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戒溺奶頭樂_雜論對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雜論對話 > 第190章 戒溺奶頭樂

第190章 戒溺奶頭樂(1 / 1)

時值深秋,梧桐葉紛紛飄落。嵩陽書院的菊圃東側,竹籬下諸位老者圍坐品茶。忽然有位都市青年驅車前來,拿著平板電腦問道:\"如今短視頻、網遊、綜藝如潮水般湧來,人們整天刷屏不知疲倦,這難道不是過去所說的"奶頭樂"嗎?如何才能自我擺脫?\"諸位老者撫摸胡須相視,便用古今中外的學說來解答,他們的話語懇切,記錄如下。

第一章蜜糖陷阱:奶頭樂的精神麻醉術

滿頭白發、穿著寬大長袍的老者是燕地宿儒,他指著茶盞中的浮沫歎息道:

\"《孔子家語》說"芝蘭生長在深林裡,不會因為沒人欣賞就不芬芳",如今世人卻像蘭草追逐光線,全都朝著屏幕生長。從前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預言"人們將死於所愛",如今應驗了!短視頻如同蜜糖包裹砒霜,每刷一屏好像嘗到甜頭,實則蛀空心智。我曾讀《呂氏春秋》"肥肉烈酒,一心想靠它們強身健體,這叫爛腸的食物",如今娛樂至死的現象,和爛腸的精神食物有什麼區彆?\"

身穿玄色道袍的終南隱者,指著庭院中牽引絲線的傀儡說:

\"《莊子》說"駕馭萬物而不被萬物所駕馭",如今人本想"駕馭萬物",反而被屏幕所"駕馭"。從前偃師進獻傀儡,周穆王驚歎它能歌舞,等到剖開才發現是皮革木片——如今的奶頭樂,正像偃師的技藝,用聲光色影做皮,用算法推薦做木,人們觀看時忘形,就像穆王和傀儡對飲。西方人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這和老子"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雖時代不同卻同樣悲哀。\"

戴著西洋眼鏡的海歸博士,展開平板電腦的數據圖說: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全球平均每天屏幕使用時間已達4.7小時,其中83是無意義的娛樂。腦科學顯示,刷短視頻時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模式,和吸食可卡因相似——獎賞機製被劫持,就像老鼠沉迷按壓快感杠杆。更有實驗證明:讓受試者連續十天隻看娛樂內容,他們的前額葉皮層活躍度下降19,這和《禮記》中"玩物喪誌"的古訓,在科學上相互印證。\"

第二章時間熵增:沉迷者的生命耗散

攜帶算盤的老者是徽商後代,他撥動算珠說:

\"我祖先的訓誡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如今的奶頭樂卻是"一寸屏幕十寸金"——不是增值,而是耗散。從前江淹夢見筆生花,如今人流淚點讚;從前王羲之臨池學書法,如今人機不離手。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熵增是世界的基本趨勢",人若沉迷娛樂,生命就像散沙,在刷屏中流向無序。看看抖音用戶平均每天打開23次,每次間隔11分鐘,這不是"生命碎片化",實在是"生命熵化"。\"

抱著《資治通鑒》的老者是史官後裔,他翻到漢武帝紀說:

\"漢武帝喜好神仙方術,尚且知道"使用要有節製",如今的普通人反而沒有節製。司馬光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成癮者從刷一小時到刷十小時,就像漢成帝沉迷趙飛燕,隋煬帝迷戀廣陵花,逐漸陷入無法返回的境地。更可歎的是,《顏氏家訓》說"幼年學習的人,如同日出的光芒",如今的孩童還不認識《三字經》,先學會拍短視頻,這不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實在是"羊還沒入圈就先迷路了"。\"

拿著神經科學圖譜的西醫傳人,按著圖譜講解:

n)在深度思考時最活躍,而刷屏時這個網絡會被抑製。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證明,持續娛樂會導致dn萎縮,人將失去內省能力,如同行屍走肉。這就像農田長期種植經濟作物,土地必然貧瘠——奶頭樂種的是"即時快感",收獲的是"精神荒漠"。《黃帝內經》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如今的"久刷",傷的是靈魂的元氣。\"

第三章破繭之術:重建精神免疫係統

忽然有位采菊翁從東籬走來,拿著《陶淵明集》笑著說:

