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與鶴發:貧士問富的十番意論》
場景:冬晨茅簷下,殘雪映著初升的日輪
第一論:赤手空拳與意念的種子
青衿裹緊舊棉袍,指縫漏出凍裂的手稿):昨夜讀《史記·貨殖列傳》,見“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忽自慚形穢。先生可知,今晨摸米缸見底,灶火無薪,卻仍在案頭刻下“陶朱公三致千金”——這赤手空拳的意念,究竟是畫餅充饑,還是真如《周易》所言“窮理儘性以至於命”的火種?
鶴發撥弄煨在灰裡的山芋,薯香破窯而出):你且看這山芋。《齊民要術》記“芋性喜土,雖石縫亦能生”,去年我埋了個壞芋種在牆根,今歲竟發了三株。王陽明龍場悟道時,居石棺、食草木,卻在《傳習錄》中寫“心外無物”——當年他隨手畫的八卦圖,如今成了修文縣的文脈地標。
殘雪從竹籬跌落,驚起簷下凍雀)
鶴發:記得《尚書》“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嗎?陶朱公範蠡初到陶地時,身無分文,卻憑“計然之術”的意念,觀天象、察地利,終成“十九年三致金”。你見那敦煌壁畫裡的《農作圖》,農夫彎腰插秧的姿勢,與今時無異——意念如秧苗,需浸過寒水方得活。
青衿搓手嗬氣):先生所言極是,但《詩經》“佻佻公子,行彼周行”,世人多笑貧士空想。昨宵聞鄰人譏我“窮得隻剩意念”,恰似《戰國策》裡馮諼彈鋏,食無魚、出無車,意念如何敵得過現實霜雪?
鶴發輕叩陶甕):張載《正蒙》有“仇必和而解”的智慧。你看這甕中陳釀,三年前用野果初釀時酸澀難飲,如今卻甘冽如泉。曾鞏在《墨池記》中說“非天成也,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學者”——當年蘇軾貶黃州,在東坡開荒時寫下“自笑平生為口忙”,那把開荒的鋤頭,不正是意念鑄的犁?
第二論:經典中的財富意念光譜
青衿展開《陶朱公生意經》殘卷):此卷言“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與今之“藍海戰略”暗合。但先生可知,我連做小買賣的本錢都無,如何用意念踐行“積著之理”?昨試學計然“旱則資舟,水則資車”,觀天象預測今冬大雪,想囤積柴炭,卻苦無分文——意念難道真如《老子》所言“虛極靜篤”,隻能空觀?
鶴發指門外壓彎的梅枝):你看那梅,未開花時意念在苞,花開時意念在香。《史記》載“頓用盬鹽起,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他們起家時何嘗不是“意念先行”?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時,曾以“意念造勢”,虛張兵力而破敵,這與《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同一機杼。
日影過階,在凍土上烙下銅錢似的光斑)
鶴發:《鹽鐵論》言“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意念需如鹽鹵點豆腐,知時機方得凝固。曾見徽州老商人教徒:“初為商,先學看天看地看人,三看通透,意念便成本錢。”你記否《紅樓夢》裡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那股意念張力,便是持家的無形資本。
青衿撫掌稱善):先生此喻,讓我想起“和氣生財”。但《論語》“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念求富是否需守義?昨有客欲雇我偽造文書牟利,許以重金,我拒之,卻更陷窘境——義與利的意念,如何平衡?
鶴發從灰中取出山芋,剝出金黃果肉):程頤在《伊川易傳》中說:“利者,義之和也。”你看這山芋,埋土時需合農時,方得豐收。當年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卻能“義不取辱”,因其意念如秤星,定在“義利之辨”的準星上。就像此刻食芋,暖腹而不傷人,恰如陶朱公“富好行其德”的意念質地。
第三論:進步意念的神經突觸
青衿展示布滿批注的《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我每日雞鳴而起,抄書十頁、算籌百遍,卻覺進步如蝸牛爬樹。昨自測算術,竟不及市儈牙人——意念中的“日拱一卒”,為何現實中如《莊子》“以有涯隨無涯”般疲憊?
