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折騰與求穩_雜論對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雜論對話 > 第212章 折騰與求穩

第212章 折騰與求穩(1 / 1)

幾天後,乙生在東籬下見到甲翁,見他正攤開《商君書》和《鹽鐵論》一同研讀,庭院中還放置著計時的沙漏,便上前說道)

乙生:前日承蒙先生教誨窮困與通達的道理,我昨夜讀《商君書》中\"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一句,忽然有所思考——先生之前所說的\"窮求折騰\",這道理是否也適用於變法之士?又聽說西方人常講\"風險與機遇並存\",這似乎與\"富求穩\"的說法有所矛盾,希望先生再為我解惑。

甲翁放下書卷笑道:你能觸類旁通,很好!這\"折騰\"並非盲目行動,實在是身處困局時尋求改變的道理,這道理不僅適用於平民百姓,更體現在治國理政之中。從前商鞅在秦國為相,徙木立信,廢除井田製、開辟阡陌,這難道不是對舊製度的折騰嗎?但《商君書·更法》中說:\"前代的教化各不相同,應當效法哪一代的古法呢?曆代帝王的製度並不重複,應當遵循哪一朝的禮製呢?\"這正是用折騰來打破衰敗腐朽的困局。更有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群臣紛紛勸阻,趙王說:\"如今我要推行胡服騎射來教導百姓,世人卻非議我,該怎麼辦?\"這也是在服飾與軍事上的折騰,最終使趙國稱雄於三晉之地。至於墨翟,生逢亂世,反對儒家禮製,創立\"兼愛非攻\"的學說,率領弟子奔波於列國之間阻止楚國攻打宋國,這難道不是用折騰來追求天下安定嗎?這三個人都明白,固守舊製就像抱著腐朽的木頭渡河,不折騰就會國破家亡,就像:

懸崖上的孤鬆:太行山脈的深穀中有鬆樹生長在危岩之上,石縫之間僅有寸許泥土,雲霧終日環繞山腰。它的根須必須在岩隙深處折騰,如同鐵爪摳入青天,才能得到點滴泉脈;它的枝椏必須在狂風中折騰,向東南傾斜了三百年,避開西北的凜冽寒風千回百轉,才能得到半寸陽光。如果安於石縫而不折騰,早已被崖間的冰霰凍裂樹皮,連山雀銜來的種子也會嘲笑它僵如枯骨。

荒原上的孤狼:漠北連年遭受旱魃侵襲,野草枯黃如燃燒過的柴薪,狼群分散成單騎。有一匹狼獨行於戈壁之中,看到水窪龜裂如甲骨,便在沙丘之間折騰,前爪刨開三尺燙沙,用鼻息嗅得濕土的氣息;遇到野驢奔過,必定追逐它們的蹤跡百裡,即使舌頭垂落如深紅色的幡旗,仍咬緊牙關追至綠洲。如果守著枯井而不折騰,等到朔風卷雪之時,早已成為凍僵的屍體,供禿鷲啄食眼窩。

寒江上的獨舟:黃河發生淩汛之時,冰排如山般壓向岸邊,有位船夫獨自駕著扁舟。船槳擊打冰塊如碎玉般作響,左舷避開棱角分明的冰棱,右舷擋住旋轉的冰渦,船頭在冰縫開合處折騰,若稍有遲緩就會被巨冰夾碎。夜晚宿於冰窟之中,用斧頭鑿開船周的堅冰,水聲叮咚如同搗砧,折騰到天明才能前進寸許。這並非喜好冒險,實在是江神索命之際,不折騰就會讓舟中的粟米與屍骨一同沉入河伯的府第。

西方人哥倫布四次遠航,屢次遭受王室冷遇,仍在大西洋的浪濤中折騰,最終發現新大陸;愛迪生在實驗室中用千種材料折騰試驗,才得到電燈的光芒;馬斯克製造火箭時數次爆炸,仍在spacex工廠中折騰,最終完成火箭回收的壯舉。這些都是窮困者通過折騰來破局,與商鞅變法、趙武靈王改易服飾的道理同出一轍。

乙生拍掌讚歎:先生用商鞅變法、趙武靈王改易服飾、墨翟阻止戰爭來證明折騰的必要性,又列舉西方人哥倫布、愛迪生、馬斯克為同類事例,真是貫通中西。但我聽說《莊子·秋水》中說\"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如果富貴者追求安穩,豈不是與\"無限的知識\"相違背?近來聽說羅斯柴爾德家族以\"謹慎投資\"立族,洛克菲勒建立標準石油時也注重控製風險,這其中又有什麼道理?