\"陶令"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其中的真意,恰恰是破局的方法。我效仿他"心遠地自偏",設立"三不刷"戒律:吃飯時不刷、睡前不刷、獨處時不刷。更創造"替代種植法":當手想觸摸屏幕時,改握毛筆寫《心經》;當眼睛想盯著屏幕時,改看庭院中竹影搖曳——要知道"屏幕外有真南山,短視頻裡無東籬"。西方人梭羅居住在瓦爾登湖,說"人類已成工具的工具",如今應當效仿,做工具的主人。\"

穿著僧衣的老者曾駐錫靈隱寺,他撚著佛珠說: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今人的心住在屏幕上,怎能不迷惑?我傳授"觀屏四問":這次刷屏為了什麼?刷屏後得到什麼?不刷會失去什麼?十年後看這次刷屏,值得嗎?從前慧能聽客人論經而開悟,如今人可設"聞機而悟":每當手機提示音響起,先問"這是法音,還是魔音?"更有妙喻:屏幕如鏡子,本可以照物,若人自己迷惑於鏡中幻影,不如打碎鏡子觀看真實。\"

攜帶沙漏的老者精通計時術,他把沙漏放在案上說:

\"我創製"黃金三時法":每日清晨三小時為"聖域時間",不接觸任何娛樂;午間三小時為"俗世時間",可以有限刷閱;晚間三小時為"修省時間",用書籍代替屏幕。西方人富蘭克林的"時間賬簿"法與此相通,他每天問"今天做了什麼有益的事?"我則加一問"今天屏幕消耗了幾小時?"更有"時間貨幣化"算法:假設時薪50元,刷一小時短視頻就"消費"50元,問自己買到了什麼價值?\"

第四章古今對勘:娛樂有度的智慧光譜

拿著《東京夢華錄》的老者是汴京遺民,他指著書頁說:

\"宋代的瓦舍勾欄裡,百戲雜陳,然而陸遊有"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的詩句,可見娛樂本是生活的調劑。如今的問題在於"調劑"變成了"主食",如同《楚辭》中"眾人都競相追逐貪婪",競相追逐屏幕上的娛樂。從前李漁寫《閒情偶寄》,尚且知道"閒情"需要"偶爾寄托",如今人把"閒情"當作常態,怎能不生病?\"

抱著《浮士德》的西洋文學博士,撫摸書卷長歎: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用靈魂換取享樂,如今世人則用思考換取點讚。尼采說"知道為何而活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如何而活",奶頭樂的危害,在於讓人不知"為何而活",隻知道"如何刷活"。但也有解決方法:如同浮士德最終被"永恒之女性"拯救,如今人應當用"永恒之價值"自救——或投身科研,或深耕技藝,或守護親情,這些都是屏幕外的"永恒女性"。\"

忽然有少年捧茶走過,失手打碎茶盞,諸位老者一同笑起來。白須公指著碎片說:

\"看這就知道:碎盞難以複原,刷屏難以停止。然而碎盞可以領悟"無常",刷屏卻迷惑於"恒有"。我聽說日本有"斷舍離"的方法,中國有"克己複禮"的訓誡,西方人有"斯多葛主義"的堅守,宗旨是一樣的:不是消滅娛樂,而是節製娛樂。如同茶盞盛茶,太滿就會溢出;屏幕盛娛樂,太濫就會使人愚蠢。\"

暮色四合,都市青年兩次下拜感謝道:\"從前以為刷屏解乏,如今知道是飲鴆止渴;從前以為娛樂無害,如今知道是鈍刀割智。我願用"三耕"來自勉:耕耘心田以種植智慧的禾苗,耕耘書田以收獲真正的滋味,耕耘世田以建立實在的功業,不做屏幕間的浮塵。\"

諸位老者點頭,讓童子點燃燈燭。菊圃中光影搖動,恰似屏幕外的真實月光,雖然沒有炫目的光彩,卻能照亮歸程。忽然有夜蛾撲向燈焰,白衣公歎息道:\"這也是比喻:飛蛾迷惑於燈焰而死亡,人迷惑於屏幕光芒而愚蠢——希望後生做掌燈人,不要做撲屏的飛蛾。\"


最新小说: 這個日常係文字遊戲大有問題 七零漁村:靠趕海爆紅大院 慶雲浮 惡女訓狗無數!攀高枝!引雄競 凡人修仙:從認命娶妻開始 鬥羅:地獄開局,求娶比比東 碎玉逢塵 穿獸世後我一胎十崽,獸夫爆量了 九尾之夜,我截胡宇智波泉 海賊:從羅傑團元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