鶴發取來鏽跡斑斑的算籌):你看這算籌,秦代工匠鑄它時意念在“精準”,兩千年後鏽色裡仍藏著加法的韻律。《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說的是進步意念的節奏。曾見老算盤匠修康熙年的算盤,他說:“每顆算珠的意念,都在上下撥動時與人心共振。”
凍土上的日影化作算珠排列,隨天光移動)
鶴發:蘇軾在《晁錯論》中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這“誌”便是凝聚的進步意念。你記否《了凡四訓》裡袁了凡“日行善事,夜記功過”,他的進步意念如雕版,終印出改命的書卷。就像黃山鬆,每年隻長寸許,卻用百年意念把根紮進岩石深處。
青衿若有所思):先生是說,進步意念需如《詩經》“如切如磋”的慢工?但今人皆求“速成”,我等貧士若不疾進,恐永無翻身之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鶴發輕撥算珠):張載“一物兩體”道破此中玄機。你看這算盤的橫梁,分上下珠而通左右檔——進步意念當如“五升十進”,看似遲緩,實則暗藏進位的爆發力。就像武夷山茶農“看青做青”,搖青百次方得“綠葉紅鑲邊”——意念的進步,不在次數,而在每一次撥動時的專注如珠落玉盤。
第四論:意念與困境的量子糾纏
青衿指窗外呼嘯的北風):此風如刀,恰如我今之境遇。《詩經》“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先生可知,昨夜斷炊時,我對著空灶默誦“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竟覺腹更饑——意念若不能解餓,何異於畫餅?
鶴發從懷中取出半塊凍餅):你且食此餅。《宋史》載範仲淹“斷齏畫粥”,每劃粥一塊,意念便刻下“先憂後樂”。王陽明在龍場嘗遍百草,寫下“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時,意念正與毒草糾纏成藥。曾見沙漠旅人用意念“觀想綠洲”,雖唇焦舌燥,卻能多撐三日——意念是困境中的量子糾纏,看似無形,卻能重組水分子。
凍餅在青衿手中漸暖,餅紋如古地圖的河流)
鶴發:《周易》六十四卦,唯有“謙卦”六爻皆吉,因其深諳“滿招損,謙受益”的變易之道。你記否《浮生六記》裡沈複家道中落後,與芸娘“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他們的意念如蘇州園林的“與誰同坐軒”,雖小,卻能收儘風月。就像這凍餅,冷硬中藏著麥香,意念若能嘗出此中真味,便勝似珍饈。
青衿豁然開朗):先生此論,讓我明白“意念轉境”之理。但《老子》“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在絕境中是該積極意念,還是退守待時?
鶴發以杖畫地成卦):張載“為天地立心”的深意,正在於“立”而不“逆”。你看這“坎卦”,水洊至,習坎——意念在困境中當如流水,雖處深溝,卻始終保持向海的意念。就像此刻化餅,體溫是意念的火,餅是困境的冰,火不融冰,冰不滅火,卻在糾纏中成就可食之物。
第五論:意念作為財富的船舵
青衿展開自製的“致富計劃書”):此書記載陶朱公“候時轉物”之術,我依此觀察市易,見冬裘夏售或有薄利,卻苦無資本。昨聞鄰人用借貸做此生意竟獲利——意念若不能化作資本,何異於紙上談兵?
鶴發取來殘破的《鄭和航海圖》):你看這圖上的“針路”,是無數次試航的意念凝結。《史記》載“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範蠡用意念丈量商道時,何嘗不是如鄭和下西洋般,先有航海圖,後有寶船?曾見泉州老船工說:“造船先造意念,龍骨要刻上‘順風順水’的咒。”
陽光穿透圖上的蟲洞,在地麵投下羅盤似的光斑)
鶴發:《鹽鐵論》言“明者因時而變”,意念需如羅盤針,隨磁偏角微調。你記否《紅樓夢》裡探春理家,用“意念改革”裁撤冗餘,雖遭非議,卻讓大觀園暫振——財富意念如船舵,不在力大,而在知水流、辨風向。就像此刻看地圖,蟲洞不是破損,是意念該穿透的地方。
青衿擊節讚歎):先生此喻,讓我想起“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但《論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是否意味著意念需順天命?
鶴發輕轉地圖):程顥“定性”之說在此亦有妙解。你見那泉州港的宋元商船,船頭刻媽祖,卻依季風航行——意念是媽祖像前的長明燈,不是強行扭轉羅盤的手。就像此刻掌圖,意念是識得“針路”的眼睛,而非改變星象的手,船舵的力量,在“知天命”與“儘人事”的夾縫中。
第六論:集體意念的共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