甲翁撫摸著沙漏說:你知道《管子·牧民》中\"糧倉充實了,百姓就懂得禮節\",但可曾聽說《管子·輕重甲》中\"萬乘之國,必定有萬金的商賈\"?財富積累到萬乘之國的重量,必定如履薄冰。從前秦始皇吞並六國,收集天下的兵器鑄成十二金人,這是在武備上追求安穩,卻不知民怨如沸騰的開水,在修建長城和阿房宮上折騰,最終導致二世而亡;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在龍舟巡遊上折騰,不顧國力的根基,最終使烽煙四起。更有明末的晉商,富可敵國卻在官商勾結上折騰,清軍入關時全部遭到查抄沒收;荷蘭\"鬱金香泡沫\"中,富商們在期貨投機上折騰,一夜之間千金散儘。這些都是不懂得\"穩\"是富貴者根基的道理,就像:

千丈高台:姑蘇有位園主在虎丘修建樓閣,地基深五丈,使用萬擔太湖石。匠人想要建起三層飛簷,園主說:\"先穩固地基,再從事雕鏤。\"於是用銅汁澆灌石縫,用鐵箍束縛柱腳,折騰半年才立起第一層。等到樓閣建成百年,倭寇來犯時炮彈擊中飛簷,整座樓閣巋然不動如山嶽,這正是根基穩固的緣故。如果初建時在琉璃瓦當上折騰,不顧柱下的蟻穴,早已被風雨掀翻屋頂,如同元代某座商樓,裝飾金玉卻地基鬆垮,一夜之間坍塌,掩埋萬千寶貨。

萬斛海船:泉州的宋代商船\"南海一號\",船艙分為十三隔,木板厚三寸並夾有麻筋。每次出航前,船工必定在艙底的壓載石上折騰,左舷增加百斤則右舷減少五十斤,觀察羅盤指針的擺動才確定;遇到暴風雨時,寧可將貨物拋入海中,也必定在封閉艙門上折騰,用桐油灰塗縫到水潑不進。這並非愛惜船隻,實在是知道萬斛之舟,一艙漏水就會全船覆沒,如同明代某艘商船,貪圖多載絲綢而疏於艙檢,到台海遇到礁石,十三個船艙九個進水,千箱明珠隨船沉入黑潮。

百年老樹:徽州古村有一棵銀杏樹,樹乾周長十丈需要八人合抱。村中老人說它當初還是幼苗時,山民想要砍伐作為柴薪,有智者說:\"留下它在風雨中折騰,日後必定成為村莊的鎮物。\"如今樹身有三尺長的雷劈痕跡,但每年春分必定折騰出新枝,北枝焦枯則南枝萌發,東椏折斷則西椏生長,大概是它的根深入泉脈,雖然遭受天刑卻穩如磐石。反觀鄰村的古槐,十年前遭受蟲蛀,村人不想著灌藥固根,反而在築亭繞樹上折騰,不到三年,樹心空朽而倒,還能聽到它倒下時聲如哀鐘。

羅斯柴爾德家族曆經七代而不衰,都因為恪守\"不放貸給任何政府\"的鐵律,這是西方人的求穩智慧;洛克菲勒晚年捐建醫學研究所,用散財來追求基業的穩固,類似於陶朱公三次散財;如今的巴菲特秉持\"安全邊際\"理論,選股如同《韓非子·五蠹》中說\"不期望遵循古法,不效法恒常可尋的模式\",卻像築壁壘般堅守\"能力圈\",這難道不是把穩守作為折騰的根基嗎?

