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雲麓書院藏經閣內,古柏參天,檀香縈繞。案上羅列著竹簡、羊皮卷與活字印本,先生與弟子對坐於青銅燈盞之下,燭影搖紅中漫談古今)
第一論美色災禍的根源
弟子展開書卷起身,神色凝重):"先生,近來我翻閱《二十四史》與《全球財經周刊》,發現商人因一擲千金博取美人歡心而導致產業傾覆,顯貴因沉迷情色而身敗名裂的案例比比皆是。古代有陳後主因寵幸張麗華而亡國,如今有某國首相因緋聞辭職,為何這類事情代代不絕?"
先生撫摸著《尚書》殘簡,長歎一聲):"你問到了人性的幽深之處。《尚書·泰誓》早就警示過:"母雞不該在清晨打鳴,如果母雞司晨,這個家就要敗落了。"商紂王為妲己建造鹿台,耗儘國庫;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烽火,最終失去天下。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欲望如野馬,理性是韁繩,放棄韁繩就會車毀人亡。"如今世人多沉溺於感官享樂,卻忘記了存亡之理。"
弟子指著案上的《史記》):"看《呂不韋列傳》,他用五百金結交子楚,又把趙姬當作誘餌,最終獲得相位。這難道不是用美色謀取利益嗎?為何反而成了禍端?"
先生取出亞裡士多德《政治學》譯本):"呂不韋的行為,名義上是投資,實際上是被情欲驅使。亞裡士多德說:"過度的欲望必然摧毀理智。"如今的企業家,有的為情人設立空殼公司轉移資產,有的斥巨資建造"金屋",和呂不韋有什麼區彆?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提出的"心理賬戶"理論指出,人們常把情欲支出單獨列項,視為"必須支付的費用",最終導致財務防線崩潰。"
第二論財富的耗散
弟子展開《國富論》節選):"亞當·斯密說經濟活動應當遵循理性,但某地產大亨為博取紅顏歡心,斥資十億建造空中花園,導致資金鏈斷裂,這不是違背了這個道理嗎?"
先生展示凱恩斯《就業通論》手稿):"凱恩斯提出"動物精神"理論,認為人的決策常受情緒驅動。當年石崇與王愷鬥富,用蠟代替木柴、鋪設五十裡錦緞屏障,看似炫耀財富,實則為寵姬綠珠爭風。如今的"天價彩禮""情色營銷",都是同樣的道理。丹尼爾·卡尼曼的"前景理論"揭示:人在情欲中會高估短期愉悅,低估長期風險,這是"損失厭惡"心理的扭曲表現。"
弟子翻檢《商君書》):"商鞅確立"明法審令"的製度,能否防範這類耗費財富的行為?"
先生取出《查士丁尼法典》殘頁):"羅馬法區分公法與私法,我國《唐律疏議》也有"監守自盜"的條款。如今的企業應當效仿德國"雙層董事會"製度,設立獨立監事;個人應當學習北宋寇準,"身處富貴而不沉迷聲色",他在雷州任職時,雖居陋室,仍以"書中自有顏如玉"自警,最終保全了家財。"
第三論聲譽的毀壞
弟子指著《宋史·嶽飛傳》):"嶽飛精忠報國,但《金佗稡編》記載他曾拒絕宋高宗賞賜的美人,這是為何?"
先生撫摸《論語》注本):"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嶽飛深知聲譽如同玉璧,一旦有汙點就難以磨去。反觀唐代元稹,雖然寫下"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名句,卻拋棄崔鶯鶯而娶韋叢,最終落下"薄情"的名聲。西方如前總統克林頓,因萊溫斯基事件,雖然未遭彈劾,但"拉鏈門"三字永遠刻在了政治恥辱柱上。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認為:"人若不能駕馭潛意識中的欲望,必然被其吞噬。""
弟子展開《菜根譚》):"洪應明說"用冷靜的眼光觀察人,用冷靜的耳朵傾聽話語",這能保全聲譽嗎?"
