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光複的捷報,連同五省總督陳奇瑜詳述戰功及後續方略的奏疏,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送抵京師之後,崇禎皇帝龍顏大悅!他深知,此番太原大捷,其意義遠不止於收複一座失地那麼簡單,它不僅徹底扭轉了自寧武關之戰以來,明軍在山西戰場上的被動局麵,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振奮了天下軍民的士氣,也再次彰顯了他這位新政天子的赫赫君威!
賞功,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更是他收攏軍心、激勵將士的不二法門。
很快,一道由皇帝親筆朱批、內閣擬票、司禮監用印的封賞聖旨,便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親自護送,星夜兼程,抵達了固關前線的陳奇瑜中軍大帳。
大帳之內,燈火通明。五省總督陳奇瑜高坐帥位,底下,在此次太原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各路將領——兀良哈汗王烏爾邁、宣府總兵高傑、大同總兵白廣恩、山東總兵牟文綬、武定州參將邱磊等人,皆戎裝在身,分列左右,神情肅穆,等待著天使宣讀聖諭。
李鳳翔展開黃綾聖旨,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特有的、略顯尖細卻又充滿威嚴的聲音,朗聲宣讀起來,將封賞名單及具體官職爵位,依次唱出: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兀良哈汗王烏爾邁,忠勇歸附,率部奮迅,太原一役,首建奇功!特晉封為‘鎮邊候’!爵位世襲罔替!加授五軍都督府右都督之職!賞黃金一千兩,禦用綢緞一百匹!另賜京師侯爵府邸一座!欽此!”
此旨一出,烏爾邁汗王眼中精光一閃,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驚喜!他本以為,自己身為“異族”降將雖然是主動歸附),能得到一些金銀賞賜和口頭嘉獎便已是天恩,卻萬萬沒想到,皇帝竟會將他列為太原之戰的“首功”,並直接封侯,還是世襲罔替的侯爵!更授予了五軍都督府右都督這等崇高武職!這份恩寵,已是遠超他的想象!他立刻出列,跪倒在地,用帶著幾分生澀的漢話,激動地叩謝皇恩:“臣烏爾邁,何德何能,敢居首功!陛下聖明,不以臣為外夷而輕賤,此等天恩,臣……臣必肝腦塗地,誓死以報!”他心中對大明朝廷的歸屬感和對崇禎皇帝的敬佩之情,在這一刻,達到了頂點!
李鳳翔微微一笑,繼續宣讀:
“……宣府總兵高傑,勇冠三軍,屢破強敵,太原之戰,摧鋒拔銳,功居其次!特加封為‘左都督’銜!並賜‘武騎尉’世職!其所部兵馬,驍勇善戰,特賜名號‘宣府軍’!賞銀八百兩,綢緞八十匹!欽此!”
高傑聞言,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雖然未能獲得侯爵,但“左都督”加“武騎尉”世職,也算是極高的榮譽了,他心中頗為受用。
“……大同總兵白廣恩,智勇兼備,輔佐有功,太原之戰,亦立大功!特晉封為‘安北伯’!爵位世襲罔替!加左都督銜!賜‘武騎尉’世職!其所部兵馬,亦為國之精銳,特賜名號‘大同軍’!賞銀六百兩,綢緞六十匹!欽此!”
聽到這裡,高傑臉上的笑容卻微微一滯!白廣恩?!這個反複無常的降將,竟然……竟然也封了伯爵?!而且還是世襲罔替?!賞賜之厚,幾乎與自己不相上下!他心中頓時湧起一股莫名的不平和疑慮,下意識地瞥了一眼旁邊那個始終麵帶微笑、看不出深淺的白廣恩。
“……山東總兵牟文綬,調度有方,支援得力,太原之戰,與有榮焉!特晉升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銜!賜‘武騎尉’世職!其所部兵馬,軍紀嚴明,堪為表率,特賜名號‘山東軍’!賞銀五百兩,綢緞五十匹!欽此!”
