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齋對談:青年與長者論“財富積累的道與術”】
一、起問:積累財富的第一步該踏向何方?
青年捧著《富爸爸窮爸爸》推開書齋門,見長者正對著《史記·貨殖列傳》竹簡凝神:“先生,都說‘積累財富要趁早’,可有人靠投機暴富,有人埋頭苦乾卻依舊拮據——積累的‘正道’究竟在哪?”
長者指尖劃過“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的刻痕,指了指窗外新抽的竹枝:“《道德經》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陶朱公‘十九年三致千金’,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順勢積累’;白圭‘人棄我取’,靠的是‘察其源,究其流’的‘價值積累’。積累之要,首在‘明根’:根是‘德’,乾是‘智’,葉是‘術’。”
青年挑眉:“但現代人談‘積累’,多講‘理財術’,少提‘德行’……”
長者搖頭,展開《周易》竹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看胡雪岩‘戒欺’匾下的阜康錢莊,賺的是‘德載之財’;反觀石崇‘劫商聚財’,終落‘身首異處’,此乃‘無德之累,必成禍胎’《大學》)。積累財富,先需明白:《塔木德》說‘金錢是上帝的禮物’,但這禮物隻贈予‘懂得承托的人’。”
二、論根:“德”為財富積累的土壤
1.守“義利之辨”:《論語》“君子喻於義”的積累根基
長者指了指書案上“義利相生”的鎮紙:“子貢問富,孔子答‘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積累的‘根’,在‘辨義利’。你看張謇‘實業救國’,賺的錢九成辦教育,此為‘以義聚利’;若‘積累’唯‘利’是圖,便是《莊子》‘以珠彈雀’,用珍寶換麻雀。”
青年沉思:“現代社會如何守‘義’?”
長者敲了敲《史記》中“廉賈五之,貪賈三之”:“白圭經商‘仁中取利’,現代而言,即‘不售假貨、不欺弱小、不囤居奇’——胡慶餘堂‘真不二價’,看似‘少賺’,實則‘積累’百年信譽。《道德經》‘既以為人,己愈有’,此‘有’,是‘德’帶來的‘人心歸附’。”
2.修“知足知止”:《道德經》“知足不辱”的積累智慧
長者指了指窗外未滿月:“月未滿時最圓融——積累忌‘貪滿’。陶朱公‘每至千金必散之’,因懂‘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現代人‘賺快錢’心態,恰如‘堰塞湖蓄水’,終有潰堤之日。《菜根譚》‘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真正的積累,是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般‘心足’,方能‘不被物累’。”
青年頓悟:“原來‘積累’不是‘越多越好’,是‘夠而不貪’?”
長者點頭:“《周易》‘謙卦’六爻皆吉,因‘謙尊而光’——積累財富時保持‘謙卑’,知‘山外有山,錢外有錢’,便不會陷入‘夜郎自大’的陷阱。就像蘇軾‘粗繒大布裹生涯’,積累的是‘腹有詩書’的精神財富,此乃‘不匱之藏’。”
三、論乾:“智”為財富積累的主乾
1.觀“時勢變化”:《貨殖列傳》“與時俯仰”的積累謀略
長者翻開竹簡指到“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積累需‘借時勢’——範蠡棄官從商,因懂‘春秋亂世,農商需通’;如今‘數字化浪潮’,亦是‘新時勢’。《周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行,革之時大矣哉’,善觀時者,如‘庖丁解牛’,順‘趨勢之肌理’積累。”
青年追問:“普通人如何‘觀時’?”
長者指了指書架上的經史:“讀《道德經》‘反者道之動’,知‘危機即轉機’;讀《塔木德》‘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懂‘在波動中找規律’。就像張謇‘借清末國貨當興之勢’辦紗廠,積累的不是‘死錢’,是‘順勢而為’的智慧。”
2.重“複利效應”:《荀子》“積善成德”的積累哲學
長者指了指硯台裡年深日久的墨痕:“此墨非一日所磨——積累的‘智’,在‘懂複利’。《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陶朱公‘逐什一之利’,靠的是‘薄利多銷,日久成富’;現代人‘定投知識、深耕技能’,亦是‘時間複利’。你看《資治通鑒》耗十九年編成,積累的是‘曆史智慧的複利’。”
青年感慨:“原來‘積累’的大敵是‘急功近利’?”
