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順武威將軍張鼐率領殘部,在遼州向明軍五省總督陳奇瑜繳械投降的消息,如同雪片般傳遍北方時,最先感到震動的,並非遠在京師的崇禎皇帝,也非西逃途中的李自成,而是……近在咫尺的山海關總兵,平西伯吳三桂!
原來,那山海衛指揮使許彪,在“熱情款待”並軟禁了張鼐之後,自知這位曾經的闖王麾下正標武威將軍是個燙手山芋,自己一個小小的衛指揮使,根本無法妥善處置。他思來想去,便將這個“大麻煩”,連同一封極儘恭維的信函,一並送到了山海關,交給了他的頂頭上司——平西伯吳三桂。許彪自以為此舉是“獻功”於上官,卻不知給吳三桂帶來了多大的困擾。
吳三桂接到張鼐之時,簡直是哭笑不得,心中更是將那許彪罵了個狗血淋頭!
他深知,自己麾下的遼東軍,本就派係林立,山頭眾多。前有關寧鐵騎的驕兵悍將,後有從寧遠、錦州等地陸續撤入關內的各路總兵、副將,如高第、以及那位背景深厚、聖眷似乎不減的定西侯唐通……這些人,哪個是省油的燈?平日裡為了兵權、糧餉、地盤,早已是明爭暗鬥不休。
如今,再憑空塞進來一個張鼐——此人雖是降將,但在大順軍中,也曾是地位極高、手握重兵的人物!一旦將其編入關寧軍,必然會打破現有的勢力平衡,引發新一輪的內部衝突!更何況,唐通此人,不僅兵力雄厚,在朝中似乎也頗有奧援,早已讓吳三桂忌憚不已。若再添一個張鼐,這山海關……豈不是要翻了天?!
而且,這張鼐乃是反複無常之輩,今日降明,焉知明日不會再降闖,甚至……降清?!若其在自己麾下再次叛變,那他吳三桂,豈不是要引火燒身,替他背上這天大的黑鍋?!
就在吳三桂左右為難之際,他最為倚重的心腹謀士兼內兄,夏國相,卻為他獻上了一策:“將軍,依下官之見,這張鼐,既不能殺,亦不能留。不如……將其暫時安置於撫寧城,命許彪好生‘看管’。對外,則宣稱朝廷正在核查其功過,待有定論再行任用。若其安分守己,將來或可借朝廷之手,將其調往他處,我等亦可落得個人情;若其心懷不軌,圖謀再叛,則正好可就地將其剿滅,一則除了後患,二則也可向朝廷表功,一舉兩得!”
吳三桂聽完,撫掌稱善!他當即便修書一封,措辭嚴厲地“斥責”了許彪一番,命其將張鼐“嚴加看管”於撫寧城,聽候朝廷進一步旨意,實際上,便是拒絕了張鼐進入山海關。他要用這種方式,先穩住山海關內部的局勢,再圖後計。
就在吳三桂為如何處置張鼐這個“燙手山芋”而頭疼不已之時,數百裡之外的盛京皇宮之中,大清國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也正因一份來自關內的、關於明軍大捷、大順軍潰敗的夜報,而雷霆震怒!
“廢物!一群廢物!!”多爾袞將手中的密報狠狠摔在地上,英俊的臉龐因憤怒而扭曲,“李自成!劉宗敏!咱家還指望著他們能替大清掃清南朝的那些殘兵敗將,為我八旗入主中原鋪平道路!他們倒好!竟被那朱由檢小兒和陳奇瑜老匹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西竄!簡直是……不堪一擊!”
他心中充滿了意外與憤怒!李自成百萬大軍東征的聲勢,他也曾有所耳聞。本以為,此次南朝必將陷入更大的混亂,甚至可能被李自成一舉攻破北京。卻沒想到,戰局竟會發生如此戲劇性的逆轉!
更讓他感到憋屈的是,近期他自己也是諸事不順:先是苦心經營多年的兀良哈三衛,竟被明朝使臣三言兩語策反,連未來的“皇貴妃”哈達托婭都送入了明宮;緊接著,他派去追剿烏爾邁的鑲白旗都統哈爾泰,又在塞外被明將黃得功設伏擊殺,損兵折將!如今,連這看似最有希望“替天行道”的李自成,也敗得如此之慘!再加上宮中皇太後布木布泰那日益顯露的、試圖染指權力的野心,以及朝中那些以豪格為首的保守勢力對他的掣肘……這一切,都讓多爾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難以抑製的怒火!
“攝政王息怒。”一旁侍立的漢軍旗大學士範文程,連忙上前勸慰,“流寇本就是烏合之眾,缺乏軍紀,不通韜略,敗於明軍名將陳奇瑜之手,亦在情理之中。隻是……據聞,此次明軍之所以能迅速扭轉戰局,除了陳奇瑜指揮得當之外,與其新近整編的、裝備了大量新式火器的‘禁軍’,亦有莫大關係。”
“禁軍?”多爾袞眉頭一皺。他想起了以往與明軍交戰的經曆,那些明軍雖然人多,但大多戰力低下,一觸即潰,根本不堪一擊!何曾有過什麼“戰力強悍”的禁軍?
但範文程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心中一凜:“回王爺,據關內細作密報,這支所謂的‘禁軍’,乃是明帝朱由檢效仿其先祖成祖皇帝,親自挑選、整編的嫡係部隊。其兵力,據說……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裝備的,皆是新近從西洋購入或仿製的新式火銃、火炮!絕非尋常衛所兵或邊軍可比!此次固關之戰,便是這支禁軍與兀良哈騎兵內外夾擊,方才一舉擊潰了李自成主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十五萬至二十萬的精銳禁軍?!還裝備了新式火器?!
多爾袞的臉色,瞬間變得異常難看!他知道,若情報屬實,那這對於大清而言,絕對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眼中閃爍著凶狠的光芒!“不行!絕不能讓朱由檢小兒得逞!絕不能讓他有機會重整旗鼓!”
他當機立斷,對著帳外怒吼道:“傳我將令!命各旗固山額真、梅勒章京以上將領,即刻入宮議事!備戰!備戰!本王要……再次入關!!”他要趁著明軍主力與流寇在山西鏖戰、兩敗俱傷之際,再次揮師南下!或可坐收漁利,或可……一舉定鼎中原!
山海關,吳三桂在小心翼翼地權衡著遼東軍、明朝廷、大順流寇、以及關外大清這四方勢力之間的微妙關係,謹慎地走著每一步鋼絲,以求保全自身的實力和地位。
盛京城,多爾袞則在內外壓力和個人榮辱的交織之下,既要竭力維護自己攝政王的無上權威,又不得不再次將目光投向關內,試圖通過一場新的軍事冒險,來打破眼前的困局,製衡中原那日益複雜的局勢。
而大明王朝,在經曆了近二十年的風雨飄搖之後,似乎也終於在一位來自異世的鐵腕帝王的強力乾預之下,初顯出一絲複興的跡象。那支由皇帝親手打造的、裝備了新式火器、並開始逐步灌輸了全新軍事思想的“禁軍”,已然成為了影響整個戰局走向的關鍵變量。
一場更大規模的、牽動天下所有勢力神經的決戰,似乎……已不可避免。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