牟文綬亦是喜出望外,連忙出列謝恩。
其餘如邱磊等有功將領,也各有封賞。
待所有封賞宣讀完畢,眾將叩謝皇恩之後,李鳳翔卻並未立刻收起聖旨。他清了清嗓子,又從袖中取出另一道略小的、同樣是黃綾所書的聖旨,目光掃過帳內諸將,緩緩開口道:“諸位將軍,陛下……還有另一道旨意。不知……大順降將藺養成,可在帳中?”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一片嘩然!藺養成?!那個在太原城破後投降的闖賊大將?!陛下為何會突然提及此人?!難道……
陳奇瑜眉頭微皺,示意親兵將一直被關押在後營的藺養成押了上來。
片刻之後,藺養成被兩名士兵推搡著押進了大帳。他雖然身著囚衣,形容憔悴,但眼神之中,卻依舊帶著幾分不屈和倔強。他隻是冷冷地看著帳內眾人,並未下跪,也未言語。一些年輕氣盛的明軍將領見狀,不由得發出了譏笑之聲。
李鳳翔看著藺養成,朗聲宣讀了第二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逆賊李自成麾下、偽左武威將軍藺養成,數年來從逆作亂,攻城掠地,屠戮官民,罪在不赦!本應明正典刑,株連族黨,以儆效尤!”
聖旨讀到此處,藺養成臉上露出一絲慘笑,似乎早已料到自己的結局,眼中充滿了絕望。帳內其他明軍將領,也大多露出了“理當如此”的表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李鳳翔話鋒一轉,繼續念道:“然,念其在太原兵敗被俘之後,尚能約束殘部,歸降朝廷,未曾荼毒城中百姓,且其在城破之後,亦無激烈頑抗之舉,似有悔過之意。朕有好生之德,亦不忍多造殺戮,欲給其一個改過自新、戴罪立功之機會!”
“特此下旨:赦其死罪!降為……薊鎮喜峰口參將!即刻起,前往喜峰口軍前效力,歸薊鎮總兵黃得功節製!望其能痛改前非,奮勇殺敵,以贖前愆!若能再立新功,朕……亦不吝封賞!欽此!”
什麼?!赦免死罪?!還……還授以官職?!
這道聖旨,如同又一顆驚雷,將在場所有明軍將領都震得目瞪口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雙手沾滿了官軍鮮血的闖賊大將,竟然……就這麼輕易地被赦免了?!還要讓他去鎮守喜峰口那等重要關隘?!這……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高傑第一個便要出言反對,但話到嘴邊,卻又硬生生咽了回去。他看著主位之上,五省總督陳奇瑜那張波瀾不驚、似乎早已知曉此事的臉,又看了看旁邊那個臉上始終帶著莫測笑容的白廣恩,心中忽然閃過一絲明悟——此事,恐怕……絕非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他最終選擇了沉默。
而白廣恩和牟文綬這兩位心思更為深沉的將領,則立刻出聲,壓製住了帳內其他將領那些即將脫口而出的議論和不滿。一時間,大帳之內,氣氛詭異到了極點。
藺養成自己,更是如同在夢中一般!他本已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卻沒想到,等來的竟是這樣一道出人意料的聖旨!從必死之境,到重獲新生,甚至……還被授予了官職!這巨大的反差,讓他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他看著李鳳翔手中那份蓋著玉璽的聖旨,又看了看周圍那些神情各異的明軍將領,心中五味雜陳,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震驚、困惑、甚至……還有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對那位遠在京師的、行事如此不拘一格、恩威難測的大明皇帝的……敬畏!
最終,他還是在旁邊士兵的推搡下,有些磕磕絆絆地跪倒在地,聲音乾澀地叩謝皇恩:“罪……罪臣藺養成……叩謝……叩謝陛下……不殺之隆恩……”這是他第一次,接到來自大明天子的詔令,那種感覺,與以往聽從闖王號令時,截然不同。
陳奇瑜看著眼前這戲劇性的一幕,撫著頜下長須,眼中露出了隻有少數幾人才能看懂的、深邃的笑意。他知道,陛下這一手“恩威並施”、“招降納叛”的策略,玩得是何等高明!
封賞異族部將烏爾邁為首功,是為彰顯陛下大度無私、唯才是舉、不分內外族類之聖心!重用白廣恩、牟文綬這等降將或地方實力派,並巧妙地平衡其與高傑等嫡係將領之間的關係,是為平衡朝中與軍中各方勢力,使其相互牽製,最終皆為己用!而對藺養成這等雖有大罪、卻尚有利用價值的降將,既施以雷霆之威先斥其罪),又予以再生之恩赦免並授職),更是體現了陛下“以我為主,化敵為友”的高超用人心計!
帳內,眾將的心思各異,或猜忌,或揣測,或暗自盤算。高傑雖性情剛直,卻也並非全無政治頭腦,已然察覺到局勢的複雜,選擇了暫時的沉默。白廣恩則始終是那副似笑非笑的模樣,城府深沉,讓人看不透他心中所想。
陳奇瑜知道,自己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正在用他那獨特的方式,一步步地,將這個早已分崩離析的帝國,重新整合起來。雖然前路依舊充滿未知與凶險,但至少……希望,已然在望。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