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方的“三王之亂”,在崇禎皇帝親率的大軍壓境之下,以一種近乎於鬨劇的方式草草收場,整個大明王朝,似乎終於……迎來了久違的、真正的喘息之機。
那些先前還不可一世、紛紛登基稱帝的宗室藩王們,在見識了皇帝陛下那不容置疑的鐵腕手段之後,便紛紛不戰而降。那位在曲阜被“請”出來的魯王朱以海,在“稱帝”尚不足兩月之後,便被崇禎皇帝一封“溫和”的聖旨,“勸退”了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隻能“自願”地,帶著他那些同樣是驚魂未定的親族,灰溜溜地前往關外,去開創他那前途未卜的“海外小國”。
而那位在杭州自立為“建武”皇帝的潞王朱常淓,更是連崇禎皇帝的麵都沒見到,便被一名司禮監的傳旨太監,用一句“陛下說了,讓你滾蛋,自己出關自立去吧”的、充滿了羞辱與輕蔑的口諭,給徹底打發了。
崇禎皇帝對這些叛亂的藩王,處置方式也極為獨特。他並未對任何一位藩王,進行殘酷的誅殺。隻是……毫不留情地,收回了他們名下所有的封地、田產、以及數代人搜刮來的、富可敵國的資產!並嚴令,禁止他們及其後代,再踏入大明疆域半步!
他表麵上,是放任他們去海外“開疆拓土”,實則……是借著這個機會,徹底清算了這些盤踞地方、早已尾大不掉的宗藩勢力,也將這些潛在的、巨大的社會矛盾,巧妙地轉移到了關外。
他甚至還“主動”要求這些即將“出海建國”的藩王們,儘可能多地,帶走那些在戰亂之中無家可歸的流民、以及那些早已被裁汰、無所事事的衛所老兵!在他看來,這無異於是在為早已不堪重負的大明朝廷,“減輕負擔”!他巴不得這些潛在的“不穩定因素”,能儘數離開中原,去那海外自生自滅!
然而,勝利的喜悅,卻並不能掩蓋大明王朝那早已是千瘡百孔的、殘酷的現實。
崇禎皇帝心中清楚,自己雖然暫時平定了內亂,擊退了外敵,但……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他不敢輕易裁撤那早已腐朽不堪的衛所係統!因為他知道,一旦將那數以百萬計的、除了當兵吃糧之外再無任何謀生技能的衛所軍戶儘數裁汰,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必然會立刻投奔到李自成或張獻忠等流寇的麾下,從而造成更大規模的社會動蕩!
而剛剛取得的三屯營大捷,其背後,更是巨大的財政壓力!
捷報上寫著“梟首七萬”,按照軍中慣例,這便是要拿出真金白銀,來大規模犒賞三軍將士的!
“一個人頭,就算隻賞二兩銀子,這七萬顆腦袋,便是……足足十四萬兩白銀!”崇禎皇帝朱銘)在心中暗自盤算著,隻覺得一陣陣的頭疼!他知道,自己內帑之中那點銀子,都是他這兩年來,通過抄家、清洗等各種鐵血手段,“拚了老命”才攢下來的!如今要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來犒軍,實在是……難以承受之重!
就在崇禎皇帝為錢糧之事而憂心忡忡之時,朝野上下的反應,卻是各異,暗流湧動。
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的武臣將士們,自然是欣喜若狂!他們收複了東南的失地,將大明的日月玄鳥旗,重新插遍了整個江南!如今聖駕即將還都,他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翹首以盼,等著皇帝陛下論功行賞,加官進爵!整個軍中,都洋溢著一種“表麵和諧、心懷期待”的熱烈氣氛!
然而,朝中的那些文官士子們,心中卻大多是……暗自冷嘲,甚至……巴不得皇帝失敗!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對崇禎皇帝此次不顧“祖製”、悍然禦駕親征,以及其在軍中表現出的、明顯的“重武抑文”之傾向,感到極度的不滿!他們私下裡,甚至不止一次地議論,希望皇帝能在三屯營大敗而歸!如此一來,他們便可借著“君上失德,師出無名”的由頭,重新收回那早已旁落的朝政大權,恢複文官集團在朝堂之上的主導地位!
他們甚至還用極其刻薄的言語,譏諷皇帝“就像當年的武宗皇帝一般,不喜朝政,隻愛把自己當個將軍來玩”,認為其“不守祖製,不尊儒道”,早已失了君王之體統!
京師之內,雖然在崇禎皇帝前一階段的嚴厲整頓和酷烈清洗之下,表麵上看似平靜,但實則……那些心懷不滿的文官集團,依舊在私下裡各懷鬼胎,暗中觀望。其中,更不乏一些對前途早已絕望、隻等著大明朝這艘破船徹底沉沒的“等死派”。
當然,朝中也並非儘是反對之聲。
一是以英國公張世澤、以及高傑、白廣恩等為首的、在近兩次禦駕親征之中,被皇帝破格提拔起來的“新勳戚”集團,他們自然是盼望著能借著此次大捷,再上層樓,敘功封爵,光宗耀祖!
二是大明的後宮,在得知皇帝大勝還朝的消息之後,也是一片歡騰!皇帝的勝利,便意味著她們地位的穩固,也意味著她們的家族,有望得到更多的恩寵。整個後宮的氣氛,都顯得輕鬆而熱絡。
就在這各方勢力心態各異、暗流洶湧的背景之下,一個消息,再次震動了整個朝野——
崇禎皇帝下旨:將不日啟程,返回南都金陵!並將在金陵城內,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驗功升授大典”!要對此次三屯營大捷及各路平叛戰功,進行統一的總結與封賞!
所有人都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慶功大典。更是一次……對整個帝國權力格局的、徹底的重構與再分配!
崇禎皇帝也同樣知道,自己雖然在戰略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在戰術上,卻依舊麵臨著重重的困境——兵少、錢缺、人才匱乏……他意識到,治理一個“真實的國家”,遠非他想象中,玩一場策略遊戲那般簡單。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