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喜峰口參將藺養成率領十三騎,於萬軍叢中陣斬建奴甲喇章京,並成功突圍,與三屯營總兵楊禦藩所率援軍會師的捷報,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傳回京師之後,整個大明朝堂,再次為之震動!
崇禎皇帝在東暖閣內,立刻召集了內閣輔臣及兵部、戶部等主要官員,商議對藺養成及其麾下這十三名幸存勇士的封賞事宜。
“諸位愛卿,”崇禎皇帝的目光掃過眾人,“藺養成及其麾下十二名將士,於喜峰口,以孤軍數百,力抗建奴數萬大軍,不僅堅守關隘數日,更在最後關頭,以自殺式之衝鋒,陣斬敵軍高級將領,挫其鋒銳,為我大明援軍的抵達,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此等忠勇,堪為天下表率!依諸位之見,當如何升賞?”
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第一個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藺養成將軍雖然曾為流賊出身,然其此番在喜峰口之戰功,卻是實打實的!其忠勇之心,天地可鑒!為安撫軍心,激勵後進,臣以為……當賞!且當大賞!!”
兵部尚書朱大典則在權衡利弊之後,提出了一個更為穩妥、也更為具體的方案:“陛下,李指揮使所言極是。然則,藺將軍畢竟是新降之將,若無差彆大賞,恐軍中其他久曆沙場的宿將不服。臣建議,可按我大明軍功典製,先升藺養成一級,任其為寬河副總兵,仍歸楊禦藩將軍節製。日後若再立新功,可再行擢升。”
“至於那十二名幸存的騎兵,”朱大典繼續道,“其中戰功最為卓著者,可破格升為千總!其餘人等,亦可按其功績,分授百總、試百總等職!最重要的是,當立刻下旨,赦免他們所有人及其在京家眷之前罪,並將其戶籍,正式納入京師正役軍籍之中,以安其心!”
崇禎皇帝聽完,滿意地點了點頭:“準奏!就依朱愛卿所言辦理!”
隨即,他又補充道:“另,命藺養成,將其麾下在此役之中,所有不幸陣亡之弟兄的姓名、籍貫,一一詳細上報!朕要將他們,儘數列入忠烈祠,永享祭祀!其家屬撫恤,亦按最高標準執行!”
“還有!”他的聲音變得更加莊重,“戶部,即刻撥銀三十萬兩!交由工部尚書馮銓負責!於喜峰口關前,為藺養成及其麾下所有參與此役之忠勇將士,立碑記功!凡幸存者之姓名、戰功,陣亡者之名諱,皆給朕……一一詳細刻錄其上!朕要讓後世子孫都知道,我大明,從不曾虧待任何一位為國血戰之忠勇之士!”
工部尚書馮銓聞言,立刻出班領旨。他心中清楚,皇帝陛下交予他這個差事,看似是個肥差,實則……卻也是個燙手的山芋!他知道,當今這位皇帝,最是痛恨貪腐!也最擅長用廠衛來監察百官!他若敢在此事上,有半分的貪墨或懈怠,等待他的,必然是比之前那些東林黨人更為淒慘的下場!
他揣摩著皇帝的心思,知道自己如今雖然也算是“帝黨”核心,但其“貳臣”的身份,始終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他必須……更加小心謹慎,將每一件皇帝交辦的差事,都辦得漂漂亮亮,無可挑剔,方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也或許……能借著這塊“記功碑”,在青史之上,為自己留下一點“好名聲”。
而崇禎皇帝,看著底下那個心思百轉的馮銓,心中也是冷笑。他雖然也時常防範著馮銓這等有著複雜履曆的“貳臣”,但也不得不承認,此人自歸順以來,行事滴水不漏,辦差也確實得力。在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替代者之前,暫時……也隻能繼續用著他了。
就在崇禎皇帝處理完對藺養成等人的封賞事宜,準備退朝之時,他卻忽然對著侍立在旁的司禮監大太監王德化,下達了一道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命令:
“傳朕旨意!敲景陽鐘五十四響!召集所有在京文武百官,於皇極殿陛前,聽旨!!”
景陽鐘!五十四響!!
此鐘,乃是紫禁城內,用於召集百官、宣布國家最重大緊急事務的警鐘!非國家遭遇存亡危機,或是有改朝換代之大事,絕不會輕易敲響!
一時間,整個朝堂,乃至整個紫禁城,都陷入了一片巨大的驚疑與……恐慌之中!所有官員,無論是在衙門當值,還是在家中休沐,聞聽鐘聲之後,無不駭然失色,紛紛以最快的速度,向著皇極殿的方向,狂奔而來!他們不知道,究竟是發生了何等驚天動地的大事,竟能讓皇帝陛下,敲響這預示著最高等級警報的景陽鐘!
當所有官員都氣喘籲籲、神情惶恐地聚集在皇極殿前之時,崇禎皇帝早已身著一身耀眼的赤金龍紋戰袍,腰懸天子劍,麵沉似水地,端坐於禦座之上!
他看著底下那些各懷心思、竊竊私語的文武百官,並未多言,隻是用一種冰冷的、不容置疑的語氣,宣布了他那早已下定的決心:
“諸位愛卿!建奴犯我邊關,多爾袞親率十五萬大軍,兵臨喜峰口!國事危急,已至存亡之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朕……意已決!”
“將效仿太祖、成祖皇帝!禦駕親征!!”
“北上喜峰口!以定國難!!”
禦駕親征?!
這四個字,如同萬鈞雷霆,狠狠砸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頭!整個皇極殿前,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皇帝這個瘋狂的決定,給徹底震驚了!
那些文臣們,在最初的震驚過後,心中更是充滿了不滿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諷。他們暗自腹誹:“這皇帝,又發什麼瘋?!竟又要禦駕親征?!真當自己是太祖、成祖那般的天生戰將不成?!”
他們想起了上次的良鄉之役,雖然最終取得了大捷,但在他們看來,皇帝陛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不過是一個穩定軍心的“吉祥物”罷了!真正的勝利,還是靠著黃得功、高傑等邊軍悍將,用人命堆出來的!
朝堂之上,再次出現了微妙的分裂。以蔣德璟、馮銓等為首的“帝黨”核心,早已通過氣,對此自然是高呼“陛下聖明”,全力支持!而其餘那些派係的官員,則大多選擇了沉默,靜觀其變。
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還在暗自希望:崇禎此行,最好……能直接戰死在關外!如此一來,京中無主,他們便可趁亂擁立新君,從而……重新奪回那早已被皇帝收走的權力!
崇禎皇帝將底下群臣那一張張或震驚、或惶恐、或不屑、或暗藏竊喜的臉,儘收眼底。他知道,自己此次親征,不僅要麵對關外那十五萬如狼似虎的八旗鐵騎,更要……提防著身後這群各懷鬼胎、隨時可能在背後捅自己一刀的……“忠臣”!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