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府、真定府等地,崇禎皇帝以雷霆手段,迅速罷黜了一批虛報軍情、治理無能的地方官吏,並下令將十五家勾結流寇、魚肉百姓的劣紳大戶抄家滅門,其財產部分充作軍餉,部分賑濟災民。同時,他又命人清丈田產,將查抄和無主之田地,重新分配給失地農民和願意歸附的流民。對於地方衛所,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裁汰老弱,保留青壯,暫時編入地方守備部隊,聽候調遣。
這一係列的組合拳下來,雖然手段酷烈,引來了不少舊有勢力的暗中抵觸,但也確實在短時間內,極大地穩定了地方局勢,震懾了宵小,也讓那些飽受戰亂流離之苦的普通百姓,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朝廷的“恩威”。雖不至於立刻讓民心完全歸附,但至少,比之前那種官匪不分、民不聊生的絕望境地,要好上太多。崇禎朱銘)對此,也算是心裡稍稍踏實了一些。
大軍繼續西行,進入了真定府與山西交界的井陘山區。
此地,便是曆史上著名的井陘古戰場。去年李自成大軍席卷山西、河北之時,真定府亦未能幸免。城中官府豪族,幾乎被闖軍屠戮一空,隻有高陽總兵侯天錫,憑借其父候良柱的舊部和自身勇武,勉強收攏了五千餘殘兵,在真定府南部山區苦苦支撐,才沒有讓整個真定府徹底淪陷。
皇帝親率的禁軍,沿著官道緩緩行進。放眼望去,沿途村莊大多十室九空,田地荒蕪,一片蕭條破敗的景象。這與剛剛離開不久的、雖然也曾遭受戰火、但已在朝廷強力乾預下開始恢複秩序的京畿地區,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更讓崇禎和隨行將士感到心寒的是,每當大軍行至有幸存百姓的村落附近時,那些百姓並非像想象中那般,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反而是一個個麵露驚恐,如同見了瘟神一般,紛紛抱起孩子,藏匿婦女,四散奔逃,唯恐避之不及!在他們眼中,這些穿著大明官服的軍隊,與那些殺人如麻的流寇、與那些同樣搶掠百姓的各路“官匪”,似乎……並無太大區彆。
崇禎騎在馬上,看著那些驚恐逃散的百姓背影,心中充滿了苦澀與無奈。他想起了史書中記載的,大明開國之初,太祖、成祖皇帝出巡之時,萬民空巷,夾道歡迎的盛況,那是何等的威儀!何等的民心所向!再看看如今自己這支所謂的“禦駕親征”之師,不僅規模遠遜於先祖,更被沿途百姓視為賊匪一般躲避……這份親征的“寒酸”與百姓的“疏離”,如同兩根尖刺,深深紮進了他的心裡。
大軍行抵井陘東部的土門關。
此關乃是井陘東口的重要隘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廠衛和地方知府衙門的塘報,正源源不斷地從前方彙集於此。
崇禎皇帝看著眼前這支由他一手打造、裝備了新式盔甲與火器的禁軍,心中充滿了期盼。這支軍隊,是他最後的底牌,也是他能否扭轉乾坤的關鍵!他絕不容許這支軍隊,在尚未與流寇主力決戰之前,便因不必要的冒進而遭受損失!
考慮到固關前線的戰局依舊不明朗,李自成主力大軍的動向也尚未完全探明,崇禎當機立斷,決定:大軍暫駐土門關!先穩固後方,修整兵馬,並派遣得力斥候,仔細觀察固關及太原方向的情勢,待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再行定奪!
崇禎皇帝的禦營,便設在了土門關的關城之內。
他首先下令,對關內所有儲存的糧草軍械,進行嚴格的清點統計,並命隨軍的工仗局官員,立刻將那些早已老舊不堪的舊式佛郎機炮、虎蹲炮等,全部替換下來,換上從京師帶來的、由畢懋良等人主持改良的新式火炮!
對於原先駐守在土門關的那些地方衛所兵,崇禎自然是信不過的。但他也沒有采取簡單粗暴的裁撤或繳械,而是采取了一種相對“溫和”的調動方法:他以“加強地方防務”為名,將這些衛所兵,分批調往後方的真定、保定等地,編入地方守備序列,由他新任命的總兵侯天錫、侯采等人負責“整訓”;同時,又從自己帶來的禁軍之中,抽調精銳,接管了土門關的全部防務。如此一來,既避免了可能引發的兵變,又兵不血刃地,將這座戰略要衝的控製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他還特意召見了真定總兵侯天錫,對其在之前“招撫流民、恢複生產”等方麵的“功績”大加褒獎,並賞賜金銀,同時又旁敲側擊地“提醒”他,務必“恪儘職守,忠於朝廷”,不得有絲毫異心。這既是安撫,也是一種製衡,防止其在地方坐大。
就這樣,皇帝親率的禁軍主力,在土門關,開始了為期十日的休整。
許多隨行的將領,尤其是像高傑、白廣恩這些急於在前線建功立業的邊將,對於皇帝這種“未戰先休”、“臨陣觀望”的做法,頗有微詞,認為這是貽誤戰機。但崇禎皇帝卻力排眾議,堅持己見。他知道,這支禁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大多是新兵,缺乏實戰經驗,且長途跋涉,早已人困馬乏,士氣亦有所低落。此刻強行投入到固關那等慘烈的戰場,無異於以卵擊石。適當的休整,不僅有助於恢複體力、提振士氣,更能讓他有充足的時間,來觀察和判斷前線的真實戰局。
在這十日之中,崇禎皇帝並未如尋常君主那般,安坐於行宮之內,等待戰報。他將大軍的日常操練和戰術部署,暫時交給了他最為信任的英國公張世澤全權負責。而他自己,則在方正化和少數錦衣衛、內廠番役的秘密護衛下,換上普通軍官的服飾,親自巡視土門關周邊的山川地理、道路關隘。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每一處可能影響未來作戰的地形地貌,收集最直接、最真實的軍事情報。
他還時常深入到禁軍的營帳之中,與普通的士兵們一同用飯,詢問他們的家鄉、親人,了解他們的疾苦和期盼。他刻意淡化了皇帝的架子,努力與將士們建立起一種袍澤情誼,以此來培養他們對自己的絕對忠誠和在戰場上悍不畏死的親征威望。
而在崇禎皇帝親自勘察前線、體察軍情的同時,英國公張世澤,也並未辜負聖望。他每日召集高傑、白廣恩、王先通等隨駕出征的將領和勳貴們,在中軍大帳之內,反複推演兵法,商議作戰計劃。他們根據從固關前線不斷傳回的最新軍情,針對李自成大順軍可能的兵力部署和戰術特點,製定了數套詳儘的進退策略和應急預案,為即將到來的、那場關乎大明國運的固關之戰,做著最充分、也最周密的準備。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