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未理會底下那些臣子們或震驚、或惶恐、或不屑、或暗藏竊喜的複雜目光,而是立刻開始下達一係列關於他離京之後,京師留守及政務安排的命令,其思路之清晰,部署之周密,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傳朕旨意!”他的聲音,冷靜而又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權威。
“朕離京親征之後,京師內外所有防務,皆由英國公張世澤總領!若京中有任何變亂,或有不法之徒趁機滋事,英國公可持朕之密詔,節製通州、營州、定邊衛等京畿周邊所有軍隊,便宜行事,先行鎮壓,再行上奏!”
“京城日常之治安,則交由五城兵馬司與順天府衙門,共同掌控,由內閣首輔蔣德璟,統一調度!”
“國政方麵,”他的目光轉向了禦座之下的皇後和太子,“朕離京期間,由皇後監國,總覽後宮及內廷事務!太子則每日按時聽政,學習處理朝政!內閣首輔蔣德璟、大學士馮銓,從旁輔政,凡軍國大事,皆需三人會商之後,再以八百裡加急,送至朕之行營,由朕親自裁決!”
這一連串的安排,幾乎是將京師的軍、政、以及內廷大權,都牢牢地掌控在了他最為信任的“帝黨”核心成員手中!群臣們雖然心中震驚,但在皇帝這不容置疑的威嚴之下,竟也……無一人敢於出言反對。
就在此時,新任內閣首輔蔣德璟,卻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禦駕親征,以壯軍心,臣……本不敢有異議。然則,臣……心中尚有三憂,不得不奏!”
崇禎皇帝看著這位被他寄予厚望的實乾派首輔,點了點頭:“蔣愛卿但說無妨。”他知道,蔣德璟此人,雖然忠心,卻也並非隻會阿諛奉承之輩,其所言,必有其道理。
蔣德璟沉聲道:“其一,我大明雖地大物博,然曆經多年戰亂,早已是民生凋敝,府庫空虛,尤其……是戰馬奇缺!而關外建奴,則以騎兵見長,長於野戰。我軍若以步卒為主,深入塞外,恐……恐於野戰之中,要吃大虧!”
“其二,楊禦藩將軍所鎮守之三屯營,雖為京師東北屏障,然其城防工事,多為新近修繕,尚未完全穩固。若建奴大軍繞過喜峰口,直撲三屯營,恐……難以久守!”
“其三,也是臣最為擔憂的一點!”蔣德璟的語氣變得更加凝重,“如今我朝內外,建奴奸細遍布!此次陛下禦駕親征,大軍動向,恐早已被其探知!臣……深恐其會在我軍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於我大軍不利啊!”
崇禎皇帝聽完蔣德璟這番話,臉上露出了讚許的微笑。他知道,蔣德璟所言,皆是老成謀國之言,也確實切中了此次親征的最大隱患。
他緩緩開口,一一回應道:“蔣愛卿所慮,朕早已思之。我大明確實缺馬,然則……朕手中,亦非沒有騎兵!朕已下旨,詔令兀良哈鎮邊候烏爾邁,即刻率領其麾下最為精銳的兩千朵顏鐵騎,火速前來京師會師!有此強援,足以彌補我禁軍騎兵不足之短板!”
“至於烏爾邁之忠心,”他似乎看穿了蔣德璟的疑慮,繼續道,“蔣愛卿大可放心!多爾袞在出兵之前,已於關外,大肆屠戮朵顏三衛的其他蒙古部落,其手段之殘忍,早已讓所有兀良哈人,對其恨之入骨,也對其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懼!此刻,除了徹底倒向我大明之外,他們……已彆無選擇!朕要讓他們知道,隻要他們肯為國儘忠,他們便是我大明的一體子民!朕……絕不相負!”
在解決了騎兵和戰略部署的問題之後,崇禎皇帝的目光,再次變得冰冷而銳利!他知道,要想打贏這場國運之戰,除了前線的奮勇殺敵之外,後方的穩定與肅清,同樣……至關重要!
“傳朕旨意!”他的聲音,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殺伐之氣!
“命戶部、兵部,聯合行動!即刻清點所有國庫、內帑之錢糧軍械!務必確保此次出征物資,充足無虞!另,於京畿之地,再征民壯三萬,隨軍出征!”
“朕醜話說在前麵!此次親征,乃國運之所係!若有任何人在背後搗亂,或是……暗通款曲,泄露軍情,無論其身份高低,官居何位,一經查實,朕……授權前線將帥及廠衛,可先斬後奏!抓殺不論!!”
他又轉向東廠提督王承恩和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王承恩!李若鏈!你們的廠衛,也給朕動起來!給朕……盯緊了京城內外所有米行、布莊、藥鋪!凡有趁國難當頭之際,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者,殺無赦!”
“再傳旨地方各級衙門!若有任何地方官吏,敢借此軍役之名,巧立名目,加派稅負,擾害百姓者,一經查實,立刻革職拿辦!抄家流放!”
“便是皇親國戚,亦與庶民同罪!絕不容情!!”
就在這滿殿肅殺、人人自危之際,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卻突然響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新任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竟出列,對著崇禎皇帝,叩首諫言:“陛下!萬萬不可啊!!”
他一臉悲憤地說道:“陛下!懇請您三思而後行!想當年,英宗皇帝輕信王振讒言,禦駕親征,結果……土木堡之變,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天子蒙塵!此乃我大明立國以來,最大之國恥!其教訓之慘痛,陛下豈能忘乎?!”
“如今,我朝國力尚未完全恢複,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當以休養生息為上!或可……或可暫與建奴議和,以空間換取時間,待國力充盈之後,再圖北伐,亦未為晚也!”
“陛下乃萬金之軀,身係社稷之安危!親征風險太大!若有萬一不測,則朝局動蕩,國將不國啊!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崇禎皇帝聽著史可法這番“忠言逆耳”,心中雖然也湧起一股怒意,但他看著底下這位雖然有些迂腐、但眼神之中卻充滿了對國家忠誠與擔憂的“直臣”,最終……還是強壓下了心中的殺機。
他知道,史可法此人,雖無經天緯地之大才,但其氣節與骨氣,卻也值得敬佩。朝堂之上,也確實需要有這樣一兩個敢於說“不”的人,來平衡言路,提醒自己,不要在絕對的權力之中,徹底迷失。
“史愛卿的忠心,朕……領了。”崇禎皇帝的語氣,竟也緩和了些許,“但……朕意已決。你,退下吧。”
在“寬容”地處理了史可法的“冒犯”之後,崇禎皇帝再次站起身,目光掃過底下所有臣子,用一種充滿了悲壯與決絕的語氣,發表了他此次親征之前的最後宣言:
“朕知道,你們當中,還有人,抱著與建奴議和的幻想!!”
“今日,朕便在此,將話說明白!!”
“我大明立國近三百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何曾有過向蠻夷之邦卑躬屈膝、乞求和談的先例?!朕……丟不起這個人!我大明億萬軍民,也丟不起這個人!!”
“那多爾袞,若想入主中原,若想坐上朕這把龍椅!便讓他來!他若想踏入這北京城,就必須……從朕的屍體上,跨過去!!”
“朕此番出征,京中,有皇後監國,有太子聽政,有蔣德璟、馮銓等內閣輔臣總理朝政,更有三廠一衛與京營禁軍,監控內外,鎮守城防!!”
“就算朕……真的戰死在關外!也無人能亂我大明之社稷!!”
“朕倒要看看!”他的眼中,爆發出駭人的精光,“在朕親征之後,還有誰!敢跳出來,興風作浪!!”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