馬往來不絕的景象。
要重整薊鎮,必先委任良將。崇禎皇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在良鄉、宣府兩戰中表現最為搶眼、忠勇可嘉的靖南伯黃得功。一紙詔令,黃得功被正式擢升為薊州鎮總兵官,並晉封為靖南侯!同時,他那位在黃村表現恭順、在良鄉也算“撿”了不少功勞的同僚唐通,亦被晉封為定西侯。皇帝就是要用這種不吝爵賞的方式,來激勵武將,收攏軍心。
黃得功受封薊鎮總兵後,立刻展現了他雷厲風行的作風。他將其麾下那支戰鬥力最強、在宣府之戰中斬殺阿巴泰的“虎山營”精銳,作為核心力量,開始大力整頓薊鎮防務。然而,現實的困難很快便擺在了麵前:錢糧短缺,器械不足,甚至連修補城牆所需的磚石木料都難以籌集。
急報雪片般飛往京師。崇禎看著黃得功呈上的奏報,眉頭緊鎖。國庫雖因抄家而有所充裕,但開銷更大,處處都需要用錢!他沉思片刻,下達了一道在許多文官看來“有傷體統”、“破壞古跡”的旨意:“傳諭薊鎮地方官府及黃得功:凡薊鎮境內,所有早已廢棄、無人駐守之明代舊屯堡、烽火台,準其就地拆除!所得磚石、木料,一律用以修補長城關隘及營寨城池!不得有誤!”在生存麵前,所謂的“古跡”,又算得了什麼?
黃得功得了皇帝的全力支持和便宜行事之權,更是乾勁十足,日夜督促軍民,搶築城池,加固關隘。然而,他這番“大興土木”,很快便引來了朝中某些人的不滿。
幾名心懷怨恨的東林黨禦史,再次上疏彈劾,指責黃得功名為修築邊防,實則濫用民力,耗費錢糧,甚至“僭越”規製,所築城池堡壘,有違朝廷定製,要求皇帝立刻下旨申斥,並派員查處。
崇禎看著這些彈劾奏章,心中冷笑。“又來了!這幫隻知黨同伐異、不顧國家安危的腐儒!”他直接將奏章扔到一邊,轉而密令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派精乾緹騎,秘密前往薊鎮,給朕查清楚!到底是誰在背後阻撓黃得功修築邊防?!又是誰在散布謠言,非議朝廷命官?!”
錦衣衛的效率極高。很快,調查結果便擺在了崇禎的禦案上。果然不出所料,彈劾黃得功的背後,正是幾名與東林黨關係密切的地方士紳和被貶官員在暗中搗鬼!他們或因自家田產被征用,或因不滿黃得功的“武夫”作風,便勾結起來,試圖借朝中言官之手,給黃得功製造麻煩!
更讓崇禎震怒的是,錦衣衛在進一步深挖之後,竟查獲了其中一名為首的、曾在朝中擔任過侍郎的致仕官員陳名夏,與關外建奴暗中通信的罪證!信中言語曖昧,雖未直接涉及叛國,但其與敵酋互通聲氣、甚至可能泄露邊防情報的行徑,已是罪無可赦!
“好!好一個‘清流’!好一個‘致仕老臣’!”崇禎氣得渾身發抖,“國難當頭,竟敢與建奴私通!簡直是豬狗不如!”
他當即下旨:“李若鏈!立刻將陳名夏及其所有涉案同黨,全部給朕拿下!抄家!滅族!朕要讓所有人都看看,通敵叛國者,是何下場!”
又一場針對東林黨及其附庸勢力的血腥清洗,由此展開!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同時出動,在京畿及周邊地區大肆搜捕“陳名夏逆案”的牽連者。一時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許多僅僅是與陳名夏有過書信往來、或是曾經參與過東林集會的文人士子,都受到了波及,或被下獄,或被流放。後世一些同情東林黨的文人,將崇禎末年這段廠衛橫行、大獄頻興的時期,痛心疾首地稱為“甲申暮秋冤案”,卻往往刻意忽略了陳名夏等人私通建奴的確鑿罪證。
在用雷霆手段清除了內部的反對聲音之後,崇禎皇帝得以更加心無旁騖地推行他的北疆防禦戰略。
黃得功在薊鎮站穩腳跟後,上疏建議:薊鎮防線綿長,關隘眾多,僅憑總兵一人難以兼顧。為加強防禦縱深和指揮效率,懇請陛下恢複舊製,於薊鎮之內,重設三屯營總兵官昌平、薊州、密雲順天三地各設一總兵,分管防區),與薊鎮總兵互為犄角,共同防禦。
“準奏!”崇禎對黃得功的建議大加讚賞,立刻采納。
那麼,誰來擔任這至關重要的三屯營總兵呢?崇禎的目光,落在了那位剛剛在山東平定劉澤清叛亂中立下大功、其父楊肇基又曾在北方邊鎮享有極高聲望的年輕將領——楊禦藩的身上!
“傳旨!”崇禎下令,“擢升登萊總兵楊禦藩,為三屯營總兵官!即刻率本部精銳,移師北上,赴任三屯營!朕望你,能繼承你父忠勇之誌,與靖南侯黃得功)同心協力,為朕守好這京師的東北大門!”
楊禦藩接到聖旨,激動不已!他知道,這是皇帝對他的極大信任,也是他實現父輩遺誌、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他立刻點齊兵馬,拜彆故土,意氣風發地率領著他的四千精銳之師,踏上了北上薊鎮、守衛京畿的征程!
隨著黃得功坐鎮薊州,楊禦藩進駐三屯營,再加上西麵宣府鎮的高傑、大同鎮的白廣恩雖然此二人忠誠度尚待考驗,但至少暫時歸附),以及寧武關死守的周遇吉,崇禎皇帝以雷霆手段,在短短數月之內,竟奇跡般地初步穩固和重整了整個北方防線!雖然流寇的威脅仍在,韃清的鐵蹄隨時可能再次南下,但至少,大明王朝,似乎終於擁有了可以據守、可以反擊的資本和希望!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