先生取出《朱子家訓》):"朱熹說:"守住本分,安於命運,順應時勢,聽從天意。"明代嘉靖年間,海瑞備著棺材彈劾嚴嵩,雖然家徒四壁,卻因為"不納姬妾"的清廉聲譽,得到萬民敬仰。如今的公眾人物,應當效仿英國的"諾蘭原則",公示財產、申報社會關係,用製度約束自己,才能避免"豔照門""錄音門"的災禍。"
第四論防範的策略
弟子捧著《孫子兵法》):"兵法強調以謀略戰勝敵人。防範美色災禍應當用什麼謀略?"
先生展開《六韜》竹簡):"薑太公說:"眼睛貴在明察,耳朵貴在聰敏,心靈貴在智慧。"防範之策,首先在於"三戒":戒初見時的驚豔,如晏嬰拒絕齊景公賞賜美人,說"君主的姬妾,臣不敢接受";戒久處後的沉溺,如諸葛亮《出師表》說"親近賢臣,疏遠小人";戒絕境中的依賴,如蘇軾被貶黃州時,用"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排遣情懷,最終免於聲色之禍。"
弟子拿著《資本論》):"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對個人守財有什麼啟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生取出《貨殖列傳》):"司馬遷說:"致富沒有固定的行業,財富也沒有永恒的主人。"明代沈萬三聚財有道,卻立下"三不耗"家規:不把財富耗費在妓院,不耗費在虛名,不耗費在急功近利之事上。如今理財應當效仿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則,將資產投入事業、教育、公益等正途,若為美色耗費財富,就如同用寶珠去彈射麻雀。"
第五論心性的修養
弟子指著《莊子·逍遙遊》):"莊周夢蝶,比喻忘卻外物與自我。但如何能忘卻美色的誘惑?"
先生展開《金剛經》譯本):"佛說:"凡是所有表象,都是虛妄的。"東晉高僧法顯西行求法,途經女國而心誌不動,因為他明白"色即是空"的道理。西方哲學家叔本華在《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中說:"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克製才是解脫之道。"宋儒程顥"坐如屍,立如齋",用"主敬"的功夫克製自己,最終成為理學大家。"
弟子捧著《愛的藝術》中譯本):"弗洛姆說"愛是給予而非占有",這和儒家"克己複禮"有什麼異同?"
先生撫摸《二程遺書》):"程頤說:"人心充滿私欲,所以危險;道心符合天理,所以精微。"真正的情愛應當如李清照與趙明誠"賭書潑茶",以精神契合為基礎;如果像西門慶與潘金蓮,必然應了"色字頭上一把刀"的俗語。如今的青年應當學習梁鴻與孟光"舉案齊眉"的美德,用德行確定情緣,而不是用財色相互誘惑。"
終論古今通鑒
弟子長揖至地):"先生用中西方的智慧作為明燈,照亮了美色災禍的迷障。但如今傳媒發達,誘惑比古代更甚,普通人應當如何自處?"
先生指著窗外的古柏):"這棵柏樹曆經千年風霜,依然挺拔,因為它根基深厚。《大學》說"修身是根本",根本確立,道就產生了。北魏孝文帝改革,遷都洛陽並禁止胡服胡語,他能堅持改革,因為知道"想端正彆人先要端正自己"。如今世人應當建立"三色防線":以知識作為正色,如王陽明在龍場悟道,用學問化解欲望;以製度作為戒色,如新加坡《防止貪汙法》,設立高薪養廉製度;以仁心作為正色,如特蕾莎修女,用博愛消除私心。"
弟子豁然開朗):"弟子謹記:美色如同雙刃劍,財帛如同流水,聲譽如同玉璧。應當效仿柳下惠坐懷不亂,學習包拯鐵麵無私,用"克己複禮"作為盾牌,用"明法審令"作為利劍,在不敗之地守護身家。"
先生頷首微笑):"很好!你應當知道"身後有餘卻忘了縮手,眼前無路才想回頭"的警示。如果能以曆史為鑒、以哲學為思、以法律為繩,自然可以在花花世界中做個清醒自在的人。"
藏經閣外,月亮升起在古柏之上,清輝遍灑,恍若古今智慧在此刻交融。案上的典籍無聲,卻似乎仍在訴說著"戒色守財全譽"的千年哲思)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