長者笑指案頭“繩鋸木斷”的硯刻:“《鶴林玉露》言‘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積累如‘老樹盤根’,表麵緩慢,內裡卻在‘深紮’。就像胡雪岩從‘錢莊學徒’到‘紅頂商人’,積累的是‘信、義、勤’的複合能力,此乃‘真複利’。”
四、論葉:“術”為財富積累的枝葉
1.行“開源節流”:《大學》“生財有大道”的積累實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長者取出算盤:“《大學》言‘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現代人可解為‘多創造價值開源),少無效消耗節流)’。你看子貢‘販賤賣貴’,賺的是‘通有無’的差價;普通人‘每月存收入的10’猶太‘十分之一法則’),便是‘節流’的開始。”
青年疑惑:“但‘節流’會不會限製發展?”
長者搖頭:“諸葛亮‘治家以儉’,非‘吝嗇’,是‘製欲’——《道德經》‘少則得,多則惑’,省下的錢用於‘投資自己’如學技能、拓視野),便是‘以節流促開源’。就像蘇軾貶謫黃州時‘手自種菜,計口而食’,省下的錢用來‘著書會友’,積累的是‘精神資產’。”
2.善“借勢借力”:《荀子》“善假於物”的積累藝術
長者指了指窗外的古橋:“橋借石力、木力、人力而成——積累需‘善借’。陶朱公‘借天時旱澇)、借地利資源差)、借人和口碑)’,此乃‘三借’智慧;現代人‘借平台、借技術、借人脈’,本質相同。《塔木德》說‘不要獨自用餐’,積累的‘術’,在‘讓他人成為你的延伸’。”
青年恍然:“就像胡雪岩‘借王有齡、左宗棠之勢’辦實業,是‘借人之力’?”
長者頷首:“然‘借’需‘有度’——《周易》‘負且乘,致寇至’,無‘德’之借,如‘無錨之舟’。積累之術,當如‘張良借《太公兵法》’,借的是‘智慧’,而非‘投機’。”
五、警思:積累路上的“避雷指南”
1.忌“投機取巧”:《尚書》“天作孽,猶可違”的告誡
長者翻開《晉書·石崇傳》:“石崇‘劫商聚財’,看似‘快速積累’,終落‘身首異處’——《尚書》言‘自作孽,不可逭’,投機之財如‘沙上建塔’。你看‘鬱金香泡沫’‘p2p騙局’,皆因‘積累’背離‘價值本質’。《道德經》‘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真正的積累,是‘如農夫種田,春播秋收’。”
2.防“重物輕人”:《大學》“德者,本也”的警示
長者指了指“人”字硯台:“積累若‘重錢輕人’,便是‘舍本逐末’。你看《紅樓夢》裡的王熙鳳‘機關算儘’,積累的是‘怨’而非‘財’;反觀張謇‘以財育才’,積累的是‘百年樹人’的功德。《論語》‘己欲立而立人’,積累的‘終極算法’,是‘讓他人因你而富足’,此乃‘不涸的財富源泉’。”
六、結語:在“根深乾壯”中照見積累的真義
暮色漫過書齋時,青年望著案頭“積德累行,財富自至”的題字,忽然問:“先生,若用一句經典總結‘財富積累’的根本,當是何言?”
長者望著窗外星河,緩緩吟出《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積累的終極,是‘以道為根,以德為土,以智為乾,以術為葉’:道不明,則方向錯;德不厚,則承載弱;智不高,則積累慢;術不精,則效率低。”
青年低頭摩挲《貨殖列傳》中“富無經業,能者輻湊”的句子,忽然明白:所謂“積累財富”,從來不是“與數字較勁”,而是“與自己修行”——修“辨義利”的清明,修“觀時勢”的智慧,修“守恒久之”的耐心。就像長者書齋前的古鬆,曆經百年風雨,積累的不僅是“年輪”,更是“深紮大地、擁抱天空”的生命姿態。
夜風掀起書頁,《周易》“窮理儘性,以至於命”的句子與墨香交織——原來千年之前的智慧,早已為“財富積累”寫下注腳:最好的積累,是“既積金銀以安身,更積德行以立命”;最久的財富,是“當你離去時,留下的不僅是金錢,更是‘因你而更美好的世界’”。而這一切,皆始於“在積累路上,始終記得:錢是‘賺’來的,更是‘修’來的”。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