乙生皺眉道:剛才先生說\"穩是折騰的根基\",但如今的矽穀巨頭,如貝佐斯在亞馬遜雲服務上折騰,紮克伯格在元宇宙上折騰,這些都是富貴者卻更加折騰,為什麼呢?難道\"富求穩\"的說法有偏差嗎?

甲翁引用《鹽鐵論·錯幣》中的話:\"明智的人會隨著時代而變化,智慧的人會根據事物而製定規則。\"富貴者的折騰,不像貧窮者的盲目行動,而是把穩作為盾牌、把變作為長矛。從前範蠡在陶地成為朱公,三次獲得千金又三次散出,散財就是為了在民心中求得安穩,這種折騰實際上是守成;漢武帝任用桑弘羊推行均輸平準法,在鹽鐵官營上折騰,然而根基立於文景之治的積蓄,這是用安穩來追求變化。更有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在青苗法和均輸法上折騰,可惜根基未穩而操之過急,最終導致黨爭紛起;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在賦稅改革上折騰,然而依仗萬曆初政的穩固,才得以\"太倉的糧食可以支撐十年\"。這裡的關鍵,在於\"穩\"與\"折騰\"的時機,就像:

春種之時:河湟地區的老農播種小麥,必定先在觀察天象上折騰。看到東虹出現就知道三日內有雨,於是趕牛犁地,把土塊敲碎如齏粉,行距測量到寸許;如果遇到西風起,就收起犁具回到廄中,用草席覆蓋種籽,等風停後再耕種。某年大旱,有年輕人在搶墒播種上折騰,不顧土地龜裂如龜背,禾苗長出三寸就枯死了,而老農守穩等待甘霖,雖然晚種半月,反而得到畝產三石。這並非懶惰,而是知道農時如同戰陣,折騰需要等待天時。

舟行之時:洞庭湖畔的船夫駕櫓,每次出港必定在測量水情上折騰。用長篙探測湖底,泥深三尺就知道風勢和緩,可以張滿帆;如果觸及石礫有聲,必定收起帆改用櫓,沿著湖汊前行。某年秋汛,有商船主人貪圖速度,看到浪起尺許仍在揚帆上折騰,船夫苦苦勸諫不聽,到湖心遇到龍卷風,帆檣折斷如斷筷,船身傾側時,穩坐艙中的人都得以生還,在甲板上折騰的人全部溺亡。這並非畏懼波浪,而是知道水性如同人心,穩舵才能控製變化。

匠作之時:徽州的木匠製作房梁,先在選木料上折騰。選取黃山鬆需要生長三十年,砍伐後放在山澗中浸泡三年,再埋入地窖乾燥五年,才用墨鬥彈線。某王府建造宮殿,工部催促甚急,匠人未等木料乾透便在雕琢上折騰,房梁建成半年就出現裂紋,到春雨時榫卯脹裂,整座宮殿的梁柱\"哢嗒\"作響,幸好沒有坍塌。而故宮太和殿的房梁,匠人折騰十年備料,穩候木性調和,雖然經曆六百年雷火,至今梁柱相接處仍能翕張自如。

西方人貝佐斯雖然在雲計算上折騰,然而亞馬遜電商的根基如同磐石;紮克伯格在元宇宙上折騰,臉書的用戶基數如同淵海;稻盛和夫接手日航時,在\"會計七原則\"上折騰,然而京瓷的經營哲學是他的根基。這些都如同《韓非子·解老》中所說\"控製在自己手中叫做重,不離開本位叫做靜\",重靜是本體,折騰是作用,並非離開穩固而盲目行動。

乙生再問:如果這樣,那麼貧窮者的折騰與富貴者的求穩,它們的道理是否相通?從前商鞅變法後身遭車裂而死,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最終被餓死,這些人折騰卻不得善終,又該如何解釋?

