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八年,三月十五日,清晨。
經過數日的緊張籌備,由崇禎皇帝親自下令、英國公張世澤總領操辦的大明京師閱兵大典,終於在萬眾矚目之下,於承天門前的巨大廣場上,正式拉開了帷幕!
這一日,天公作美,惠風和暢。承天門廣場早已被清理一空,四周由京營和神武軍的士兵們圍起了數道警戒線,將潮水般湧來、想要一睹天子和王師風采的京城百姓,隔在遠處。廣場中央,臨時搭建起了一座高大巍峨、鋪設著明黃絲綢的閱兵台。
吉時已到,鐘鼓齊鳴!
內閣首輔魏藻德,身著嶄新的一品朝服,強自按捺著內心的緊張,走上閱兵台中央,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略顯尖利、卻又努力保持著莊嚴的聲音,.高聲宣唱道:“大明崇禎十八年,京師大閱兵典禮,正式開始!升——國——旗!奏——國——歌!”
隨著他一聲令下,廣場之上,數百名經過特意挑選、身材魁梧、嗓門洪亮的京營士兵,如同人體擴音器一般,將命令層層傳遞開去!
莊嚴肅穆的樂聲響起!並非宮廷雅樂的雍容舒緩,也非民間小調的婉轉纏綿,而是一支由數十麵巨型戰鼓擂響、上百支長號齊鳴的、充滿了金戈鐵馬氣息的雄壯樂曲!這便是崇禎皇帝親自審定,由禮部和教坊司樂師連夜趕製出的“大明國歌”!
在樂聲之中,一隊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儀仗鮮明的錦衣衛校尉,護衛著一名高擎著嶄新“日月玄鳥”大明國旗的旗手,邁著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正步,從承天門內,莊嚴地走向廣場中央高高豎起的旗杆!
緊接著,由將士組成的領唱團,率先用飽滿而洪亮的聲音,唱起了國歌:
第一段天命與疆土)
“赫赫京都,萬邦來朝!
日月光華,龍旗飄搖!
太祖奮武,成祖拓疆!
山河萬裡,社稷永昌!”
歌聲響起,立刻引動了廣場上數萬將士的情緒!他們昂首挺胸,目光灼灼,跟著大聲唱和!
副歌忠勇與軍魂)
“忠魂不滅,鐵甲生光!
衛我中華,誓死不降!
揚我軍威,百戰稱強!
大明天下,萬壽無疆!”
數萬人的合唱,彙成一股排山倒海、撼天動地的聲浪!那歌詞直白而充滿力量,唱出了將士們的心聲,唱出了他們對國家、對皇室的忠誠,更唱出了他們渴望建功立業、驅逐外敵的決心!
第二段危難與奮起)
“內憂外患,國步維艱!
流寇竊發,韃虜叩關!
聖天子憂,臣子當先!
枕戈待旦,血染邊關!”
歌聲愈發激昂,許多士兵想起了死去的袍澤,想起了家鄉的苦難,眼中含淚,聲音卻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