甲翁長歎道:你隻看到他們的表象,卻未探究他們的精神。商鞅雖然死了,秦國的法律卻未敗亡,這種折騰的效果延續到後世;趙武靈王雖然薨逝,胡服騎射的利益仍存在於趙軍之中,這種折騰的功勞澤被子孫。更有王景治理黃河,在疏堵並用上折騰,於是使黃河八百年安流;蘇軾擔任杭州知州,在築堤浚湖上折騰,才有了蘇堤春曉的美景。西方人諾貝爾在炸藥研製上折騰,數次爆炸而不後悔,最終成為科學巨擘;居裡夫人在放射性研究上折騰,遭受輻射而不停息,才得以發現鐳元素的秘密。這些人雖然曆經風險,但折騰的成果卻利在千秋,就像:

春蠶的折騰:江浙一帶的蠶婦養育蠶寶寶,看到蠶到了四眠階段,必定在分匾上折騰。當蠶身白如銀條時,用鵝毛掃入新匾,去掉所有葉梗,匾距留三寸,防止它們受熱成僵蠶。某年發生瘟疫,有蠶婦愛惜蠶寶寶辛苦,不忍心折騰分匾,到結繭時很多蛾蟲在繭內腐爛,而鄰婦雖然夜夜起身分蠶,最終得到的繭大如桃。這些蠶並非不知道安臥在葉間,然而在吐絲結繭時折騰,才能破繭成蛾,如果貪圖安逸而不折騰,就會成為鍋中的沸羹,供小兒佐餐。

蠟燭的折騰:嶺南的匠人製作蠟燭,選取南海的蜂蠟,每斤蠟加入三錢蘇木汁,在銅鍋中折騰三沸三冷。澆鑄蠟燭時,芯線必須懸掛在架子上,左手轉動芯線,右手澆蠟,層層疊疊到寸許才完成。有商人想要省工,一次澆鑄成巨燭,看似粗壯,然而點燃時蠟淚橫流,芯線偏斜火焰搖曳,不到半寸就熄滅了。而匠人製作的蠟燭雖然細,卻在層層澆灌上折騰,它的光可以照書到丙夜,蠟淚凝結如琥珀,這並非喜好繁瑣,而是知道光明必定生於折騰,安穩則歸於晦暗。

火山的折騰:爪哇島有座火山,百年噴發一次。噴發前數月,地鳴如雷,岩漿在地下千米處折騰,岩縫滲出硫磺氣,島民遷移到山外。等到噴發時,火山灰升至萬米高空,黑雨落在百裡之外,看似毀滅,然而次年春天,火山腳下的甘蔗長到一丈多,稻米無需施肥就畝產五石。反觀死火山,雖然安穩千載,山坡上隻生長荊棘,穀底積瘴成沼,人經過時瘧蚊撲麵,這就知道天地間沒有永恒的安穩,折騰雖然危險,卻是孕育萬物的母親。

至於富貴者追求安穩,也並非一味保守。威尼斯商人在中世紀設立\"康曼達\"契約,用合夥製來穩固風險,這是在商業製度上折騰;荷蘭東印度公司創立股份製,用募資來穩固遠航,這是在資本模式上折騰;如今的豐田創立\"精益生產\",在流程優化上折騰,然而根基立於\"持續改善\"的穩固。這正如《淮南子·泛論訓》中說\"如果對民眾有利,不必效法古代;如果對事情周全,不必遵循舊製\",效法古代遵循舊製並非安穩,因時製宜才是安穩。

乙生拍案而起:先生用商鞅、趙武靈王、王景、蘇軾來闡明折騰的長遠功效,又用威尼斯、荷蘭、豐田來證明求穩的變通之道,真是洞見幽微。如今我忽然想到:如果身處貧賤之時,應當效仿誰的折騰?居於富貴之境,應當學習誰的求穩?

甲翁指著沙漏流儘的地方說:貧賤之時,應當學習張騫\"鑿空\"西域,雖然曆經匈奴拘禁、大漠風沙,最終開辟絲綢之路;應當學習班超投筆從戎,雖然身為書吏,卻在萬裡之外折騰,最終被封為定遠侯;應當學習玄奘西行,在百國山川中折騰,最終取得佛經東還。這三個人,都用折騰打破窮途,就像:

孤雁的折騰:塞北有隻孤雁失群,秋深時向南遷徙。飛過黃河時遇到暴雪,羽翼結冰如甲胄,於是在低空盤旋折騰,借助河穀的暖流上升;越過秦嶺時遭遇鷹隼,左翅受傷而右翅振翅,寧可繞百裡險徑,也不投入密林尋求安逸。等到了衡陽回雁峰,它的頸羽已經脫落三成,然而看到同伴群棲在蘆葦之中,便振翅加入群體,鳴聲雖然嘶啞,仍勝過簷下家雀安穩待斃。

種子的折騰:瓦縫中落下一粒鬆籽,看到磚下有微小的縫隙,於是在萌芽上折騰。胚根如銀鉤,撬碎三毫米磚屑,芽尖頂開五厘瓦塊,清晨吸收露水,正午抵抗驕陽,到春雨時,已經長成寸許的幼鬆。而花盆中的良種,有人澆水施肥,安穩得如同處於繈褓之中,然而根不紮土,莖不抗風,三年後仍然細如韭菜,這就知道在困厄中折騰,勝過在溫室中安穩。

礦石的折騰:大冶鐵礦有一塊頑石,匠人將其丟棄在野外。某年有位鑄劍師經過,看到石中隱約有青芒,於是在煆燒上折騰。用炭火燒三晝夜,投入寒潭淬火,錘擊千次,火星飛濺如星雨,等到劍成之時,刀刃可以削鐵如泥。而爐中的精鐵,如果安於型範不折騰,最終隻能成為犁鏵鋤鏟,這並非石頭比鐵珍貴,而是折騰出了它的精魂。

富貴之時,應當學習李冰修築都江堰,在岷江分流上折騰,卻用魚嘴、寶瓶口來穩固江防;應當學習唐太宗納諫,在廣開言路上折騰,卻用三省六部來穩固朝綱;應當學習清康熙治理漕運,在疏浚河道上折騰,卻用河工製度來穩固民生。西方人福特在流水線上折騰,卻用標準化來穩固生產;迪士尼在動畫創新上折騰,卻用ip運營來穩固基業;任正非在5g研發上折騰,卻用\"備胎計劃\"來穩固發展。這些都如同《韓非子·八經》中說\"推行參驗必定拆毀舊製,陳示斧鉞必定砍伐弊端\",折騰是表象,穩固是實質。

乙生起身再次拜謝:先生今日論及商鞅變法、趙武靈王改易服飾、墨翟非議攻戰,又列舉張騫、班超、玄奘的折騰,李冰、唐太宗、康熙的求穩,更涉及西方人哥倫布、諾貝爾、福特的事例,不引用儒家一言卻貫通古今,我茅塞頓開。如今才知道:貧窮者的折騰,如同燧人氏鑽木,雖然辛勞卻得到火種;富貴者的求穩,如同大禹治水,雖然行動卻堅守成功。折騰並非蠻乾,而是困局中尋求突破;求穩並非守舊,而是勝勢下鞏固根基。

甲翁點頭道:你能領悟到這些,就可以談論世情了。從前羅馬帝國鼎盛時,在開疆拓土上折騰,最終因為疆域過廣而穩不住根基;不列顛殖民天下,在貿易規則上折騰,卻用海軍霸權來穩固殖民體係。如今的世界,非洲饑民在求生上折騰,歐美富豪在避險上求穩,這並非天道不公,實在是時勢不同。然而無論貧窮富貴,都應當如同《商君書·開塞》中說\"不效法古代,不修整現狀,根據時代來製定治理之策\"——

身處涸轍之中,應當如同涸鮒魚在渴望江湖上折騰,不要效仿井蛙困守於方寸之地;

居於華屋之中,應當如同良匠在棟梁之固上求穩,不要學習腐儒拘泥於陳舊規矩。


最新小说: 九尾之夜,我截胡宇智波泉 海賊:從羅傑團元老開始 全家讀心後炮灰崽崽成團寵 陰陽鏡鑒我靠銅鏡改寫天 渣爹殺妻滅女?重生斷親,全族祭天 讓我做外室?我另嫁你哭什麼 精選民間鬼故事 鬥羅之偷取萬界係統 被雷劈後我眼睛能看穿黃土 幻想入侵現實